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仍按原样陈设的后客厅里,至今还悬挂着邓颖超生前十分喜爱的两幅画:西边的是原全国政协委员郭秀仪女士根据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期间与邓颖超两地分离时互传思念的海棠、红叶、芍药等绘制的国画;东边的则是辛亥元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何香凝老人于1950年8月为祝贺周恩来、邓颖超银婚而绘制的国画《腊梅》。  相似文献   

2.
正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仍按原样陈设的后客厅里,至今还悬挂着邓颖超生前十分喜爱的两幅画:西边的是原全国政协委员郭秀仪女士根据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期间与邓颖超两地分离时互传思念的海棠、红叶、芍药等绘制的国画;东边的则是辛亥元老、建国后曾任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何香凝老人于1950年8月为祝贺周恩来、邓颖超银婚而绘制的国画《腊梅》。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仍按原样陈设的后客厅里,至今还悬挂着邓颖超生前十分喜爱的两幅画:西边的是原全国政协委员郭秀仪女士根据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期间与邓颖超两地分离时互传思念的海棠、红叶、芍药等绘制的国画;东边的则是辛亥元老、建国后曾任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何香凝老人于1950年8月为祝贺周恩来、邓颖超银婚而绘制的国画《腊梅》。  相似文献   

4.
正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按原样陈设的客厅里,至今仍然悬挂着邓颖超生前十分喜爱的一幅画,这幅画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画家、曾任共和国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何香凝,于1950年8月为祝贺周恩来、邓颖超银婚而绘制的。在这幅取名为《腊梅》的国画上,何香凝在一株粗硕的老干上画了两朵怒放的梅花,其中一朵正面盛开,特别阳光。而另一朵虽然也盛开着,而且花朵大小也差不多,但这朵花的大部分却被粗粗的老梅干遮挡着。何香凝曾解释说,周恩来、邓颖超这一对伴侣就他们对革命的忠诚和贡献来说,都算得上是杰出的伟人。但是,由于周恩来一贯严于律己,一再让作为自己妻子的邓颖超受委屈。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邓颖超的职务、工资等方面都没有按有关规定办理、执行。所以,由于周恩来的"遮挡",在客观上使邓颖超这朵"红花"少了许多  相似文献   

5.
荐书     
正《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这是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的一部回忆录。作者从亲历者的视角,以细腻翔实的笔触,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在中南海西花厅与伯父周恩来、伯母邓颖超一起生活的难忘岁月,记述了周恩来、邓颖超对自己的成长、工作和婚姻的关心教育指导,从侧面反映了周恩来、邓颖超的精神风范。书中还披露了许多过去鲜为人知的内容,例如邓颖超、周同宇的口述回忆文章等,并配有数百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其中部分是首次公开。  相似文献   

6.
伟人周恩来与著名抗日名将黄琪翔都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出生的人,周恩来只比黄琪翔大几个月.邓颖超与黄琪翔妻子郭秀仪分别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和清宣统二年(1910年).  相似文献   

7.
伟人周恩来与著名抗日名将黄琪翔都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出生的人,周恩来只比黄琪翔大几个月。邓颖超与黄琪翔妻子郭秀仪分别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和清宣统二年(1910年)。  相似文献   

8.
这张照片上,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俩互相挽着胳膊站在一起,一个穿玄色衣裤,表情庄重,一个着雪白旗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犹为令人惊异的是,每人胸前还挂着一朵花,而从年龄上看,两人显然都已过了中年,为啥要戴花拍照呢?笔者由于工作关系,曾找到那天目睹他们拍照的周恩来卫士长成元功,贴身卫士韩福裕和孙维世的妹妹孙新世等人,他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那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做银婚纪念。1950年“八一”建军节刚过,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的何香凝老人就画了一幅《梅花》的国画,派人送到西花厅。当时住西花厅的孙维世看到这幅画…  相似文献   

9.
1996年8月8日《报刊文摘》头版刊有一则摘自8月1日《广州日报》的消息:《周恩来邓颖超订婚照将公开》.消息还说,由邓颖超在津同学与同事张广煦收藏的这批资料将由其儿子张文藻捐给天津筹建中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其实,凡是了解周恩来、邓颖超两人相识、恋爱和结婚经过的人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俩不可能有订婚照.周恩来和邓颖超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在天津相识的.当时,周恩来21岁,邓颖超只有15岁.名字还叫邓文淑.后来,周恩来因领导学生运动被反动当局逮捕,获释后即去了欧洲.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只是相识和短暂地相处,根本没有,也不可能谈情说爱,也就更谈不上拍什么订婚照了.周恩来旅欧时经常与国内的亲友、同学们通信,而收到他信最多的人就是邓颖超.通信多了,彼此的了解也就加深了.“周恩来主动向邓颖超求爱,并要求尽早得到她的答复”.邓颖超后来回信答复了.因此.他们“是在通信中确定恋爱关系的”.如果这时他俩就算订婚的话,一个在欧洲,一个在天津,怎好拍订婚照呢?1924年周恩来回国到广州投身火热的大革命运动.他于1925年1月趁上海出席中共第四次代表大会的机会托北京代表高君宇当“红娘”捎信给邓颖超,这时,邓颖超也因在天津积极开展革命活动遭反动当局通缉.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生前留下的题词有300幅左右,其中与邓颖超联袂题写的约有20幅左右,有手迹者10多幅.本文所指的周恩来邓颖超的联袂题词(含贺词、挽词等),是指他们俩人为某人或某事同时分别题写或同一题词俩人共署姓名一事.至于他们各自单独的题词,不在本文记述之内.  相似文献   

11.
秦九凤 《党史纵横》2003,(11):37-37
作家文摘2003年6月24日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说说我与周恩来的关系》一文。文中说文强先生曾参加周恩来的婚礼,并送了写有“花花圆圆寿寿”的题字条幅作为祝贺。这一贺礼的落款是“周恩寿、文强”。但经笔者仔细阅读推敲,结论是文强先生不可能参加周恩来的婚礼。 周恩来、邓颖超是1925年8月8日在广州结婚的。当时,邓颖超在天津从事革命活动遭到天津反动当局通缉而只身乘船南下到广州,周恩来因忙于革命活动,未能亲自到码头接邓颖超,而派自己的警卫副官陈赓持邓颖超照片到码头上去接,但未接着,直到在周恩来的住地,陈赓才见到邓颖超。随后,陈赓领着邓颖超一起去见周恩来。在广东省总工会找到了正在开会的周恩来。当陈赓悄悄告诉周恩来时,周恩来只向坐在远处的邓颖超点点头,继续紧张地开会。开完会也未过来与邓颖超见面就又和陈延年一起匆忙地走了。当晚又因为突然提前两小时实行宵禁,致使邓颖超无法回到周恩来住地。直到第二天傍晚,周恩来、邓颖超这对恋人才相会在周恩来住所。随后,陈赓走了。周恩来请邓颖超到广州的太平馆西餐厅吃了顿西餐,然后就结婚了。可以说,他们  相似文献   

12.
情深意笃两地书──《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深意笃两地书《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简介刘春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以下简称《通信集》)和大家见面了。这部《通信集》,共收入周恩来与邓颖超1938年至1971年来往书信71封,连同篇末注释在内约5至6万字。书信全部根据保...  相似文献   

13.
赵玉明 《世纪桥》2008,(19):21-26
<正>周恩来生前留下的题词有300幅左右,其中与邓颖超联袂题写的约有20幅左右,有手迹者10多幅。本文所指的周恩来邓颖超的联袂题词(含贺词、挽词等),是指他们俩人为某人或某事同时分别题写或同一题词俩人共署姓名一事。至于他们各自单独的题词,不在本文记述之内。  相似文献   

14.
1986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同志把《周恩来传1898—1949》初稿拿到西花厅,征求当时健在的邓颖超同志的意见。当工作人员读到《长征》那部分周恩来患阿米巴肝脓肿一节时,邓颖超同志抬手示意停下,说:“当时给恩来治病的大夫是两个,除了王斌,还有一位姓李的大夫,名字记不清了,你们去打听一下。”邓颖超同志还说,李大夫是  相似文献   

15.
《福建党史月刊》2014,(9):42-42
正1982年初,中央文献研究室根据中央的指示,决定在周恩来诞辰90周年的时候隆重推出《周恩来传》。为编辑出版《周恩来传》,负责撰稿的李琦、金冲及等人决定前往西花厅当面聆听邓颖超的意见。邓颖超在接见他们时,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对恩来的事,我不直接提意见。他不  相似文献   

16.
由宋平同志提写书名,中共中央 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金冲及作序,刘春秀 撰写的《周恩来和邓颖超》一书(陕西 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以丰富 的内容和翔实的材料,讴歌了周恩来和 邓颖超这对恩爱夫妻、革命伴侣,在长 达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为新中国的 繁荣昌盛英勇奋斗、呕心沥血的献身精 神和不朽业绩,展现了他们开阔博大的 革命胸襟和多姿多彩的感情世界。 与《周恩来和邓颖超》同名的 书,以前也曾出版过,同以往出版的同 名书籍相比,此书具有以下几大显著特 点。 此书是目前国内外第一部以编年 体的方式和真实的历史事实,比较全面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张写于1946年的旧式请柬。请柬为竖式,长22厘米、宽8厘米,请柬外有封套。请柬和封套上均印有浅灰色魏碑书法,并绘有彩色的鼎、花瓶、香炉等古器物的图案。封套上用毛笔小楷写有"雷先生洁琼",请柬上写有邀请雷洁琼于6月25日下午七点半钟到梅园新村17号赴宴,落款是"邓颖超董必武周恩来滕代远李维  相似文献   

18.
<正>访问杨庆兰是20多年前的事了。1992年7月,我们得悉邓颖超同志逝世的丧讯,立即驱车赶到北京参加邓颖超的后事活动。7月18日上午,邓颖超同志的骨灰撒进天津海河后,下午我们在周恩来的原保健护士、当时刚从中央文献研究室离休的郑淑芸女士引领下,前往北京东四西大街拜访1928年前后曾任周恩来秘书的黄玠然,杨庆兰是黄老的妻子。是年黄老92岁,杨老83岁。  相似文献   

19.
1999年 1月 10日《辽沈晚报·北方周未》刊登、3月 2日《作家文摘》转摘的《党史“活化石”唐韵超》一文中 ,第一节是“勇救周恩来夫妇”。内容是说 192 8年 5月 ,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从上海出发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途经大连遇险的事。文中生动地描述说 :192 8年 5月的一天 ,周恩来、邓颖超扮成古董商夫妇 ,坐日本的轮船来到大连。按事先安排 ,唐韵超带领周恩来夫妇来到码头附近的一家实为我党地下联络站的“铁匠铺”。不料 ,周恩来夫妇走进房里不多一会儿 ,一名日本水上警探便衣就暗中跟了进来。警探从兜里掏出一张周恩来在黄埔军校照的肖…  相似文献   

20.
正2008年2月,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该书由北京早年下乡插队的知青侯隽组织撰写。曾经担任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秘书赵炜、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主任廖心文和原国务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领导小组的负责人顾洪章等人担任此书的顾问。该书通过对知青历史的回顾、知青亲身经历的回忆和知青的切身感受,比较全面地、客观地展现了整个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过程。当然,通过此书,众多的读者更可以看到当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