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3月,汝南县纪委开始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整治公款吃喝、打牌赌博、推诿扯皮、干部走读等"四风",其中,治理公款吃喝是重中之重。最受关注的是汝南县纪委的  相似文献   

2.
高山 《学习月刊》2013,(11):33-33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公布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来,中国"几十个红头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公款吃喝问题终于有了重大改观。但是,短短半年时间,不少地方又出现了公款吃喝的新动向:"外面不安全,请客到食堂",公款吃喝从地面转入地  相似文献   

3.
公款吃喝的危害自不多言,这几年各级相关文件发了不少,但作用甚微,什么原因?就是对公款吃喝的治理只是“干打雷不下雨”:没有一个有力的治理措施。如果把公款吃喝入刑治罪,肯定会效果不凡。  相似文献   

4.
中国饮食文化糟粕探析鄢利民公款吃喝,是人民群众切齿痛恨的一种腐败现象,党和政府也一直没有放松对它的治理。然而,改革开放十多年来,这个问题都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为公款吃饱问题,不只是一个不廉洁问题,它有着更为广泛、复杂和深刻的文化背景。一、公款吃喝...  相似文献   

5.
正时下,会所已经成为一个"敏感"的词。在整治"会所歪风"专项行动中,一些"会所"为避风头改名为"茶府"。据媒体曝光,有些会所或隐蔽于暗处,或改头换面,依然存在公款吃喝等不良风气。近些年,餐饮业蓬勃发展,公款吃喝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公款吃喝不计成本,养活了众多高档会所。在中央八项规定的严查之下,会所门庭冷落,餐饮业也逐渐回归理性正途。有些商家捕捉到渐变的风气,纷纷将  相似文献   

6.
《廉政瞭望》2009,(4):60-61
公款吃喝现象在国内较为严重,也是中央政府治理的重点。但公款吃喝在一些国家却十分少见。在印度,很多政府公务员竟然没有公款吃喝的概念;在俄罗斯,一位政府官员如果想用公款请别人吃饭,严格而繁杂的报销手续会让他望而却步;在欧洲,政府官员在公款消费的问题上更是如履薄冰,因为媒体和民间团体一直在密切监督着他们……  相似文献   

7.
正一、"八项规定"落实中遇到的问题(一)饭局从高档食府转移到隐秘会所。媒体报道,如今地方公款吃喝,不再青睐扎眼的高档酒店,而是转移到私人会所、商务会馆,甚至是机关食堂,被群众讽为"低调的奢华"。各种"农家乐里洗桑拿""矿泉水瓶装茅台""红塔山盒里藏熊猫"之类的新闻更是层出不穷。说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思维早已深入骨髓。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所有禁令很快就会沦为一纸空文。然而,"几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公款吃喝现象没有得到真正有效治理。(二)矫枉过正,另一种形式主义。与"隐秘奢华"相反的是另一种形式主义———"高调的俭朴"。媒体报道,"八项规定"下发之后,某省做出一项新规定,要求省委省政府和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到乡(镇)、村调研一律自带干粮、方便面,不给基层增加负担。初衷是好的,但做法脱离实际,未免太矫揉造作了,  相似文献   

8.
尽管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严禁公款吃喝,但公款吃喝风屡禁不止.前些日子,笔者看到一幅漫画,画面上有一张大嘴在拼命张着,以致于用"严禁公款吃喝"的大幅标语也仅贴去其一半.  相似文献   

9.
公款吃喝养“肥”谁□路轲瑜党中央、国务院将禁止公款吃喝列入反腐倡廉的重要任务之一,先后颁发过30多个“红头文件”。但是,公款吃喝之风至今未能杜绝,在一些单位甚至愈演愈烈。作为一种腐败现象,公款吃喝损害的固然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那么,谁是这种腐败现象的...  相似文献   

10.
“公款吃喝”与贪污受贿腐败现象一样,是我们党和国家当前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顽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报纸、杂志刊登了许多有关文章。特别是《经济日报》从11月11日起至11月30日,专门开辟了“怎样解开‘公款吃喝链’”专栏,就“公款吃喝”等有关问题展开了讨论。现将这一讨论做一述评。 一、“公款吃喝”情况  相似文献   

11.
国外怎么限制公款吃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款吃喝这种国内司空见惯的现象在别的一些国家却十分少见。在俄罗斯,一位政府官员如果想用公款请别人吃饭,严格而繁杂的报销手续会让他望而却步;在印度,很多政府公务员竟然没有公款吃喝的概念;在欧洲和日本,政府官员在公款消费的问题上更是如履薄冰,因为媒体和民间团体一直在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河南汝南县对付公款吃喝,出了一个"妙招",该县从今年3月开始,不定期组织纪检人员与公安干警组成联合小组,带上摄像机,悄悄地前往各大饭店,进行检查拍摄。据说此举的效果非常好,该县公款吃喝的歪风大半年来,得到了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3.
正"学"是基础、"做"是关键,这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根本要求。一些党员干部嘴上"学"了很多,讲起"四讲四有"振振有词,然而就是不作为、不担当。这种只玩嘴上功夫的装腔作势、表里不一的南辕北辙,其实半点信仰都没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些人对被彻底"剥夺"的昔日"特权",总是耿耿于怀、心有不甘。既然没有了公款吃喝,"我"就索性尸位素餐,该干的不干,能推的就推,这就是一些人所谓的"惰政理由"。既然消失了酒绿灯红,"我"就干脆闭目塞听,"爬坡过坎"与我何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公款吃喝已成过街老鼠。有的人认为公款吃喝不行,但私款吃喝没事,这一现象值得重视。从表面上看,私款大吃大喝花的是自己的钱,与社会、与别人无关。其实不然,私款大吃大喝有违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左传》就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明代学者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古人深信"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基层,公款吃喝是群众最痛恨、影响极大的腐败现象。农村群众评价乡镇干部作风好坏、廉洁与否,往往是看乡镇干部是不是用公款吃喝。群众经常议论:“公款吃喝掏空了财政,吃坏了身体,败坏了党风。”  相似文献   

16.
公款吃喝这种国内司空见惯的现象在一些国家却十分少见。在俄罗斯,一位政府官员如果想用公款请别人吃饭,严格而繁杂的报销手续会让他望而却步;在印度,很多政府公务员竟然没有公款吃喝的概念;在欧洲和日本,政府官员在公款消费的问题上更是如履薄冰,因为媒体和民间团体一直在密切监督着他们……  相似文献   

17.
公款吃喝由来已久。纪检监察部门三令五申,禁止用公款吃喝,然而收效甚微,原因在于吃喝范围之广、人数之众、权力之大,是纪检监察部门所不及的。如今,吃喝已成公开化,所有单位、所有部门,在吃喝问题上都无所顾忌,无人来追查责任,也无人为此付出代价。加之各级党委、各级政府,层层级级,谁不用公款吃喝?纪检监察部门纵然有三头六臂,也封不住公款吃喝这张偌大的“嘴”。现在,公款吃喝已发展到富裕地区吃,贫困地区也吃;大干部吃,小干部也吃;上级来人招待吃,呼朋唤友也聚头吃;有钱吃,没钱欠款也要吃……公款吃喝风愈刮愈烈,吃垮一座酒楼、吃掉一项…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禁止干部公款吃喝,已经是反反复复地强调多次,据统计,仅1979年以来关于禁止公款吃喝的文件就发了45个,内容一次比一次具体,一次比一次严厉,但始终不能根除。中央对刹住公款吃喝采取了不少措施,伤透了脑筋。下边老百姓对干部公款吃喝深恶痛绝,可就是这样一种强烈的制约和形势所迫,竟仍有相当数量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企业干部无  相似文献   

19.
正乡党委书记违规公款吃喝、对抗组织调查,负有主体责任的县委书记被诫勉谈话。这是中央纪委日前通报的发生在新疆吉木萨尔县的一个案例。类似的案例并不鲜见。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党委书记王晓明、主任曹凝蓉,就因所在单位违反财经纪律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受到责任追究。牵不住"牛鼻子",就会"掉链子"。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四风"问题一旦反弹,就会失信于民,这进一  相似文献   

20.
公款吃喝可谓久治不愈的腐败顽疾。近年来,陕西省商洛市在乡镇推行的“廉政灶”制度,被认为是根治公款吃喝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