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如卖菜     
失铭 《廉政瞭望》2004,(6):51-51
我工作的那家公司倒闭半年了,我依然没找到工作,不是没公司愿意录用我,而是我原来那家公司月薪2000元,我要找一份月薪不低于2000元的工作。父亲得知我的想法,要我跟他去卖菜。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四年,我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工作。当时正是第五次反“围剿”的紧张战斗时期,我们的任务是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抵御敌人的进攻。当时我正在归化前线,情况非常危急。忽然听说红一方面军和党中央都撤出了中央根据地,我们感到很意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后来我们才明白:原来党的六届五中全  相似文献   

3.
1970年,最好的肉每斤不到一元钱。开滦煤矿井下工人董泽民,拿着第一个月工资75.4元,"心里那个乐啊"。"哎呀!比我还多。"父亲当时惊讶的神情让董泽民至今难忘,父亲做了一二十年井上工,月薪比儿子少了20多元。如今已是开滦集团宣传干部的董泽民,还记得妈妈的那句话:"这下可以挑着买肉了!"  相似文献   

4.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4,(7):82-82
正笑话升迁速度孙悟空找到玉帝大闹:"我当弼马温是多大的官呢,今天才知道,原来就是马夫。我这么大能耐,你让我给你养马,这不是欺负猴儿吗?"太白金星赶紧拦住他,附耳说道:"知足吧。刚参加工作就能养马已经很不错了,你看到那边那个太上老君没,多少年了啊,到现在还在烧锅炉!"  相似文献   

5.
笑笑不说话     
正》原来我以为人生就是解决一个难题又一个难题,后来我才知道难题从不排队都是一起上的。》和朋友畅谈未来时的高频开场白:等我们有钱了。》"520"当天:今天都过去一半了,朋友圈还没有看到人秀转账记录,看来今年经济形势真的很严峻。  相似文献   

6.
冲出“改非”观念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萍 《廉政瞭望》2007,(11):17-18
前不久,笔者采访某局机关一个重要会议,发现主席台上多数是新面孔,原来的几位老领导不见了踪影。后来,记者在路上偶遇该局的原副局长李某,一问才知道他因为年龄满了53岁,已经"改非"了。  相似文献   

7.
幸运抽奖     
王悦 《求贤》2007,(4):23-23
有一个18岁的女孩,高中毕业来北京闯荡。好不容易托老乡才到一家小店当打字员,月薪400元。她和几个老乡一起住在一间地下室,一张床铺一晚8元。除了打字,她没有别的事做,于是把从家里带来的高中英语书经常翻阅,天长日久,几乎闭着眼睛从书的最后一页背到最前一页。这样她攒了一年的钱,终于上了英文班。有人讥笑她,她不为所动,仍然一边打工,一边上学。六年中工作换了很多,待遇却越来越高,月薪由400元到600元、800元、1200元,后来升到1500元,英文也由一级提高到二级、三级,最后四级、六级的证书也拿到了手。  相似文献   

8.
承受不起     
郝叶蓁 《党课》2014,(17):109-109
儿子快要大学毕业了,我们两口子不禁为他的工作发起愁来。一天晚饭时,我和老婆说到此事,老婆突然眼前一亮说:“你表哥不是局长吗,让他给帮帮忙,肯定能找个好工作!”我想想也是这么个理儿,就放下筷子掏出手机拨打表哥的电话。谁知,表哥的号码竟然是空号!好在我存着表嫂的号码。等拨通表嫂的手机一问才知道,原来表哥换了号码。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为自己在毫不疲倦地叩打着孩子们的心灵,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孩子们打开了我的心扉。习惯了一切在得与失之间徘徊的都市生活,我一直觉得自己拥有一切,一切却都不曾拥有。只有在这里真真实实地感受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 劳力者也治人颠覆传统 曾经一段时间,上海一家民企开价40万元,请来三位日本"洋技工".其中,一人年薪高达70万元人民币;江苏昆山年薪28万元聘不到高级电焊工;杭州月薪6000元找不到合适的数控机床操作工;唐山高级电焊工月薪5000元无人应聘……  相似文献   

11.
正从一名大学毕业生,到一名普通的基层单位工会女工干部,如今算起来,我与工会在一起的日子已经整整3年了。记得才担任工会女工工作时,我连工会工作具体是做什么都不知道,只是简单地认为,不过就是逢年过节组织几个文艺节目而已。后来工作时间长了,才知道这仅仅只是工会工作很小的一部分。2012年8月的一天,单位一个单身母亲找到我,说自己家中两个孩子  相似文献   

12.
身边的智慧     
站在恰当的位置上看世界儿时,遥望满天星斗眨着明眸和我嬉戏,总以为星星原本闪亮,后来才知道许多星体不过是块"石头",它们借助太阳的能量才折射出光芒,比如月亮,虽似银盘,实则黯然。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醉酒     
孟红 《党史纵横》2008,(1):12-15
新婚之夜,周恩来“得罪”了邓颖超 周恩来第一次喝醉酒,是在他与邓颖超结婚的典礼上。邓大姐后来曾对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说起过这件事,她笑着摇摆头感叹说:“从那天起,我才知道总理能喝酒,也就从那天起,我就开始反对他喝酒。可是没办法,几十年了,也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的酒一直没少喝……”  相似文献   

14.
建国后最大贩卖弹药案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星 《廉政瞭望》2008,(10):40-42
“你知不知道我目法律关于零口供的规定?” “不知道。” “你连买卖子弹违法都不知道吗?” “后来国家管得严了,我才知道的。我没有参与过那些买卖子弹的犯罪。”  相似文献   

15.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家里已几年不曾吃地瓜米了。小时候的我已远离了饥饿。后来我知道这一切缘于有了邓小平,于是我对他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情。因为有了他,才有"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以说,我是出生并成长于改革开放春天里的幸运儿,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相似文献   

16.
近日听说高中时一个男同学因为患了"重感冒"辞世了,心里很是奇怪:这个素来身体很是强壮的人,怎么会因"重感冒"送了命呢!后来才知道,这个同学近年来嗜酒,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身体早被酒精掏空了,与其说是感冒要了他的命,还不如说是他糟贱了自己!是呀,如果一个人自己不能把握自己,不爱护自己,抵抗力下降了,小病也可能要了人的命。  相似文献   

17.
小齐: 你好!你信中述说的苦恼我表示理解,但并不同情.本来嘛,上级领导要来检查工作,该怎么检查就怎么检查呗,可你又是突击修道,又是路边摆花,还硬说这叫为领导着想,对上级负责.结果呢,不但因为超出了规定的派工数额,闹得群众怨声载道,还挨了后来知道了情况的上级领导的一顿批评,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够人"啊!  相似文献   

18.
林正善厂长今年63岁,是退休后返聘回厂的。两年前广东有家厂子的领导找到他,说:“来我这儿干吧,月薪一万元!”老林说,当时的确是动了心的,一万元,毕竟不是小数目,差不多是我现在拿的十倍。但我一琢磨,不禁出了身冷汗,人家甩出这个钓饵,是要把我这个人连同市场和技术一起钓过去的。我哪能做这样背叛的事!  相似文献   

19.
恨妻惊梦     
豁攀裂瓜哪舞军黔撼斗揍韶城哪欲竺 吵什么吵?丧门且I正宜读提拔食文件的时候,你把我闹口。知道吗,当聚一一这回可是正厅l掣抓公郭一尸户产矍称冬脚 哇,怪不得你对我凶,怎么哄也不行。昨晚你梦里叫小芳,原来是暗地里竟养个孤理精I移拿凳奎}( 哇,怪不得你对我凶,怎么哄也不行。昨晚你梦里叫小芳,原来是暗地里竟养个孤理精I多鬓万获淤恨妻惊梦@潘胜奎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才知道有个叫工会的组织。那时我才21岁,工作第一个月发工资,工资到手75元,其中工资册上有一项扣费就是工会费。我没搞懂,便去找老会计,老会计告诉我,和团员一样,要交团费,我们每个人都是工会会员,要交会员费。从此工会给我的概念就是和团支部一样,可以组织我们唱歌跳舞,出去玩。我很是高兴,只是有些疑惑:加入共青团要写入团申请书,加入工会怎么不写啊?不过,我还是暗自窃喜:他们可能疏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