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程序的衔接 在现行我国劳动争议纠纷的处理机制中,劳动仲裁是作为劳动诉讼的前置程序设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8条的规定,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协商是指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事项进行沟通、对话和商谈,以便达成和解协议的行为,它贯穿于整个劳动争议处理过程的始终。而本文中的劳动争议协商,专指劳动争议处理全过程中的一个独立程序,不包含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诉讼程序中的协 商。2008年5月1日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一个重大进步,就是明确了协商是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定程序,  相似文献   

3.
曾志杨 《民主》2012,(10):55-55
据2012年5月17日《每日经济新闻》消息,实施了4年多的《劳动合同法》,最大的争议来自劳务派遣方面。在已经启动的《劳动合同法》的修改中,劳务派遣自然成为了重点。5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征求意见稿已初步形成,正在征求一些部委和专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周世明 《党政论坛》2009,(17):61-62
2008年国家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及实施后,业界对《劳动合同法》十分关注,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理论界专家学者都对《劳动合同法》进行了剖析。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亦称HR,主要是结合自身工作,分析企业用工风险,调整不规范做法;而业内专家学者则多是从劳动用工模式、劳动合同管理等进行全面剖析,并站在法理高度阐述《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影响、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路春 《学理论》2008,(4):91-92
日前.关于“末位淘汰”的话题被炒得沸沸扬扬。据说在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中将封杀“末位淘汰”。《劳动合同法》起草课题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凯教授在渝的一次讲座时称,“《劳动合同法》出台后.‘末位淘汰’将变成非法行为!”(见2007年11月25日《重庆商报》)对此,笔者颇有感想。  相似文献   

6.
面对日益严峻的金融危机,我国应采取一系列积极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采取多项措施化解不利影响,并进一步关注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的影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尽可能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开展就业服务,积极推动创业。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失业调控和失业预警;要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惠及更多群众;全面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加强对企业劳动关系的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劳动关系调处应急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7.
孟祥志 《学理论》2010,(22):123-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劳动合同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到了对劳动者的保护,作为一部重要的劳动程序立法,《劳动争议调解法》存在着若干的亮点以及不足。将针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行亮点点评,同时提出其缺点。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自《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倾斜度明显提高,这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自《劳动法》实施以来又一部重要的劳动法律,也是中国劳动法制建设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为保护劳动者的  相似文献   

10.
《劳动法》的主要特点是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制化和放松规制,《劳动合同法》的主要特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再规制。应该历史地看待这两部法律,既看到其历史必然性和积极意义,也应该看到其历史局限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选择劳动立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劳动合同法》颁布以来,奉贤区总工会积极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工会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推进《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宣传、实施,积极构建企业和职工共谋发展、共克时艰的和谐劳动关系,基本形成劳动关系预警、预防、调处、援助一体化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2.
2007年8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颁布后不久,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结合本市实际,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13.
吕海彦 《学理论》2011,(17):29-30
异化劳动是贯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逻辑主线。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四:劳动者与劳动对象异化;劳动者与劳动本身的异化;人与自己类本质的异化;人和人的异化。异化劳动理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俞晓晓  张妮 《学理论》2014,(4):124-125
《劳动合同法》中小企业实施的调研情况显示:《劳动合同法》的最大绩效在于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大幅度提高,而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其他方面效果不甚明显。原因可能在于劳动关系当事人对该法的了解和理解不足、个别劳动关系协议机制存在薄弱之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机制具有特殊性,对其实施效果的反思中,应进一步区分标准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转化一元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和劳动者的培训。  相似文献   

15.
工运动态     
《劳动合同法》于6月29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这部备受关注的法律将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6.
《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在劳动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二十年的时间,劳动领域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果,尤其在立法层面已建立起对劳动权益保护和劳动保障的法律体系,但相对社会发展和保护劳动者权益来说,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仍需要法制建设的健全完善。限于篇幅,本文仅从三个方面论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8,(9)
要抓住实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节仲裁法》的有利时机,推动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切实维护职工的劳动就业权利,推动《就业促进法》的实施和积极就业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推劝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引导各方面正确理解和坚决执行《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劳动法律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的颁布实施,对当前就业形势尤其是大学生就业的有利因素或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也不容忽视其在实施过程中对就业市场带来的挑战。本文分析《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重点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他站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实践观的高度,以宏大的视野审视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规律,揭示了这些理论本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及其演变过程的反映。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进而从劳动者、劳动产品、劳动对象、人的类本质、人与人之间关系等四个角度阐释了异化劳动的丰富内涵。新时代,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仍然是我们洞悉资本主义发展及其现代化进程的有力武器,有利于增强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信心和底气,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市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于5月21日下午在市总工会召开《上海市劳动关系和谐状况研究报告》发布座谈会,在全国首次发布上海市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报告》显示2006年上海企业的劳动关系总体上处于中等和谐水平,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李滨生、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汪兰洁等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