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千年积淀的北京古都文化内涵丰富,表现出至正庄严、雍容博大、崇文厚德、协和宁远等突出特征。它不仅形成了首都文化的源流与根脉,更为今天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供了深厚的底蕴和基础。挖掘源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协同系统建设新时代古都文化,既需要把握古都文化的历史精髓和时代价值,更需要国际化的视野、首善型的格局和创新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古都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是历史文化名城科学发展的主要任务.研究、发掘、利用、传承杭州古都文化,对提升杭州城市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综合竞争力和市民凝聚力、创造力,促进杭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本文简述古都和古都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着重阐明杭州古都文化具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序列完整、特色鲜明的重要价值和特色魅力;重点提出杭州古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措施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查清家底、加强立法;重点加强"西湖.龙井茶园"、"良渚文化遗址"等"准世界遗产"的保护与申遗工作;高度重视南宋皇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切实加强古都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及其周围环境与整体风貌的保护与利用;加快抡救保护杭州古都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北京是世界闻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以"首都意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首善之区",北京文化体制改革深受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产业发展模式的影响,同时,北京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新的环境与外部挑战又不断吸引和影响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北京文化体制改革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它既是一个自下而上要求改革与自上而下动员改革相结合的过程,又是一个由内而外自觉改革与由外而内倒逼改革相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马建农 《前线》2008,(10):57-58
北京作为文化古都,历史上就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尤其在图书流通、阅读导向方面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沙敏 《北京党史》2012,(2):43-45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北京最早。的戏剧文艺称为“院本”.至元蛇剧艺术得以高度发展,清代,代戏剧艺术得以高度发展,清代,北京举行过大规模的戏曲集中演出.促进了戏剧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出现了全国最大的剧种之一——京剧。  相似文献   

6.
“宣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宣武中共北京市宣武区委书记刘敬民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古都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走过了3040年的历程。北京城有多古老,宣武区就有多古老;“宣南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一个缩影。北京城的发源地与“宣南文化”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从远古的...  相似文献   

7.
董斌 《北京党史》2014,(4):45-47
正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经过60多年的建设,北京成为一座保有古都风貌的现代化大城市。这期间也经历过几次大的冲击和破坏。一、和平解放使北平古城得以比较完整地保留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多年建都史,地面、地下文物古迹浩若烟海,历史遗存举目皆是。尤其是旧城格局对称严谨,古建筑群气势磅礴,被称之为"举世无匹的杰作"。  相似文献   

8.
孔繁峙 《前线》2008,(6):20-21
在北京申奥成功以后,市委、市政府批准实施的“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戈Ⅱ,为北京的文物保护事业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北京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全面发掘北京深厚的文化内涵,完整而充分地展示北京历史文化与现代建设相协调的古都风貌。几年来,为实现“人文奥运”的目标,在全市开展了一系列文物保护项目,全面加强了北京历史名城保护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刘洋 《前线》2017,(8):70-72
<正>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风范的展示,是城市风韵的表达,是城市风貌的象征。作为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城市,北京见证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着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都对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了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  相似文献   

10.
位于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的北京天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要承担着前门地区修缮整治保护工作。为将这里建设成为古都风貌特色鲜明、配套服务完善的历史文化展示区,天街控股集团党委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不断推动工作发展。经过7年努力,  相似文献   

11.
北京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北京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进行经验总结的宝贵结晶,其形成发展拥有丰厚的土壤和独特条件。其中,悠久历史与五朝古都,为红色文化率先在北京孕育提供独特的条件;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流,为北京红色文化的形成发展提供思想文化借鉴;百年屈辱与抗争求索,为北京红色文化形成发展注入进步因素;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夯实北京红色文化形成发展的思想基石;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引领,为北京红色文化的形成发展注入核心内涵和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2.
弘扬“宣南文化”,发展特色经济中共北京市宣武区委宣传部、研究室北京建城已经3043年。宣武区作为古都北京的发祥地和“宣南文化”的孕育地,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巨大的文化宝库。近年来,宣武区委、区政府组织力量对宣武区的区情进行专门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  相似文献   

13.
正现代大学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为古都的文化传统增添新的内容,重塑了民国北京的城市气质。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引发整个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道路中断,失去进身阶梯,但现代大学的兴起为他们开辟了新的出路。北京作为国都,得风气之先,聚集多所著名高等院校,国立大学、私立大学、教会大学三种类型在此都有典型代表。同时,现代大学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古都的文化传统增添新的内容,重新塑造了民国北京的城市气质。  相似文献   

14.
情怀厂甸     
李金龙 《前线》2008,(1):68-69
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不仅有故宫、明长城等大量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包括庙会在内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北京,只要一提起庙会,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过大年逛厂甸。北京人对厂甸庙会有着特殊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王新迎  郗志群 《前线》2011,(4):57-58
在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中,坛庙建设始终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文化现象.其中大型的皇家坛庙无疑是历代国都的代表性建筑。时至今日,包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等古都在内的坛庙建筑群.绝大多数都已消失殆尽,唯有北京还较为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帝都坛庙建筑群。这些建筑不但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物,也是中国古代坛庙文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6.
陈静 《北京党史》2007,(5):14-18
北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化古都,文化机关众多,人文荟萃。沦陷时期,日军强占高校,掠毁文物,破坏重要文化设施,北京的文化事业遭到空前浩  相似文献   

17.
马建农 《前线》2010,(3):61-62
四合院和胡同.从元代开始形成规模,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已经成为北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最为直观的标志,也是北京传统文化.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但时下谈到四合院、胡同的保护与北京的建设发展,不管是对各级政府部门。还是对居住在这个古老城市的民众而言,都成为了一个颇具矛盾冲突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北平和平解放60周年,本刊编辑部特邀请北京史研究领域的一些专家学者,围绕"北平和平解放与古都文化传承"这一话题进行了座谈。现将部分与会者的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指示,以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为要义,开启了北京文化建设发展的新时代。其中"代表性、指向性、辐射带动、创新引领、表率作用"等要求,"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等理念,吹响了首都文化建设的进军号。首都核心功能在于先进文化的示范带动引领中华先贤高度重视京师文化对国家文明的教化示范功能。汉代《史记》《汉书》均有"建首善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论断为挖掘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指明了方向。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对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出"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统筹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提出要"深化对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利用"。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