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公众舆论与公共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存福 《青年论坛》2006,(1):139-141
公众舆论通过多种形式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公众舆论影响公共政策的形式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会议、决策听证制度、公众咨询制度、直接的政治参与、人民来信来访制度和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不断完善公众舆论参与公共政策各种方式,可实现公共政策的规范化、科学化与民主化。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作为执政党、政府制定的具有明确目的、方向的计划、规划或采取的措施,广泛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是从属于社会同时又对社会经济、政治秩序的塑造有重要影响的一个子系统,必须在稳定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保持稳定,渐进调适,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应。一、公共政策必须保持稳定和发展保持稳定是公共政策有效调节社会行为的基础。政策稳定即意味着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意味着公共政策系统适应整个社会大环境而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保持发展是公共政策系统在环境改变时为适应环境变化产生的自我调整、自我革新的表现。是从一种稳定态向另一种稳定态过渡的过程,是与环境良性互动的体现。无论稳定还是发展都是公共政策系统发挥功能的必备条件。 (一)公共政策系统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论公共政策与公众认同的互动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的社会利益分配,而公众认同是公共政策付诸实践的前提和条件,是公共政策社会价值考量的重要依据。构建公共政策与公众认同的积极互动关系,关键在于实现公共政策过程的程序化;实现公共管理手段的非强制性,即淡化公共管理的命令色彩;赋予那些长期被动地执行政策的低层管理者以参与决策权;实行行政信息公开化,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公众参与决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要求和程度大大增加,公众正在或已经成为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众参与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公正化水平,因而公众参与程度是公共管理社会化程度的标志之一。不断促进和提升我国公众参与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众认同是提高公共政策过程实效性的保障。它有利于推动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实现政策科学发展与社会管理民主化,也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目前,由于公众认同理论研究滞后和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偏离,政策主客体间信任障碍影响了公共政策过程中公众认同的实现。因此,以政策主客体互动视角重视公众认同理论研究,从道德理性把握公共政策价值方向,基于公众主体性构建互动信任机制,已成为实现公众认同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既是民主的产物,同时又是民主的反映,是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政治产品。要实现公共政策民主,走向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就必须开展公共政策调查、公共政策听证和公共政策咨询,广泛收集和表达民意,引导和动员公民参与公共决策。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既是民主的产物,同时又是民主的反映,是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政治产品。要实现公共政策民主,走向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就必须开展公共政策调查、公共政策听证和公共政策咨询,广泛收集和表达民意,引导和动员公民参与公共决策。  相似文献   

8.
尽管公众和政策制定者试图制定并实施最有效率、最能解决问题的政策,但实践中,公共政策失败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制度体系由制度环境、具体制度安排和实施机制构成.公共政策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归根到底,制度漏洞和缺陷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成功的公共政策推动和谐社会构建,而失败的公共政策将破坏和谐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国家—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化既是公共政策形成模式变化的环境背景,也是其深层次原因。改革开放前,在国家和社会高度重合的背景下,中国公共政策的形成模式是国家主导,这种模式与公共政策的现代性价值取向有较大的差距。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化,中国的公共政策形成模式正在由国家主导转向为国家为主导且国家与社会有限互动的模式。这一具有现代性价值取向的转型,表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开始了国家与社会的合作与互动,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更加得到重视和彰显。而受当下中国社会政治发展水平和国家—社会关系的制约,这一转型还有着渐进性、局部性和不均衡性等特征,其意义有一定限度。中国公共政策形成模式现代转型的最终实现有赖于国家—社会合作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国家和社会实现良性互动,使其最终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机制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和具体表现形式,是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渠道。随着民主政治发展步伐的加快,公众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从而影响公共政策的结果、维护自身利益。从公众参与机制的价值分析出发,可以看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才能从决策主体、制度、参与渠道等多个层面提出公众参与机制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与公共政策创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公共政策创新中的人本导向,是强调人是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强调公共政策要体现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动力作用、主体地位,要体现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要从是否把人的发展置于核心地位、是否坚持民本原则、是否统筹兼顾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利益三个方面,来反思我国的公共政策。要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公共政策创新,即创新公共政策理念、创新公共政策目标体系、创新公共政策工具、创新公共政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与过程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主要讲授公共政策的本质、定义、理念、内容、制定程序、管理结构、执行和修改、政策分析、政策影响等等。早在1900年,美国学者古德诺就提出过政治与行政两分法,认为政府的功能可以分为两大类:意愿的表达和意愿的执行。意愿表达的过程就是一个政治决策的过程,而意愿的执行就是一个实施政策的管理过程。所以说,公共政策是对公众有影响的政府决策和执行行为的总和。这些行为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第三者)地影响公众的生活。因此,政府选择后决定要做或不做的事情都属…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平等受益不仅是政策本身的要求,而且也是公民的期盼。公共政策非均等受益现象与问题具有普遍性、相对性、历史性、复杂性等特点,它既有悖于公共政策平等正义价值取向,又有悖于公共政策基本原则,还有悖于公共政策初衷与目的。公共政策非均等受益现象与问题的形成原因或者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相当复杂的。由于它严重影响着社会管理,甚至还导致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对之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治理,从而促进和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个公共政策的出台,无不涉及到群众切身的利益,其制定也必须充分征求民意,使群众的意见得到切实反映。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在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中作出的权威性公平分配。政府机构作为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公共政策制定及其实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种公平分配是通过机构和机制实现的,如果没有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和制度平台,那么,公平公正就变成一句空话。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主要因素?政策制定如何充分体现民意?公众如何有效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这些都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创新与人本服务型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其主要特征是尊重公民权、坚持公共利益导向和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诸多政策误区,主要表现在:片面重视政策效果,忽视人的需求;片面重视经济增长,忽视人的发展;片面重视效率追求,忽视社会公平;片面重视政府主导,忽视公众参与。因而,当务之急是实现公共政策的转型以建设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主要途径是转变政府执政理念、创新公共政策制定模式、转变政策执行与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众参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的.随着政治民主化、社会多元化的推进,公众参与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增强政策的合法与认可、强化权利的监督与制约、促进社会稳定等具有重大作用.但由于受公民自身、政策执行主体、政策参与渠道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程度较低.我们应通过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建立政府与公民双向互动、建立协调利益机制等渠道和途径扩大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其本质体现了政府对全社会公共利益所作的权威性分配。公共政策包括公共问题认定、政策方案制定、政策分析、政策执行、政策效果分析等步骤。任何社会都存在许多引起人们关注的社会现象,其中一部分或迟或早会构成社会问题而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那些有广泛影响,迫使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称为社会公共问题。一般地说,社会问题均具有公共特征,但它们并不都是公共政策问题。任何公共政策问题都包含五个基本条件:(1)社会客观现象,社会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2)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18.
从价值取向、功能作用、社会治理三个维度探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和政府公共政策之间的契合点,构成了阐释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共政策关系的逻辑起点。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应该放到一个更大的国家制度空间背景当中进行分析,即把它纳入到政府公共政策的框架。企业社会责任既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由于政策问题的动态性和政策环境的不断变化,公共政策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政策滞后现象。公共政策滞后是政策供给与现实社会的政策需求不均衡的一种状态或过程,这种不均衡的长期存在会影响政策效率的发挥,耗费政策资源,甚至会危及社会稳定和国家治理。为了实现政策的预期效果,可以从政策制定、政策评估监控、政策利益表达、政策补偿等多方面予以预防和治理。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公信力是公共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不断增强,公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公信力危机挑战,而网络舆情则能为化解公共政策公信力危机提供支持,进而保障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公共利益的价值实现。本文针对网络舆情自发性、零散性和某些非理性等特点,提出需要逐步扩大网络领域的公众参与,培育网民理性参与的素质和能力,规范参与原则,完善网络舆情的公共政策吸纳机制,使其能更好地为提高公共政策公信力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