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西华县田口乡滩上村又是一个丰收年。村党支部书记王学贞带领村民栽培的1200万袋黑木耳收入达1300万元,人均7700元,再加上其他收入,人均纯收入超万元,全村家家户户年收入都是数万元。  相似文献   

2.
位于青沙山脚下的拉一村,是化隆回族自治县的一个贫困村。全村人口1700多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2亩,村民世代靠天吃饭。自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这个村子后,这里的一切悄然发生了变化。如今,拉一村不仅户户通了自来水。硬化路修到了家门口,而且村民锅里的油多了、菜多了。肉也多了,拉一村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3.
彭海红 《理论建设》2018,(1):110-112
塘约村,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的一个普通村庄。2014年之前,塘约村还是一个省级二类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000元,村集体经济不到4万元,全村138户贫困户645人贫困人口,全村30%的土地撂荒。2014年,塘约村遭遇特大洪灾,农田房屋被毁,村内一片狼藉。为了重建家园,改变昔日村穷、民弱、土地撂荒的现象,塘约村探索出以"党建引领、改革推动、合股联营、村民自治"为主线的发展思路,使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5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从6080元增长到10285元;村集体企业由无到有,发展到3个,村年集体收入由2400元增长到30余万元……杨玉梅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界牌村发生的这些可喜变化让不少村民感叹:“这个女‘村官’,确实不一般!”  相似文献   

5.
枇杷、梨子、葡萄是龙泉驿区柏合镇东华村的主导产业,全村年产水果800万公斤。200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48元。可过去的东华村却是一个干旱缺水的村,村民也并不富裕,是“党组织结对共建”帮扶活动使东华村驶上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6.
龙聚山庄原名小鲁庄,隶属延庆县张山营镇,现有村民206户,共603人,其中劳动力260名;.区域面积2600亩,其中耕地570亩,人均不足一亩,山地1300亩.占总面积的50%以上。村庄背山面南,光照充足.同时周边分布着众多旅游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新农村建设,山庄各项产业协调发展.一年上一个新台阶,截止到2007年底。村集体年收入3800万元,村固定资产62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8000元。  相似文献   

7.
《党的建设》2009,(7):37-37
徽县伏家镇伏镇村有村民748户3096人,人均耕地仅0.7亩,却创造了两个全县之最:农民人均纯收入远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经济增速高于全县水平。先后荣获"全市五好标兵村"、"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安全文明村"和全省、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作为一个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的农业大  相似文献   

8.
王雪山 《党史文汇》2006,(9):F0004-F0004
荆圪道村位于山西省长治县东南山区,地域面积1.09平方公里,全村276户、928口人,人均耕地0.7亩。2003年1月荆圪道村在第六届村民委员会选举中,选举出了村民自己的带头人赵国样同志,他上任后,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先后对村干部制定出了各种相关制度,规范提高为村民服务的意识,使干群关系得到了缓解。同年,赵国样通过法律途径自己垫资300万元,依法将煤矿收产,解决村民就业,增加了村民收入。在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期间的三年多来,他先后为村民办了几件实事好事,可谓民心工程。一、投资80…  相似文献   

9.
“我要让庄户人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是高密市夏庄镇张家官庄二村张宜宗担任党支书以来的梦想和追求。从1981年到今天,他带领全村闯过了一道道难关,把一个过去一穷二白、人口不足800人的小村,变成了现在的村集体固定资产1480万元、经济收入124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的小康村。看着不到60岁的张宜宗已是满头银发,村民们心疼地说:他的头发是为俺操心累白的。  相似文献   

10.
张岩 《奋斗》2008,(8):47-48
在克山县西联乡境内,有一个东合满族村,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内陆村,挺偏僻。偏僻的东合挺富,全村有九成农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手机1000多部,摩托车200多台,电话、有线电视早就在农家院里安了家,还有20多户农民拥有了私家小轿车。200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6760元,位居全县各村之首。就这样一个小村,  相似文献   

11.
桐柏县安棚镇安岭村地处丘陵区,土地贫瘠,村民祖祖辈辈辛勤耕作却贫困依旧。到2005年年底,全村1798人人均纯收入仅1200元,村集体外债高达140多万元,曾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  相似文献   

12.
走进今天的玛沁县当前村,人们看到的是牧民实现定居化,冬春草场实现围栏化,牲畜实现棚圈化,乡村道路四通八达的景象。200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825元。这个曾经雪灾频繁、交通不便、文化落后、生活贫困的当前村,是怎样旧貌换新颜的呢?当前村村民们自豪地说,因为我们有一个具有良好作风的村党支部!  相似文献   

13.
资兴市汤边村有1400多口人,1992年前,村民还生活在贫困之中,人均纯收入只有400元,村集体负债2万多元,村干部的误工报酬无法兑现,村里无人管事,象盘散沙。1993年,党员金力临危受命,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他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大力开发狗脑贡茶和温泉两大特色产业,短短几年时间就摘掉了汤边村的贫困帽。如今,该村已拥有村级积累25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966.7元,是汤市乡的首富村。  相似文献   

14.
马石铺村民小组隶属楚雄市苍岭镇李家村,是一个回族彝族聚居村,共有85户351人,其中回族75户301人。党小组有党员11名。多年来,党小组团结带领村民搞养殖、跑运输、开餐馆、闯市场,使村民的钱袋子一天天鼓了起来,拥有10万元以上银行存款的农户占到全村农户总数的40%,其中党员户8户。全村有别墅式小楼17幢,15户农户在城里购置了房产。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360元。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人》2012,(Z1):78-80
兰光村位于贺兰县立岗镇北部,全村有耕地7850亩、7个村民小组、547户2300人,是一个纯回民村。2007年之前,是贺兰县12个后进村之一和远近闻名的"上访村""空壳村"。2007年下半年以来,新的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3930元增加到2011年的10000元,村集体积累由2007年负债35万  相似文献   

16.
他担任村党组织书记至今已有22个年头了。在村民心中,他“战功赫赫”:上任仅3年便还清村集体60多万元外债,还盈余6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700元跃至今天的2万多元;促使邻里之间爱“攀比”,比的是谁家建的大棚多、收入多。而在他心中,初心不变,目标更没变——  相似文献   

17.
《党的建设》2009,(6):36-36
陡城村位于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西南部,光、热、水、土资源丰富,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农业生态条件优越。全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668户3380人,有耕地面积5000亩,人均占有土地1.47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2852元。村党总支下设后和、金安、科技园3个支部,共有党员79名。自强素质抓班子。近几年,村党总支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抓学  相似文献   

18.
172户、721名村民,人均耕地不足1.5亩,村里无集体收入,因病、因残、缺劳力等原因造成的贫困户10户24人……这是2018年6月,刘月伦带着行李来到武强县豆村,任国网衡水供电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时了解到的豆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有66户人家281人的云县茶房乡茶房村刘家坡村民小组还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大多数村民辛苦一年仅能勉强维持生计。许多人不得不外出打工贴补家用,日子过得极为艰辛。而如今的刘家坡却让人感叹不已,不仅经济总收入达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还有许多村民建盖起了大理南诏风格农家别墅,村内道路全部实现了水泥硬化……  相似文献   

20.
“有难办的事找许支书去”。这是贵阳市白云区沙文镇凉水村村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人均耕地不足半亩、人口1600人的凉水村,是他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他就是一心为民的村党支部书记——许修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