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冰 《黄埔》2007,(1):4-11
2006年的台湾政局,风云变幻、动荡不安。一连串的弊案,引爆岛内民众的强烈不满;一波波“倒扁”浪潮,震撼了岛内政坛。临近岁末,“倒扁”阵营与陈水扁当局的较量更加激烈;“特别费”争议持续延烧,台湾官场进入大动荡期;台北、高雄市长选举牵动台湾政局走向。这一时期岛内的政局,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  相似文献   

2.
一个时期来,对台湾所谓“扁李合流”或“扁李体制”的传闻,早就甚嚣尘上。今年6月16日,陈水扁与李登辉同时出席具有“明显台独倾向”的民间团体“北社”组织的集会,两人喜笑颜开,肩并肩地同步进入会场,同台发表演说,最后陈水扁,李登辉,彭明敏三个著名“台独”头子手拉手地登台高呼“台湾加油”,使会议气氛达到“发烧”的地步。这就更加引人注目。“扁李合流”的背景如何?其发展趋势及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的影响又如何?笔者拟就此发表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3.
严安林 《台声》2011,(2):37-38
五市选举结束后,台湾蓝绿阵营的部署重点开始转向了“立委选举”与2012年“大选”。与此同时,李登辉也开始借“暖寿”、“年终尾牙”等场合频频发表对台湾政局的评论,其中最引起社会与媒体关注的便是所谓集结“第三势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3月18日的台湾选举结果给未来台湾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变数。首先,即将成为执政党的民进党至今不放弃“台独”立场,使两岸关系持续紧张对峙,这不仅会加剧台湾社会政治环境的动荡,激化原有的经济矛盾,还会直接伤害台湾整个经济的发展。第二,随着政权转移的实现,巨额的竞选支票急待兑现,台湾财政的困境将进一步加剧。第三,民进党与国民党的经济政策有较大不同,今后台湾的产业政策将朝重视环境保护方向转变,但限于种种现实条件,这种转变的幅度不可能很大。  相似文献   

5.
刘红 《台声》2007,(4):41-43
当前.台海局势错综复杂.台湾政局正处于演变的重要时期,台湾当局通过所谓“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四要一没有”更是在为“法理台独”推波助澜,反对和遏制“台独”成为当前两岸同胞的首要任务.制止”台湾法理独立”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7,(1):78-79
2006年11月23日.继11月14日就市长“特别费”使用问题接受台湾“高检署查黑中心”约谈后,台北市长马英九再度被检方传唤。  相似文献   

7.
2011年是台湾大选年,蓝绿围绕2012年“二合一”选举展开激烈攻防成为贯穿全年的主线。国、民两党积极进行选举布局,各自面临不同问题。  相似文献   

8.
2011年是台湾“大选”前的关键年,蓝绿阵营围绕2012年“二合一”选举展开布局是贯穿全年的主线,国、民两党围绕一系列议题展开激烈较量构成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李登辉的操办下,“台湾团结联盟”(简称“台联”)挂牌露脸了。“台联”成立之前其操盘手黄主文曾将之打扮成“清流”、“本土”、“爱台湾”的化身,打出了“稳定政局,巩固民主,振兴经济,壮大台湾”的口号;连日来,李登辉更是“拼了老命”,四处为“台联”抬轿造势,并称要借由“台联”的力量,帮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台湾政局剧烈动荡,蓝绿阵营继续僵持对立,“反贪倒扁”运动风起云涌,成为牵动各派政治势力、调动各种内外矛盾的一条主线。年底北、高市长选举结果维持了“北蓝南绿”的基本格局,充分表现出岛内政治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台湾政局形势多变,乱象不断,波澜迭起。岛内蓝绿对峙加剧。执政的民进党深陷贪腐危机,民怨沸腾,全台“倒扁”的巨大声浪,表明民进党当局已失民心,日趋孤立。然而,民进党越孤立就变得越顽固,凭借操纵故技统“独”议  相似文献   

12.
邰言 《台声》2007,(10):51-52
9月16日上午,由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四川省台联会.台湾夏潮基金会协办的第二眉“北京台研论坛”在“天府之圆”四川省的成都市开幕。以台湾政局发展与两岸关系为主题的此次研讨会,是继去年4月和11月在北京成功举办首届“北京台研论坛”和“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以来,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的又一场大型两岸民间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3.
去年“3·18”,民进党赢得台湾“总统”大选,陈水扁成为台湾地区新领导人,在台执政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国民党沦为在野党,由此开启了台湾政党轮替的序幕,使台湾政坛发生了天翻地覆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06,(12):24-24
用“山雨欲来风满楼”形容现在的台湾政局.真是再恰当不过了。蓝绿两大阵营的领军人物都面临政治生涯的严峻考验。11月9日.台湾地区前“中研院长”李远哲以公开信的方式.呼吁陈水扁“下台”。11月13日,民进党两名重量级“立委”辞职.引起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15.
刘红 《统一论坛》2010,(1):14-16
过去的一年,台湾政局呈动荡多变的特点,尽管“朝野”实力对比有利于泛蓝军,但是国民党主导政局演变效果不彰。“在野党”尽管实力有限,但在监督“执政”上却一再主动出击。年底县市长选举后新的态势形成,标志着“朝野”之争走到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曾涛 《统一论坛》2002,(1):14-15
为岛内外所关注的台湾新一届“立委”及县市长选举经过朝野各政党之间的激烈角逐,已于去年12月1日尘埃落地。随着选举的结束,岛内政党实力开始发生一些重要变化,对于台湾政局的未来走向和两岸关系的发展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一、将会进一步加快台湾政权本土化的进程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和李登辉支持的台湾团结联盟在这次  相似文献   

17.
刘红 《统一论坛》2014,(1):8-10
根据马英九执政后作出的选举制度调整规划,从第二任期开始,台湾政局第一次进入“宪政改革”20多年来长达近3年的“选举空窗期”。作为“空窗期”的2013年,制约台湾政治和政局演变的相关因素没有改变,政局演变呈现出的不平静和新动向,带有选举休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刘佳雁 《台声》2002,(1):14-16
2001年底的台湾“立委”、县市长选举尘埃落定,民进党成为台湾“立法院”第一大党,国民党失去了长期主控“立法院”的地位,第一次参选的亲民党和“台湾团结联盟”大有斩获,新党几乎全军覆没。国民党和民进党在23席县市长选举中各分获了9个县市,其他政治势力分据了其他5个席位。岛内政治格局的这一新变化,不可避免地将对今后台湾政局产生重大影响。选举结果并未改变岛内民意结构台湾这次选举结果直接攸关朝野各政治势力的实力消长,并继而奠定它们未来几年在岛内政坛上的地位,故岛内6个主要政党和无党籍势力无不倾全力投入选…  相似文献   

19.
台湾地区第七届立法机构选举1月12日揭晓,结果以“蓝营大胜”、“绿营惨败”而落幕。3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接踵而至,这场选举不仅关系到岛内蓝绿两大阵营诸多政治人物的命运与前程,更关系到弊案缠身、执政无能的陈水扁的身家性命,因此,从现在开始是陈水扁做最后疯狂的机会。一位美国官员将其归结为三句话:绑架“新总统”及台湾选后的“政局”;搅乱政局为其贪腐官司脱困,挑衅大陆害台湾。  相似文献   

20.
攸关台湾政权更迭及两岸和平统一前景的台湾“大选”于3月18日落下帷幕,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当选。国民党丧失了在台湾长达50多年的执政权,沦为在野党。选举结果已经并将持续对台湾政局,特别是两岸关系与中国的和平统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