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运用应对方式问卷对845名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面对应激,五年制高职学生能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地运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进行反应;(2)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应对方式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求助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选择求助应对方式;(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自责因子上差异显著,非独生子女更多地采用自责的应对方式;(4)父母文化程度不同,学生的应对方式也会有所不同,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学生自责水平越低,越少选择退避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大学生幽默风格的相关因素,笔者采用幽默风格问卷、卡特尔人格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1)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的大学生的某些幽默风格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大学生的某些幽默风格存在显著差异。(3)亲和型和自强型幽默风格与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和自律性人格特质呈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和紧张性人格特质呈负相关;嘲讽型和自贬型幽默风格与怀疑性、忧虑性和紧张性人格特质呈正相关,与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和自律性人格特质呈负相关。(4)亲和型和自强型幽默风格与解决问题和求助呈正相关,与自责、幻想和退避呈负相关;嘲讽型和自贬型幽默风格与解决问题和求助呈负相关,与自责、幻想和退避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自我接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显示,贫困生的自我接纳总分(SAQ)及自我接纳(SA)、自我评价(SE)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非贫困生,贫困生在解决问题、求助、幻想、合理化应对方式的得分均低于非贫困生,自我接纳总分及两因子得分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接纳成为影响贫困生应对方式的内部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使用问卷调查考察了重庆警察的应对方式现状,结果表明:重庆警察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极应对;不同性别、警龄、工作年限、警种、行政职务、年总收入的警察在积极与消极应对方式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警衔、文化程度的警察在积极或消极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山东省泰安市的260名警察进行测试,探讨警察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的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警察自我概念得分较高,首选解决问题和求助两种应对方式,总体上警察自我概念较积极,大多采用成熟积极的应对方式,不同性别、不同警龄、不同级别的警察在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上差异显著。警察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自我概念对应对方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以山东省莱西市262名农村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农村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显著。2.不同性别农村中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3.农村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父母要实施积极的教养方式,帮助孩子形成成熟有效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儿童的发展除受到自身影响外,还受到环境中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家庭环境纷杂度是家庭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影响儿童问题行为的因素之一。影响儿童问题行为的因素还包含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被证明受家庭环境纷杂度的影响。对300名小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在家庭环境纷杂度与儿童问题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年级、户籍所在地和父母文化程度上存在差异。儿童问题行为,在性别、独生与否、年级和父母文化程度上存在的差异显著。2.家庭环境纷杂度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各维度都存在相关。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均与儿童问题行为相关。3.父母教养方式在家庭环境纷杂度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以山东省莱西市262名农村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农村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显著。2.不同性别农村中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3.农村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父母要实施积极的教养方式,帮助孩子形成成熟有效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480名警察院校大学生,对其施测幸福感指数量表,以探索警察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警察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是否独生子女、专业类型、年级、学历层次和父母婚姻关系等变量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公安专业学生的幸福感水平要显著高于非公安专业学生;大二年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大一的学生;专科学生的幸福感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政法体制改革生;父母婚姻关系融洽的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都要显著高于父母分居或离异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女护士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78位女护士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进行考察发现:(1)护士应对方式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除敌对、偏执因子外,护士所有SCL-90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常模组.(2)6种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及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相关.解决问题、自责和合理化进入了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回归方程.总体而言,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女性群体.消极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不利.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量表法对281名初一、初三和高一的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着年级的上升,青少年的自尊出现了一种下降趋势;(2)父母教养方式的得分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温暖理解、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3)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父母对青少年采取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青少年自尊的发展,相反,父母对青少年采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会不同程度地阻碍青少年自尊的发展,降低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明显比普通人严重;服刑人员获得的总体社会支持显著地低于普通人;服刑人员比普通人的特质应对显著地更积极;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领悟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特质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领悟社会支持与特质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有无职业的服刑人员在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婚姻状况的服刑人员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的服刑人员在社会支持上相关显著,不同年龄的服刑人员与积极应对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运用同地区院校对比的方式,分析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两类高职生在英语学习心理方面的差异。分析结果如下:(1)高职院校比普通本科院校高职生的焦虑程度更高;(2)两类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其他三个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警察类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紧密相关的人格特征、幸福感、焦虑、抑郁等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的结果表明:警察类高职大学生在人格特征方面,除20~22岁组在N(神经质)维度上与常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各维度与常模无显著差异;学生存在焦虑情况的检出率为17.9%,存在重度抑郁情况检出率为8%;有无焦虑状态和不同抑郁...  相似文献   

15.
面临养老: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心态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全国五大城市1005名准老年人的调查资料,以同龄非独生子女父母为参照对象,对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心态和认识进行描述分析.结果表明,两类父母对未来养老生活的担心程度基本相同;3/4都将生病照料和日常生活照料看作老年生活中的最大担忧.但是,独生子女父母对生病照料的担心比例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也更多地表现出对子女赡养自己所面临的客观困难的理解.两类父母都认为,为了孩子的前途,应该让他们去更好的地方,自己的养老将主要依靠自己解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嫉妒量表对14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嫉妒心理普遍存在,性别差异显著;女生的爱情嫉妒高于男生;农村学生在学业嫉妒、经济嫉妒、就业嫉妒上分数高于城市学生,差异显著;文科大学生在经济嫉妒上高于理科大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除爱情嫉妒以外,在其他五个维度上非独生子女的嫉妒分数高于独生子女,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24名青岛市新市民的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青岛市新市民的总体幸福感水平低于普通城市居民;(2)性别、收入、受教育程度是影响青岛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3)年龄对青岛新市民主观幸福感水平无显著影响;(4)婚姻状态对青岛新市民的心理健康和社会信心有显著影响;(5)不同居住状况对青岛新市民总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居住状态对其目标价值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的影响差异显著;(6)受教育程度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及知足充裕、人际适应、家庭氛围、心态平衡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期望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以某市三所小学部分学生为被试,就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期望的关系问题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在情感温暖、过分保护干涉、拒绝否认等维度上,子女对母亲教养方式的报告明显高于父母教养方式的报告得分,但在处罚严厉上得分低于父亲,且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等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社会期望男女差异显著,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期望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互动理论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表明,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年级差异,且独生子女的适应性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心理不平衡性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四年级学生和独生子女在完成学生与社会人员的角色演变上存在问题。为此,要教育学生理解家庭与社会的角色期待并提前做好准备,学校教学也应满足社会角色对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暴力型未成年犯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测评暴力型未成年犯的应对方式,分析6次团体干预训练对未成年犯应对方式的影响效果.结果:团体心理干预训练后,其解决问题、幻想和合理化没有明显变化,自责、求助和退避有明显的效果.结论:团体心理干预对暴力型未成年犯应对方式的降低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