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海 《当代贵州》2016,(49):56-57
近年来,赤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省委“33668”和遵义市“35669”攻坚计划,按照“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基本方略,始终坚持“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基本方法,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着力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关键性问题.“十二五”期间,赤水市实现了全部乡镇“减贫摘帽”,3.17万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正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必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改革现行扶贫思路和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输血"为"造血",变重GDP为重脱贫成效,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  相似文献   

3.
正铜仁市碧江区创新"五人大走访"工作机制,有效破解脱贫攻坚信息掌握不精准、政策执行不统一、问题排查不全面、难题解决不及时等问题,助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精准识贫治贫防贫打下坚实基础。铜仁市碧江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探索创新"五人大走访"工作机制,把现场办公会开到乡村基层,有效破解脱贫  相似文献   

4.
正榕江县着力在基础治贫、产业治贫、智力治贫、社会治贫上下功夫,认真研究落实政策,扎实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融合发展,抱团脱贫。榕江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结合山地特色,实施"两山"地区扶贫开发三年攻坚行动,积极通过发展产业、生态移民、教育扶贫、医疗救助和社会兜底等促进困难群众增收。"十二五"期间,全县减少贫困人口7.54万人,10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48个贫困村出列。"十三五"开局,榕江县着力在基础治贫、产业治贫、智  相似文献   

5.
陈代文 《当代贵州》2016,(21):44-45
正铜仁市碧江区以率先在铜仁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出台扶贫攻坚"1+14"配套政策,形成政策扶贫、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市场扶贫、开放扶贫、教育扶贫和城镇化带动扶贫"七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近年来,铜仁市碧江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相似文献   

6.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扶持谁、谁来持、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对象虽然是四川,却对全局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5年底,我省尚有380万贫困人口,是全国六个重点脱贫攻坚省份之一,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当年底,省委召开全省脱贫攻坚大会,强调"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会后,各级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频出重拳战贫治贫.2016年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全省107.80万人脱贫、2437个贫困村退出, 5个扶贫重点县、扶贫片区县"摘帽".  相似文献   

7.
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核心,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总体思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系列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民生之首,在扶贫攻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于是,全省教育系统认真履行教育职责,强化目标任务,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一年实现整体脱贫的目标,按照"把精准贯彻始终,把务实贯彻始终,把责任担当贯彻始终"的要求,着力解决"扶持谁"、"怎么扶"、"谁来扶"的问题,强力推进教育脱贫工作。一、明确重点,精准聚焦。针对教育脱贫对象流动性  相似文献   

9.
铜仁市碧江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中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探索创新"五人大走访"工作机制,即由贫困村县级联系领导带队,乡镇包村领导、驻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组建"五人大走访"工作组,把"现场办公会"开到千家万户,有效破解脱贫攻坚"信息掌握不精准、政策执行不统一、问题排查不全面、难题解决不及时"等问题,助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精准识贫治贫防贫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鄂托克前旗旗委、政府牢牢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准要义,更加注重方法创新,着力探索建立识别精准定位、帮扶精准到位、管理精准归位、考核精准补位的工作体系,全旗615户1669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走出一条产业扶贫、机制带贫、发展减贫、精准脱贫的攻坚之路。精准识别"三类人"。鄂前旗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系统甄别划分为三类人群,因户因人"找穷因、拔穷根"。第一类自力更生"干"起来,着力在产业扶持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一、碧江区扶贫攻坚现状 截至2012年7月,碧江区有农村贫困户14039户42833人,其中:扶贫户6258户21481人:五保户168户239人:低保户5155户14599人;扶贫低保户2158户6513人。而在“十二五”期间,碧江区以扶贫攻坚为民生理念,大力实施精准扶贫,顺利完成6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4.92万人。截至2016年7月,碧江区尚有贫困户6899户,涉及人口为27200人,此外,还有贫困村34个。  相似文献   

12.
黔西县属乌蒙山片区贫困县之一,近年来,黔西县以大党建为统领,创新党建工作模式,紧紧围绕省委“33668”行动计划,以“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为统领,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积极落实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政策措施,围绕“扶持谁、谁来扶、如何扶、怎么退”,着力在“精准”上下功夫,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基础夯实、产业提升、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公共服务供给保障等为突破口,创新工作方式,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1]。2014年末全国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成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最难攻的山头。对于如何实施精准扶贫与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2]。措施必须针对问题,下药必须找准病因。中共中央、国务院虽然开具了"特色产业脱贫、劳务输出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加强教育脱贫"等扶贫治贫脱贫"药方"[3],为全国上下凝心聚力打好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的提出对于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科学有效的机制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最终实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扶贫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出版社:中原农民出版社和红旗出版社联合出版本书以精准扶贫理论的形成和实践、如何减贫为出发点,对脱贫攻坚中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重点问题进行详细解析和论证,提出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考察指导工作,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脱贫攻坚的讲话、报告、演讲、指示和批示,形成了《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在《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中,习近平总书记讲清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根本问题,阐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法问题,指明了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科学路径,确立了"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链条,完善了我国新时代脱贫攻坚的理论体系和政策策略。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来源于他在地方任职时带领当地人民群众脱贫的实践。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科学内涵包括:社会主义本质和党的重要使命的思想,补齐短板、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思想,找准路子、突出特色的思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政策主导与内生动力相结合的思想,"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思想,大扶贫格局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要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树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工作推进艺术,把自身优势变为脱贫强势。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9,(3)
<正>丰镇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集聚资源要素、凝聚攻坚合力,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全面落实"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脱贫措施,大力实施了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扶贫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  相似文献   

19.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宁德扶贫开发模式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入攻坚阶段,宁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仍然存在着部分干部群众认识不到位、农民生态科技素质低、普惠金融受益面不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面有限等问题较为突出.新常态下,宁德应传承“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脱贫有机结合,引导贫困人口实现绿色转产转业、创新推动金融教育富民扶贫工程、继续深化山海扶贫协作、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实践探索,建设先行示范、实现绿色发展精准脱贫的“宁德样板”“福建典范”.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攻坚的根本出路"。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中,我们感到,脱贫攻坚一方面是扶业增收攻坚一方面是扶业增收,另一方面是扶困解难,两个方面不可或缺。但相对而言,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为根本之举。扶贫真正扶到根上,关键是提高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