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贵州省妇联在推动妇女脱贫攻坚、家庭建设、权益维护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刊选取一些先进典型,展示贵州妇女事业发展的新形象新风貌。【一名绣娘】欧阳珍珍:一双巧手织就锦绣人生芦笙、刺绣、蜡染、银饰……在黔东南,这些古老的文化艺术,在一代代人的传承和创新下,流传至今,享誉世界。苗族姑娘欧阳珍珍就是这样一位民族文化传承者。欧阳珍珍1984年出生在黔东南州农村,从小就学会了苗族的手工活。  相似文献   

2.
罗连祥 《世纪桥》2014,(10):46-47
台江苗族节日文化是当地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台江苗族人民生活样态的表达方式。台江苗族节日文化作为当地苗族社会的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式,它必将随着苗族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台江苗族社会的发展进步,台江苗族节日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这种变迁既彰显了苗族节日文化特有的经济功能,同时也体现了苗族文化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因此,考察台江苗族节日文化的变迁,对我们全面了解苗族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对贵州苗族刺绣的文化内涵进行新的诠释,认为贵州苗族刺绣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是苗族女性"用针做笔、用线当墨、用布做纸"这种特殊方式书写的苗族史书;反映了族群文化认同下的苗族女性文化;承载着苗族女性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贵州黔东南苗族传统生态文化,是苗族先民在适应和改造本民族独特自然生存环境的历史过程中所总结、提炼出的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与人和谐相处为基本原则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本文从低碳经济的背景入手,分析指出低碳不仅是一种社会存在的状态和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而且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然后从苗族对森林、水资源的保护,对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农作物种植方面的经验,低碳生活方式宗教文化五个方面阐述了黔东南苗族生态文化内涵,最后提出苗族生态文化对低碳经济的启示:传承苗族文化、保护自然环境,加强低碳经济体制机制建设,倡导低碳消费等观点。  相似文献   

5.
非遗周末聚,为扎实推广和传播民族文化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展示平台,让“非遗”更接地气,真正走进寻常百姓生活,在展示展演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贵定县苗族长衫龙舞、赫章县苗族滚山珠舞、乌当区苗族金钱棍舞……10月22日,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内热闹非凡,这里正在举行2017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非遗周末聚颁奖典礼.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歌舞把现场推向高潮,为持续5个月的非遗周末聚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6.
2004年元旦后的第一个星期天,武汉市公安局水上分局的民警刘继平带着一个叫珍珍的女孩到女子监狱探视.听说女儿以优异成绩考上武汉一所重点高中,珍珍的母亲龚文君不禁泪流满面.是刘继平抓捕了龚文君,也是刘继平收养了龚文君的女儿,这种复杂的关系构成了这个故事的多重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7.
<正>苗族剪纸俗称"苗花纸""剪花""绣花纸",是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清水江沿岸及苗族村寨的一种民间传统文化的剪纸艺术。其构图反映了苗族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心理,反映了远古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对了解苗族历史、经济和文化发展过程具有"文字史书"的作用,被外界誉为苗族服饰、刺绣、挑花的蓝本和苗族服  相似文献   

8.
<正>贵州苗族服饰经过千年的发展,款式丰富多彩,技艺巧夺天工,被公认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贵州苗族服饰在美的形式中包含着苗族的个性品格、民俗风情、审美认识思想及苗族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苗族历史、苗族情感和苗族文化的载体,是苗族实用文化与审美文化的集中体现。贵州苗族服饰在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苗族服饰主要分为黔东型、黔东南型、川黔滇型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9.
在线传真     
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暨苗族服饰展演9月7日,2008贵州·兴仁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暨苗族服饰展演活动在兴仁县屯脚镇鲤鱼坝举行,来自各地的宾朋享受了一次民族文化的盛宴。(徐颖/摄)  相似文献   

10.
苗族刺绣是苗族服饰文化的一部分,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在苗族传统社会中,刺绣是苗族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是族徽、民族精神的象征。就苗族刺绣而言,它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也是一种技能。随着当今旅游市场的发展,如何把苗族刺绣这一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纳入到旅游品的设计与发展中去,是一个重要课题,也非常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0,(12):F0004-F0004
龙文化在苗族装饰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量,而破线绣则是苗族百余种刺绣手法中的佼佼者之一。 破线绣大花龙是精美苗族刺绣中的一件代表作,其图案造型完整饱满,  相似文献   

12.
<正>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是苗族民间独有的技艺,所有饰件都通过手工制作而成。银饰的式样和构造经过了匠师的精心设计,由绘图到雕刻和制作有30道工序,包含铸炼、捶打、焊接、编结、洗涤等环节,工艺水平极高。苗族银饰流行于黔东南和湘西苗族地区,有银冠、项圈、披肩、项链、牙签、髻簪、耳环、手镯、戒指等。苗族银饰是苗族人民的文化和苗族社会历史记忆的载体,是苗族文化的徽记,是苗族人民崇拜自然、浪漫审美的象  相似文献   

13.
各地传真     
古蔺县:央视《乡上》尽显古蔺苗族文化风情 3月中旬,中央电视台《乡土》栏目古蔺苗族文化风情专题在古蔺县大寨苗族乡踩山坪拍摄完成。栏目组在大寨苗族乡就古蔺苗族婚俗文化、苗家刺绣等特色文化进行拍摄。  相似文献   

14.
台江苗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7%以上,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美誉。生活在这里的16万苗族同胞至今保留着古老的文化样式,苗族传统文化中的特质要素齐全,堪称为活态的不可多得的苗族文化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书林漫步     
《苗族史诗通解》 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6苗族史诗又称苗族古歌,是苗族文化的“元典”,有苗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之称。《苗族史诗通解》是苗族史诗研究的最新成果,由今旦、吴一文父子共同完成,系吴一文主持的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苗族古歌通解》的最终成果,全书共70万字。该书被学术界称为苗族口头传统研究的扛鼎之作。其特点和创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时代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一些干部只注重经济建设,只关心发展速度和经济指标,加之现代文明的冲击力度加大,忽视了苗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程,以致守着苗族同胞的文化宝库的"金山银山"而没有传承利用,没有真正为苗族同胞的精准扶贫,脱贫奔小康,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服务,导致苗族优秀传统文化面临消亡的危险。主要表现在许多苗族青少年进入社会后已经不会说苗语,不会唱苗歌,不会讲苗族传统故事,不会吹奏  相似文献   

17.
正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6苗族史诗又称苗族古歌,是苗族文化的"元典",有苗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之称。《苗族史诗通解》是苗族史诗研究的最新成果,由今旦、吴一文父子共同完成,系吴一文主持的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苗族古歌通解》的最终成果,全书共70万字。该书被学术界称为苗族口头传统研究的扛鼎之作。其特点和创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08,(18):8-8
9月7日,2008贵州·兴仁“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暨苗族服饰展演活动在兴仁县屯脚镇鲤鱼坝举行,来自各地的宾朋享受了一次民族文化的盛宴。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省份,世世代代居住着苗、布依、侗、彝、水、瑶、仡佬等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姿的建筑文化,其中苗、布依和侗族民居堪称贵州这个建筑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苗族民居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跨境民族。我国是苗族的发祥地,贵州是其主要  相似文献   

20.
在黔东南苗族地区,世代流传着一种被苗家人称为"贾"的口传经典。2008年,自古以来靠苗族贾师师徒口口相传的"贾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1月,首部对"贾"系统搜集整理译注、煌煌80余万字的《苗族贾理》出版。很难想象,这部苗族文化专著的作者,竟是一名患上不治之症、瘫痪卧床近30年的老人。老人名叫王凤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