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贵州要在扶贫开发方面深入探索,为全国闯出路子、做出样子。近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贵州调研,对贵州扶贫开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贵州在深化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使精准扶贫更加精准。贵州省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扶贫攻坚对于贵州意义非凡,扶贫工作始终是贵州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精准扶贫方面,贵州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比如  相似文献   

2.
正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进行调研,以实际调研为基础,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特点,对扶贫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要求,并多次强调扶贫工作重点在于"精准",标志着我们党对扶贫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科学,为我们打赢扶贫攻坚战指明了工作方向。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精准发力,攻坚克难,为  相似文献   

3.
<正>2月9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出《2017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令》,要求全省干部沉下心进村入户,算准贫困账、谋好脱贫策,凝聚春季攻势全部力量,精准实施产业扶贫、精准实施易地搬迁扶贫、精准强化教育扶贫,确保脱贫攻坚再战再捷。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战,对于作为主战场之一的贵州来说,既是历史任务,又是时代使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在威宁石门蹲点调研时指出,全省上下要更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精准扶贫脱贫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从湖北省一年多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来看,经过全省上下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课题组经过深入调研认为,湖北省精准扶贫工作未来几年的任务依然艰巨。一、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享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天业集团积极响应自治区、兵团党委团结带领全疆各族干部群众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为统领,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巩固和拓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四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号召,2013年  相似文献   

6.
<正>9月18日,省委书记孙志刚深入安顺市平坝区、普定县考察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迅速掀起脱贫攻坚秋季攻势高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在平坝区塘约村,孙志刚走进村史馆,在一幅幅史料图片前驻足观看,了解塘约村历史沿革和改革  相似文献   

7.
一年之计在于春. 2月3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脱贫攻坚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部署今年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指出当前面临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常规思路、按部就班难以完成任务,提出2至4月间组织发动一场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以期更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更加扎实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更加有效解决当前脱贫攻坚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党的建设》2015,(7):16-17
6月9日至10日,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1+17”精准扶贫方案,紧扣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凝心聚力、聚焦发力、准确用力,最大限度挖掘、整合、运用好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整体战和大决战,奋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崭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金融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支撑,贵州省金融系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战略部署,重点聚焦打好农村"组组通"公路、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这四场硬仗,开拓金融精准扶贫新思路,聚合金融资源,从融资融智、产品创新、试验示范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让金融扶贫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0.
<正>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工作,充分体现了我省战胜贫困、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坚定决心。面对在2020年全面完成扶贫攻坚的目标,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趋缓的条件下,必须要更加注重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聚焦性和有效性,更加注重将宝贵的扶贫资源用在刀刃上,实施精准扶贫模式,做到精准发力,才能真正使这些贫困人口消除绝对贫困进而同步到达小康。聚焦贫困人口科学分类施策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及其致贫原因,运用科学有效程序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应用及实践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光辉 《求实》2016,(10):87-96
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扶贫开发模式正面临着技术落后难以开展有效的精准扶贫信息比对分析、数据失真难以形成有效的精准扶贫治理参考、资源分散难以产生精准扶贫的整体性治理成效等发展困境,需要从大数据技术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视角来探讨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从大数据精准扶贫理念转变和大数据精准扶贫定位两个方面深入推进大数据技术在扶贫开发领域的全面应用,实现大数据扶贫的减贫绩效。  相似文献   

12.
扶贫开发是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加快建立精准扶贫新机制,让贫困群众在社会改革发展稳定中深切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深切体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更加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20世纪70年代末期,新疆农村与全国同步启动扶贫工作。在长期的扶贫实践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初步形成了"五个精准"的扶贫体系,新疆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五个精准",即:"精准扶贫指导思想""精准扶贫方针""精准扶贫政策""精准扶贫方略""精准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5月13日,全省第三次大扶贫战略行动推进大会在贵阳召开,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全省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要求,更加精准扎实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来一场脱贫攻坚"大比武",比责任担当,比路径方法,比干部作风,比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4.
<正>储殷在3月23日的《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精准扶贫离不开良善村治。从目前精准扶贫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来看,基层村治的一些问题不仅已经妨碍了精准扶贫的推进,而且也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其一,村干部在精准扶贫中缺乏制约,寻租现象严重。在一些农民主动性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通渭县抢抓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这一机遇,紧盯“2017年基本消除贫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的目标,全力落实省委提出的“对象精准、内容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考评精准”扶贫工作新要求,全面推进扶贫攻坚进程. 对象精准:更加明确“扶持谁” 精准扶贫要“挂图作战”,只有到户才能精准.去年以来,该县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完成了17个扶贫工作重点乡镇、155个重点村、28524户、13.44万人的识别、公示及建档立卡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9月3日,贵州·广东扶贫协作工作联席会议在毕节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出席并讲话,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主持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介绍贵州省脱贫攻坚情况。3日上午,一下飞机,胡春华就深入毕节市七星关区碧海街道办事处西冲村,看望慰问贫困户,实地调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胡春华强调,要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对口扶贫协作工作,对照国家确定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17.
正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找准穷根、精准施策,重点打好以"组组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15,(12)
<正>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委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精准扶贫系列指示精神,努力探索"群体帮扶"、"资源共享"、"产业带动"模式,构建党员帮扶群众致富、村集体经济增收、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格局,拓展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正>脱贫攻坚,是实现全面小康最为重要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石家庄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中央、省扶贫会议有关要求,积极谋划、精心组织,严密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异地搬迁,扎实推进扶贫项目实施,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5年内27.3万扶贫对象摘掉了贫困帽。  相似文献   

20.
2013年以来,中国的扶贫工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即精准扶贫阶段。这项工作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相关,因而成为目前全国上下从中央到地方最为关切的工作之一。目前的精准扶贫流程却出现了同质化的倾向,即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管理—精准监督的路子,具体的扶贫方式以项目化的产业扶贫为主导。然而,基于大量的调研我们发现,目前的精准扶贫存在客观主义、绝对主义、普遍主义、物质主义、资源分利等问题。贫困地区的深刻原则则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直接原因则是基层精英流失之后的乡村治理问题。长期而言,需要加强乡村教育,培育文化,让一批本土中青年农民成为乡村的中流砥柱。总之,不以简单的物质视野来进行扶贫,而是从更加广阔的乡村社会治理视角,从物质和精神文化层面进行扶贫工作,甚至把精神文化层面的工作更加重视,培育农村精英群体,才可能取得中国乡村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