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就是核心竞争力。2007年,被誉为地球"绿宝石"的荔波县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十年来,围绕"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的战略定位,荔波坚定不移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全国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建设成效斐然。  相似文献   

2.
正荔波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的战略定位,创新提出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形成了"三个维度、四个支撑、五个结合"的全域旅游发展体系,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经济,  相似文献   

3.
正荔波县紧紧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定位,按照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的目标定位,坚持景区开发、业态培育、服务提升齐头并进,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升级,全力打造贵州旅游样板和龙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荔波全县各族人民苦干实干,走过了渴望温饱的艰苦岁月,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做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如今,镶嵌在"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光芒越来越璀璨,荔波成为更多人认识和向往的旅游胜地。荔波先后获得全省首批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  相似文献   

4.
<正>荔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化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不断擦亮地球"绿宝石",种好"旅游摇钱树",努力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我们将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重大发展机遇,把党的十九大作为加快荔波县发展的新机遇、新起点、新动力。新时代赋予新机遇,荔波在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  相似文献   

5.
正未来五年,荔波将坚定不移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擦亮“地球绿宝石”,种好“旅游摇钱树”,在新起点上实现科学跨越发展。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黔南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荔波县实现了科学发展、跨越赶超。与2011年相比,预计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52.04亿元,增长2.49倍;固定资产投资达59.25亿元,增长3.76倍;财政总收入实现6.22亿元,增长2.06倍;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7.1%。全域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6.
蒙隽  王永杰 《当代贵州》2016,(29):74-75
正作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贵州省旅游示范县,荔波正全面引爆贵州南部旅游"井喷"。7月19日,2016意大利传奇巨星中国行第二站荔波站比赛打响,这场中国元老明星足球队和意大利传奇巨星足球队的比赛吸引上万名游客涌入荔波。作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贵州省旅游示范县,荔波正全面引爆贵州南部旅游"井喷"。2015年,全县游客接待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86.75亿元。  相似文献   

7.
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如何借势国家"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的战略定位,切实走上高端休闲度假的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十三五"时期,荔波将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以全域旅游战略推动荔波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奋力决胜脱贫攻坚,建设好山川秀美、富裕小康、文明和谐新荔波。继荔波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被《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评为"2015民生示范工程"后,贵州省政府批复同意荔波县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荔波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回望"十二五",荔波在省委、省政府打造旅游升级版的指引下,于  相似文献   

9.
正把全域旅游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努力让荔波旅游成为贵州旅游的"风景眼",成为贵州旅游升级版的"排头兵"和贵州南部旅游的"龙头"。自1991年荔波县樟江风景名胜区设立,荔波旅游从发端启幕到几何增长,已走过25个年头。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荔波旅游三次实现"井喷式"增长——2007年,荔波县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第二年,荔波旅游接待人数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10.
绿色发展理念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指引,桂林市已将建成国际旅游胜地、成为世界一流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列入全市旅游发展规划目标。旅游产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是更新旅游发展思路、变革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旅游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是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模式。构建全域旅游体系是全面推进桂林旅游发展规划建设、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正>"世界遗产地、地球绿宝石"荔波在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这个方向的探索、努力,在贵州具有多种典型示范意义。最近五、六年来,贵州省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总人数出现了年均增幅近30%的增长,超过全国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左右。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已经达到8%,成为不可撼动的支柱产业。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展示了旅游业对贵州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契合了国家对贵州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的定位和期待。正是这样的定位和作用,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显  相似文献   

12.
正在贵州,随着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聚力推进旅游产业大提质,围绕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推进"旅游+""+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被提上新时期的日程。桃红李白,万物生长。这是贵州旅游从复苏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春天。在贵州,随着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聚力推进旅游产业大提质,围绕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  相似文献   

13.
<正>荔波县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经济,围绕旅游这一核心,实现文旅、体旅、工旅、农旅融合发展,力求把荔波旅游"做美、做优、做强、做亮"。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强调:希望贵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就荔波而言,这里生态良好,拥有"中国南方喀期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国际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品牌,是全省优先发展重点旅游  相似文献   

14.
正黎平县按照"守住两条底线,用好两个宝贝,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总要求,依托侗民族文化、"一村一品"等特色优势,以中国传统村落为平台,以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抓手,用好结对帮扶力量,开发旅游文创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成效明显。201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80万人次(乡村旅游接待3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84亿元(乡村旅游综合收入33.98亿元),同比增长16.18%,旅游产业带动6157人实现增收脱贫,助推全县整县"减贫摘帽"。  相似文献   

15.
《理论导报》2013,(7):I0003-I0003
近年来,南康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该县建设中国旅游强县,深入推进"旅游强县、强工兴城"战略,着力于抓项目、重招商、强管理、惠民生、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12年实现镇域生产总值3.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5.6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亿元。2012年荣获2008---2012年全省综治维稳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安全生产先进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7,(5)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关于把我区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旅游业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综合性、先导性作用,努力将我区绿色、富集、独特、优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优势,做好资源转化增值这篇大文章。我区将重点围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及"旅游+"战略,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采取有力举措,全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进入"十三五"后,贵州省旅游业发展实际进入全域旅游新阶段。围绕打造国际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贵州积极推进旅游全域化、信息化、产业化、特色化和国际化发展,"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持续保持"井喷式"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引领贵州经济高增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8.
正生态是荔波最大的优势,也是荔波旅游最大核心竞争力,布、水、苗、瑶四个世居少数民族在这里共同创造了魅力神奇的民族文化。荔波旅游业已进入高速增长、裂变发展阶段。旅游业作为消费升级的重要业态,如何实现品质体现?在大旅游时代,如何通过全域旅游助力大扶贫战略行动?对这些问题,在正致力于成为贵州旅游"风景眼"、贵州旅游升级版"排头兵"的荔波,会有怎样的答案?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又有怎样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一、贵州城市文化品位与旅游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一)政策环境日益优化近年来,贵州城市发展迈出了新步伐,旅游在全省经济社会的地位迅速提升,主要得益于日益优化的政策环境。例如,国发2号文提出将贵州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要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贵州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把100  相似文献   

20.
正荔波始终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以党建引领为保障、全域旅游战略为抓手,奋力走出一条"党建实、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绿色崛起新路。荔波,贵州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美丽赋予她无数的赞誉。身处贵州"三山"贫困区中的瑶山和月亮山,贫穷一度成为她的代名词。对于荔波来说,走出贫困的关键在于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走出贫困的不竭动力在于党建的引领。荔波始终坚持弘扬红色文化,加强党委"主心骨"作用,以党建为引领,助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