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刚 《当代贵州》2016,(17):14-15
正贵州将围绕丰富品种、提升品质、做强品牌,着力推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千方百计做好"茶文章",让绿水青山创造更多金山银山。4月20日上午,2016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一节一会")在遵义市湄潭县隆重开幕。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孙  相似文献   

2.
正走遍全国,走向世界,2017贵州茶一节一会在此之上做出努力,多方位助推黔茶出山。绿色是多彩贵州的主色,茶叶是绿色贵州的珍宝。4月28日,2017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贵州茶一节一会)在中国湄潭正式拉开序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友"在此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共话茶事、共谋茶业。根据贵州茶一节一会发布的《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6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加快推进中国优质茶原料基地、最大的茶产品加工基地、最大的茶产品出口基地"三大基地"建设,向茶业强省迈进。3月20日,第11届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宣传推介活动向外界公布了今年贵州国际茶文化节将于4月18至20日在遵义市湄潭县举行的信息,预计国内外5000余名嘉宾将齐聚遵义湄潭,共话贵州茶产业如何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4.
正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让贵州农村发展有了"智慧芯"。贵州正以大数据助力结构调整、"黔货出山",加快大数据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革命。"喝了这么多年的茶,用这么高科技的手段去茶园里面参观还是第一次。"5月7日,在遵义市湄潭县2018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现场,重庆茶叶爱好者李庆通过手机体验了一把湄潭沁园春  相似文献   

5.
正9月5日,"醉美遵义您能带走的贵州印象""酒旅一体化"合作项目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赤水市举行。活动由遵义市人民政府、贵州茅台集团主办,遵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赤水市人民政府、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技术开发公司(以下简称茅台技开公司)承办。遵义市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兴男,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  相似文献   

6.
正遵义是贵州"一个重要的地方",是黔中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圈的重要经济走廊,在贵州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布局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枢纽和通道优势。"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2月19日,贵州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遵义市工作汇报,研究指导遵义市经济社会发展,为思考和谋划遵义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新主题。作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城",地处贵州西北部的遵义,因"遵义会议"名扬天下;作为贵州经济重镇,遵义在新时期  相似文献   

7.
正地里种得火热,市场买卖红火,生态贵椒香辣天下。"世界辣椒中心",这是贵州辣椒的发展目标。进入7月,在遵义市新蒲新区虾子镇的中国辣椒城,每天清晨5时就开始热闹起来,一辆辆来自河南、山东等地的大货车进进出出,工人们在辣椒堆成的"小山丘"旁忙着分拣、装箱。"中国辣椒,贵州味道,遵义定价,集散全球。"在中国辣椒城,贵州的生态辣椒从这里走向海  相似文献   

8.
<正>1月6日,北京老舍茶馆与贵州"湄潭翠芽"战略合作协议在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和遵义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北京招商引资座谈会上签订,"湄潭翠芽"茶品牌将以老舍茶馆国茶汇成员身份正式入驻。此次合作,旨在贯彻落实贵州省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三绿一红"品牌推广战略以及遵义市抓市场、抓销售、抓品牌的"三抓"要求,在遵义市委、市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通过与老舍茶馆  相似文献   

9.
正遵义市将进一步发扬遵义精神、树立遵义自信、筑牢遵义思维、塑造遵义形象,奋力打造"三个高地",推动"红色圣地·醉美遵义"强行起飞。盛会谋新路,盛举谱新篇。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我省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关键时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让我们倍感振奋、倍受鼓舞。大会选举产生了以陈敏尔同志为班长的贵州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始终坚持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茶产业效益不断提升,促进了茶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茶叶成为全省最耀眼的绿色农产品名片。"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今年全国两会上,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向全国发出邀请。一时间,贵州"生态茶""干净茶"吸睛无数,引得省外茶叶经销商纷纷来黔"觅茶"。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省各类春茶总产量达到15.8万吨,各类茶叶产值282.3亿元,已经为茶农带来  相似文献   

11.
正为推进遵义茶产业向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供应链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建成全国茶产业第一市的目标,1月18日,遵义交旅投集团旗下子集团遵义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组建成立,为遵义茶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近年来,遵义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茶叶作为其中的一张靓丽名片,在引领地方经济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全面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茶产业强省的意见》和遵义市委、市政府关于组建茶业  相似文献   

12.
邹杰 《当代贵州》2009,(11):23-23
如何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中,实现遵义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伺实珊遵义的下-轮腾飞?遵义市紧紧抓住学习实践活动的机遇,进一步理清思路,响亮作答. 打造"六大环境"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遵义市结合实际,经过科学分析,提出坚持"三抓",着力打造"六大环境",深入推进"一建双创"工作.明确了"打造六大环境、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遵义"的主题,将环境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遵义市委书记慕德贵对此阐述道:环境是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正继为遵义林下鸡代言之后,4月28日,上海市第三批援黔干部、遵义市商务局副局长徐剑锋又一次走进上海遵义馆直播间,"云"吃遵义黔北大米,通过直播的方式向上海消费者推介遵义优质大米,助推遵义消费扶贫,助力上海五五购物节。"大家晚上好,我是上海市第三批援黔干部、遵义市商务局副局长徐剑锋,相信不少上海粉丝对我都不陌生了,4月3号我通过直播将遵义  相似文献   

14.
正贵州茶在第11届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上集中亮相,进一步打响了贵州茶品牌,推动黔茶出山、风行天下。醉美人间四月天,红城茶香醉春烟。4月19日,第11届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在遵义市湄潭县开幕。来自澳大利亚、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国际行业组织负责人、知名茶企、茶商和国内各大茶企代表1000余人齐聚湄潭,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黔系列"的一份子,黔茶将树立贵州茶产业统一形象,"将茶产业发展进行到底,使茶文化成为贵州新优势",实现"以茶兴业、以茶惠民、以茶养文"目标。"高山云雾出好茶。"贵州是全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条件的原生态茶区。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古代的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就是指今天的遵义、铜仁等地。  相似文献   

16.
<正>遵义市新蒲新区坚持以遵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遵义上海产业园区、遵义综合保税区、遵义临空开发区"四区融合"为主基调,以建设贵州领先、西部一流的千亿级产业园区为发展目标。"要坚持产城景一体、‘铁公机’联动、山水田融合、村社园统筹、文教医配套,投入更多力量,集聚更多要素,全力推进新蒲新区开发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加快发展。"这是今年2月10日,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到遵义市新蒲新区  相似文献   

17.
杨舰 《当代贵州》2013,(21):45-45
6月29日,由中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贵州大学中国试验区研究中心、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遵义市交通运输局协办,遵义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局承办的中国·遵义首届公交发展论坛在遵义市举行。当天,成都公交集团董事长陈蛇博士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遵义市领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拍摄好贵州省"十三五"重点文艺精品、大型电视连续剧《伟大的转折》,遵义市打造集历史、文化、影视、旅游为一体的遵义古城影视文化基地,一个红色文化旅游地标正在崛起。"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生长在贵州的人,对这首《四渡赤水出奇兵》一点也不陌生。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无疑是红军长征这篇英雄史诗中最壮丽的章节,遵义是红军长征从黑暗走向黎明的伟大转折,"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银行遵义分行立足本土,精准服务,稳扎稳打,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添砖加瓦。贵州银行遵义分行10多年的倾心耕耘,成就了遵义金融业的一张亮丽名片。2001年6月5日,贵州银行遵义分行(原遵义市商业银行)正式成立。不忘初心,逐梦前行。18年来,贵州银行遵义分行守初心、担使命,与遵义经济社会同频共振,一路阔步前行,谱写了一部精彩的创业史、奋斗史、壮大史。用诚信与责任全方位展现了"党政认可、监管放  相似文献   

20.
<正>5月28日至31日,2015中国(贵州·遵义)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在湄潭开幕,本届茶博会包括大小活动13项,其中,最具规模的贵州省第六届茶艺大赛、"醉美遵义·生态茶香"旅游宣传活动、中国茶叶市场发展高峰论坛、中国茶叶市场专业年会、"标准与中国茶叶的未来"、茶旅一体化参观考察论坛等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友,他们齐聚湄潭,共同论道千古茶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