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自建立以来在防止战争升级、结束战争、解决政治冲突各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也存在着诸多现实挑战.有着主权共享与主权独立之间、集体安全与强权政治之间及团结一致与利己主义之间各种矛盾.未来的联合国能否成为强大而高效的组织,取决于各成员国的政策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人道主义干涉”的国际法学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道主义干涉”的理论是主权与人权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国际法上形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人道主义干涉”及其理论 ,但是 ,《联合国宪章》制定以后 ,“人道主义干涉”及其理论被国际法所否定和摒弃。西方学者对“人道主义干涉”的理论存在着二种对立的观点。主张“人道主义干涉”为合法的观点 ,成了西方国家侵犯别国主权、武装干涉别国内政的借口和工具。我国学者普遍否定“人道主义干涉”及其理论 ,但也存在着模糊的观点 ,混淆了与联合国体制下人道主义救援的本质区别。“人道主义干涉” ,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而且是违背国际法的 ,其实质是否定国家主权、干涉别国内政。联合国安理会采取的执行行动 ,是对于威胁和平、破坏和平以及侵略行为的应付办法 ,安理会对于严重侵犯人权的国家采取的军事行动 ,其真正目的仍然是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而不是单纯的为了一国的人权问题进行干预 ,更不是所谓的“人道主义干涉”。  相似文献   

3.
60余年来,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它尚不能完全承载人类和平的期望。《联合国宪章》有关集体安全的法律规范不够周延,安理会几乎沦为大国政治斗争的工具。我们不能抛弃集体安全,也不能追求不切实际的“神话”,只能促使它与时俱进地变革。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际社会关注的头等大事当数联合国改革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联合国改革应该达到以下目标:继续确保联合国多边“政府组织”的性质,在处理地区和全球热点问题中发挥主导作用;正确运用安理会集体安全机制,有效应对由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所带来的非传统威胁。此外,联合国改革的目标,应不仅仅限于在世界安全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也应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发挥其应有的影响。针对这样的目标,联合国改革的范围将会是十分广泛的,但其中最核心、最敏感也因此最受广泛关注的问题则是安理会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美英两国无视国际法秩序、挑战联合国安理会安全保障体制对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围绕伊拉克战后的重建 ,国际社会更希望伊拉克人民能够摆脱美国的干涉和渗透而建立一个独立的人民主权国家。本文从国际法安全体制、安理会安全保障体制着手分析联合国安理会安全保障体制所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联合国今后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在重建伊拉克之际更应发挥其独一无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准确定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目标,努力拓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渠道是‘凝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干涉理论——对国际法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英等西方国家为了实现全球扩张,提出了新干涉理论,其核心是“人权高于主权”。此论调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动摇了国际法的基础,蔑视了联合国的权威,如据此理论,安理会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特殊权力将被剥夺殆尽。该理论是对国际法的否定,绝非国际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9·1 1”事件后 ,安理会随即通过三个反恐决议。这些决议主要涉及《联合国宪章》第2 7条 (大国协商一致原则 )、第 3 9条 (安理会管辖权确立 )、第 41条 (安理会的非武力措施 )、第 42条 (安理会的武力行动 )和第 5 1条 (会员国单独或集体自卫权 )。这些决议证明了联合国解决危机的作用 ,也暴露了联合国在控制武力使用方面的局限 ,还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及其安理会为了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专门设立了“维护和平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对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做出的重要贡献.维和行动是联合国为了实现《联合国宪章》中“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这一宗旨采取的重要手段,在国际社会和平与安全领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是中国的外交目标和外交手段.本文通过介绍维和行动的基本概况和历史轨迹,安理会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参与其中所采取的行动这一线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海地危机历经三年,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峰回路转。为了解决海地危机,安理会多次授权扩大驻海地维和部队的职能,联合国维和行动大大超出了“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传统维和范围。而安理会授权一些国家使用武力的做法更令人担忧,这无疑将开创一个危险的先例。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问题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联合国宪章》禁止威胁或使用武力,同时规定了安理会执行行动和会员国自卫权两项例外。1990-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安理会678号决议又提出了“授权”使用武力的问题。这是在联合国框架下以武力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种新的可能性或范式。本文通过对宪章有关条款及实践的分析认为:授权使用武力是安理会为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而建议采取的行动,联合国会员国根据安理会的这种建议自愿决定是否动用武力,会员国在安理会授权下动用武力一般属于单独或集体自卫性质;但这种使用武力不仅要受一般国际法有关条件的限制,还要受授权的军事目的的限制,安理会不仅可以授权使用武力,也可以通过决议要求停止一切武力行动包括自卫;安理会在控制一切武力方面享有最终决定权。本文还对“9.11”事件后美国对阿富汗动用武力的问题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道主义干涉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泽伟 《法学研究》2000,(4):127-139
北约对南联盟的武力威胁和军事打击使人道主义干涉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界定人道主义干涉的概念入手 ,分析了传统的人道主义干涉 ,认为其并未成为被普遍接受的习惯国际法 ;在研究了联合国成立以来的集体人道主义干涉、特别是 90年代的实践之后 ,进一步指出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任何单方面人道主义干涉都是非法的。最后 ,作者论述了对人道主义干涉限制的必要性 ,并从规范化的角度提出了人道主义干涉合法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和平利用海洋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主题。《公约》通过限定海洋活动形式、规定海洋争端解决方法以及倡导加强国际合作的方式促进海洋的和平利用。和平利用海洋并不意味着禁止一切海上军事行动,但也确实对海上军事行动构成一定的限制。为实现海洋的和平利用,各国的海上军事行动应符合《联合国宪章》、《公约》和其他国际法规则的规定。此外,加强海上军事互信与安全合作也是解决有关国家海上“安全困境”,维护海洋和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科索沃国际维持和平行动与国际法上的集体安全制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索沃战争是一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侵略战争。北约组织领导人与部队的行为都严重违反了战争法,构成战争罪。科索沃战争与科索沃国际维护和平行动均不是集体安全制度的具体实施,相反,这些行动侵蚀了《联合国宪章》下的集体安全制度,对国际法上的集体安全制度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维护与保障和平是今日国际法的中心课题,防止战争和保障和平成为国际法的必要组成部分。禁止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符合这个逻辑要求。联合国宪章亦以此作为基础。北约对南联盟持续六十多天的空袭虽然结束了,但这次巴尔干冲突却带给我们新的思考,例如为什么南联盟在遭到重大损失后却对外宣称获得了“道义上的胜利”。因此,本文将从国际法的角度,对北约武力干涉南联盟的行动性质予以分析,找出真正的传统国际法的破坏者和道义的胜利者。本文的目的是希望世界各国能够维护来之不易的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  相似文献   

16.
李薇薇 《法律科学》2007,25(2):49-56
联合国经济制裁是安理会依据《联合国宪章》第41条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战后安理会实施的经济制裁一方面给受制裁国发出了要求或强迫其遵守国际法的警告,而另一方面,在实施制裁过程中给受制裁国带来人道主义灾难,妨碍而不是促进人权,从而削弱了经济制裁的效力.因此,联合国在经济制裁中也应遵守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  相似文献   

17.
试析对区域性国际组织运用武力的法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组织运用武力问题在科索沃战争后更为引人关注。在联合国宪章体系下 ,区域组织运用武力有三种类型。其中 ,集体自卫和授权型运用武力对及时有效地反对地区霸权主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国际关系实践来看 ,区域组织运用武力尤其是授权型运用武力存在着较多问题 ,只有对其实行有效控制 ,才能发挥区域组织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成立以来,安理会在履行《联合国宪章》所赋予的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职能上走过了一条艰难的道路。冷战期间,两大集团长期对抗,使得联合国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上少有作为。冷战结束后,以1990年的海湾战争为契机,联合国安理会以《宪章》第七章为基础采取的强制行动进入了活跃期。安理会相继在索马里、波黑、卢旺达和东帝汶等国和地区采取强制行动。  相似文献   

19.
武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合法性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合法性问题关系到国际法律秩序的前途与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的命运。通过对美国武力反恐政策与实践在国际法学界引发的争议、国际法上自卫权规则和安理会授权武力强制措施的适用性、国际恐怖主义泛滥对自卫权理论和规则的发展方向的影响 ,以及联合国在武力反恐中的作用等问题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虽然现有国际法理论和规则并不完全支持武力反恐 ,但是完全排除受害国使用武力反恐既不合理也不可行。为了既有效打击恐怖主义又不滥用武力 ,现行国际法和联合国体制都需要改革 ,以建立一个由和平措施和武力措施共同构成的反恐机制。  相似文献   

20.
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827号决议,1993年5月25日,联合国国际前南斯拉夫刑事裁判所("前南刑庭”)成立,安理会史无前例之举在国际法领域引发一系列的争论.安理会的权限、前南刑庭的管辖权、合宪性都是争执的焦点.争执最初便在前南刑庭审理的图斯可、泰底齐(案号1T-94-1-AR72)一案中得以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