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尸体检查是法医学最主要的检查内容和法医检案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身死亡原因、死亡性质、死亡时间、致伤物、生前伤与死后伤等问题,涉及无名尸体检验案件,除解决上述问题外,还需进行个人识别查清死者身份即身源情况。特别是碎尸案件及空难、交通肇事、爆炸、火灾等案件,尸体多、尸体残缺不全,尸体的个人识别常是侦查破案、抚恤赔偿的重要环节。本文就目前司法实践中无名尸体的个人识别方法作一综述。目前,在法医检案和侦查实践中,个人识别方法主要有四种:一为直接辨认法,即通过亲友、群众辨认尸体及随身物件确认尸体身源;二为法医物证学方法,即通过检测尸体  相似文献   

2.
骨骼检验是法医学个人识别与亲子鉴定中又一种较为常见的生物检材.尤其是在高度腐败无名尸、重大灾难(如空难)、战事及反恐寻凶中认尸等情况,有时骨骼、遗骸则成为个人识别与亲子鉴定中相当重要的生物检材.近年来,本室曾先后受理、承办数例以可疑遗骸、骨骼为主要生物检材的法医个人识别与亲子鉴定的案件.  相似文献   

3.
无名尸体案件是指经过现场调查、尸体检验和经群众辩认后仍不知死者身份的他杀案件。无名尸体根据尸体的完损状态可分为无名全尸、无名碎尸和无名白骨尸。形成无名尸案件的原因并不复杂,通常是以下几种:一由于作案地点僻静,人迹罕至,被害人被害后尸体经过相当长时间才被现,由于尸体高度腐败加之被野兽啃食,已经面目全非,失去辩认条件。二是流动人  相似文献   

4.
<正> 人的体貌特征在公安机关侦破案件中,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如:在案件调查中群众对案件加害人、嫌疑人、被害人及相关证人体貌特征的回忆;法医对无名尸体体貌特征的描述;下发认领无名尸体的通报;失主认领无名尸体的依据;根据死者体貌特征进行像貌复原等。  相似文献   

5.
DNA检验技术确定上网逃犯身份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11月28日,四川省某镇某村发生一起故意杀人实,确定了犯罪嫌疑人是“罗某”。多次组织力量进行追捕未果后于2001年3月将其列为网上逃犯。2003年8月,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辖区内发现一具高度腐败的无名男尸,死者衣包内查见写有“罗某”字样的卡片。因该具尸体已高度腐败失去辨认条件,必须对其身份进行核实,技术人员远赴云南省瑞丽提取了死者的头皮组织,采集了犯罪嫌疑人“罗某”母亲“曾某”的血样一同送检进行亲子鉴定。检验结果为:死者在12个STR基因座与“曾某”之间存在亲子血缘关系,其RCP值为99.976%。从而确定了该无名男尸就是“…  相似文献   

6.
医疗对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是法医鉴定的重要内容 ,为刑事侦查确定死者的身源和查找认定犯罪嫌疑人提供科学证据 ;为意外事故遇难者的遗体识别提供科学依据 ;为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确认提供科学依据。但是 ,人体在患了疾病或受伤后 ,经各种医学方法治疗使其恢复健康过程中 ,必然要不同程度地引起原有的人体形态、物质成分和运动习惯等的特征改变 ,这就会影响到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因而在鉴定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皮建华 《证据科学》2003,10(3):158-161
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是法医鉴定的重要内容,为刑事侦查确定死者的身源和查找认定犯罪嫌疑人提供科学证据;为意外事故遇难者的遗体识别提供科学依据;为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确认提供科学依据.但是,人体在患了疾病或受伤后,经各种医学方法治疗使其恢复健康过程中,必然要不同程度地引起原有的人体形态、物质成分和运动习惯等的特征改变 ,这就会影响到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因而在鉴定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死者角色识别的任务多年来,在涉及现场死者这一问题时,传统的侦查模式是对知名尸体案件,从查被害人的基本情况如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情况、经济状况等入手;对无名尸体案件,则是从查放害人身源开始。实际上,在杀人案件中尤其是多人死亡的杀人案件中,死者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限于被害人这一角色,还有可能是犯罪分子。即使在一起杀人案件中众多死亡者都是被害人,其角色仍可细分为犯罪分子的作案目标和无辜者这两类。死者在逻辑上不等同于被害人,以在案件中角色扮演的不同为  相似文献   

9.
无名尸体案件,可分为无名完尸案件、无名碎尸案件和无名白骨案件等三种类型。无名尸体案件具有如下特点:1.多采用异地作案或作案后异地抛尸,其目的是为了切断与被害人之间的联系,借此迷惑侦查,逃避法律追究。2.多为熟人关系。如果查出死者身份,作案人就很容易暴露出来。因此,作案人会想尽办法切断与被害人之间的联系。3.尸体身上没有证明其身份的证件或物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或者是由于被害人未随身携带任何证件,也没有其他物品能够表明其身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展示交流近年来国内法医人类学方法的研究和办案的成果,提高法医检验鉴定人员对活体及尸体的个人识别鉴定水平,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拟定于2002年12月上旬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首届全国法医人类学破案经验交流会》,现将征文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征文内容(1)无名尸体案、碎尸案的法医学鉴定的个体识别(包括年龄、性别、身高推断及颅相重合、容貌复原、照片面像鉴定等);(2)活体的个体识别(包括活体的年龄鉴定、X光片及CT片的同一认定等);(3)群体性死亡的个体识别;2论文要求论文立意要新颖,论点明确,论据充…  相似文献   

11.
在杀人、碎尸、爆炸及无名尸体的现场勘查中,为确定死者身源,经常需对尸体指纹进行捺印提取,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经多次试验,感到以下几种方法有可取之处,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 根据骨骼判定死者的性别是法医人类学和考古学的一个极重要的内容。在法医检验工作中,常遇及高度腐败的尸体,肢解尸体的片断以及灾害事故中被焚或已白骨化的尸骨残骸,常需要根据遗留的骨骼,判定死者的性别,然后再做进一步的个人识别。(personaliden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3.
在涉及无名尸体特别是无名尸块的刑事案件中,尸源认定对侦破案件有重要意义.个体识别的方法很多,大多是通过尸体个体特征、衣着、遗留物,指纹等来判断分析,随着DNA指纹技术的不断成熟,个体识别的准确性也越来越高.本文收集5例实际案件中通过法医学鉴定进行个体识别的案例,着重对法医学个体识别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讨论,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18例无名尸体案件中应用牙齿磨耗度判定年龄成功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齿是人体内最坚硬、理化性状及稳定性均很高的组织,且随年龄增长呈规律性的变化。人死后牙齿变化最慢,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耐力较大,所以,根据牙齿磨耗程度判定年龄,越来越受到基层的重视。我们在1988年底以来的3年中,对18具无名尸体进行了根据牙齿磨耗程度判定牙龄,均取得满意的效果,在认定死者、个人识别以及为侦察破案提供明确的方向,为打击罪犯提供可靠的证据等方面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确认死者身份,迅速查明尸源是侦破无名尸体案件的首要问题,而利用死者指印样本进行指纹档案查对和指纹检验鉴定则是解决这一问题可靠而迅速的科学方法。在日常办案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手指干瘪的无名尸体,而对干瘪手指的指纹提取是相当困难的。我们结合办案实践,对干瘪手指指纹提取方法——药液浸泡软化手指皮肤油墨捺印法进行改进,解决了手指表层难以附着油墨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损伤操作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了不同温度条件下,人血中C_3转化率的变化情况。在14个尸解案例中,根据C_3转化率和尸体肛温推断死亡时间,其95%可信区间为±11小时。测定C_3转化率的同时,还可以观察C_3的表型,为无名尸体的个人识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2015年某日,在珠江某河段发现一具无名女尸,经尸体检验发现机械性窒息征象,但不能确定死者入水后是否仍有生命活动,故提取死者肺、肝、肾及现场水样进行硅藻检验。1.2尸体检验尸表检查:女性尸体,头面部青紫、肿胀;左眼睑结膜见出血点,右眼睑结膜充血。颈部右侧见散在斑点状皮下出血。双肘部见对称性皮下出血,左侧肩背部见片状皮下出血。  相似文献   

18.
韩冰 《刑事技术》2007,(5):56-57
1案例介绍案例1 2006年5月13日,安阳县某镇狐大仙庙附近一山坡上发现1具无名女尸,尸体高度腐败,死者50余岁,上穿内衣,下着短裤(前兜内有人民币400余元),呈俯卧位趴在两石块中间,鞋、袜散落在尸体周围,另外在山坡小道上有1布兜、黄标纸和4只煮熟的鸡蛋,死者系被扼颈致机械性窒息死亡,阴道、乳房拭子未检出他人DNA。案例2 2006年5月23日,汤阴县某镇通往高汉庙一乡间土路边的麦地里发现1具无名女尸,死者约50余岁,仰卧于麦地中间,上着内衣,下身赤裸,旁边路上放有1辆自行车、白色球鞋1只、黄标纸1卷,死者系被扼颈致机械性窒息死亡,阴道、乳房拭…  相似文献   

19.
个人直接委托亲子鉴定特点分析(附30例报告)鲁涤,常林本文对近年来法医门诊受理的30例个人委托亲子鉴定进行分析,以揭示其特点,并就此类鉴定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资料分析1.基本情况本文资料选自1993~1995年法医门诊受理的个人委托亲子鉴定。30例在...  相似文献   

20.
报告重庆市某区一起烧车事故群死尸体的法医学鉴定。全车乘载46人 ,当场烧死29人 ,烧伤16人。死者全身烧伤碳化严重。利用体貌特征、牙齿、胃内容物、内脏特征、个人遗物等综合方法进行个人识别 ,效果满意。本文讨论了群死交通事故的法医现场处理和个人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