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鹏程 《特区法坛》2005,(6):28-28,50
人民法院实行立审分开后,案件的主审法官没有直接与当事人接触,杜绝了腐败滋生的土壤,有效地保证了法官公正办案。但由于负责立案审查的法官没有参与案件的审理,对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案件,疏于审查或没有认真审查而简单地予以登记立案,造成遗漏或多列当事人等情况,导致主审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追加当事人及重新通知开庭,严重影响了审判效率,特别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为了防止刑事案件的过份迟延,不得不对刑事案件与附带民事部分分开审理,显然与设立附带民事诉讼是为了节约审判资源、降低审判成本及减少当事人讼累的立法宗旨相悖。现就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案审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见解,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改革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诉讼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改以往的职权主义审判方式为当事人主义的审判方式,案件由当事人负责举证,法官居中裁判。法官要依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判案,如果当事人不能提交足够的证据,法官就可以毫不犹豫的判决其败诉。这种改革的初衷和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裁判的公正性,但是,事实是否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完美呢?我们的国情是否可以完全吸收新诉讼制度的所有优点呢?答案可能并不乐观。 我国以往的强势职权主义诉讼程序制度确实需要改革,因为,那种旧的诉讼程序制度存在一系列的弊端: (一)造成诉讼拖延…  相似文献   

3.
在现有法律框架和诉讼程序的范围内,有理有据胜诉机制寻求的是司法的自我修复.法院采取主动性措施规范法官裁判权的行使,传递给当事人及社会公众一种诉讼导向,打官司要有理有据才会胜诉;法官通过有理有据的下判,确保有理有据的当事人能够胜诉,也保障败诉是有理有据的审判结果,最终形成引导理性诉讼的社会舆论环境,有力推动审判权威重塑....  相似文献   

4.
法官这一职业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法官在社会中将扮演多重角色,因而对法官职业道德的评价应依具体角色而具有不同的内容。  法律世界中的法官。这一角色要求法官扮演的角色是一位居中裁判者,它是由法官这一特定职业所决定的。相应的法官职业道德评价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是否在具备法定事由时适时回避;是否有单方会见、接触当事人或与当事人交流的情形;是否接受过当事人或其代理人的吃请、送礼或其它好处;能否在办案中排除人情、关系对裁判的影响;在办案中是否平等地对待当事人,让双方当事人享有平等的陈述或辩论权;是否保守审判…  相似文献   

5.
效率问题是近年来法院系统讨论得最为热烈的问题之一,尤其表现在法院(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法院)的商事审判工作面临着来自内部、外部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是法院内部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迫使法官要多办案;另一方面则是当事人以及社会公众对商事案件审理周期过长的问题时有反映,要求法官快速办案。很显然,缓解上述压力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审判一线的力量配置,但作为法院的审判业务部门而言,①至多只能呼吁一下,自身并无力解决。于是,在审判力量得不到有效增强的情况下,审判业务部门要想多办案、快办案,只能依靠内部挖掘潜力,最为现…  相似文献   

6.
刘大群 《法学家》2002,999(6):88-98
国际刑事审判机构的法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公正性、独立性和普遍性,这也是所有国际刑事审判机构应有的三大要素。公正性是任何刑事审判机构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关系着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关系着整个司法体系的权威性与信誉。独立性系指法官独立办案,不接受来自任何组织、政府与个人的指示。普遍性则意味着国际刑事审判机构的法官应来自世界上各大法律和文化体系,具有最广泛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法官中立、居中裁判的审判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有人把法官形象地比喻成球场上的裁判,强调法官要像裁判那样保持绝对的中立,不偏不倚,如此才能做到公平、公正。这相对于过去审判长在开庭时带着感情审案,帮着一方当事人与另一方当事人论辩的作法,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我认为,目前在审判界主张法官中立的同时似乎过多地强调了法官居中的一面,忽视了法官职能中主持正义的一面,似乎法官在法庭上“无为”或“无所作为”则是中立,如发现问题,主动查明则被斥为职权主义,有偏向一方当事人之嫌,从一个极端走向…  相似文献   

8.
葛文 《法学》2009,(10)
案件管理本质目的在于为审判核心领域工作的运行提供支撑,改善法官的工作条件,保障诉讼法赋予法官审判权的运作。通过案件管理:一方面使法官只须专注审判核心领域工作,而不用再分心处理审判外部领域工作,从而减少法官所负担案件的实际工作量,减缓法官办案承受的压力,使法官有充分时间关注开庭和撰写法律文书,及时、有效和妥当处理案件;另一方面通过案件管理改善法官的工作条件,通过控制诉讼的进程,以求迅速有效地处理繁琐耗时的诉讼程序,降低法院和当事人的司法成本,加速案件在法院的流动。通过让当事人广泛参与案件管理,协同审判外部领域的工作,实现审判与当事人的需求和期待的对接,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满足案结事了的司法目的。  相似文献   

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公布并执行已有四年了。这个规定同国家《法官法》及最高法院通过的两个《办法》等,对于促进人民法院加强廉政建设,规范法官的职务行为,维护司法公正,发挥了巨大作用。回避制度既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也是人民法院及其办案法官的一项重要的审判纪律和守则。  相似文献   

10.
法律福音     
《法律与生活》2011,(6):64-64
最高院:法官不得私下接触案件关系人 2011年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在审判工作中防止法院内部人员干扰办案的若干规定》。这个文件完善了法院工作人员不得私下接触案件当事人的规定,要求法院工作人员不得私下接触本人审理案件的当事人及其亲属、代理人、辩护人等关系人,  相似文献   

11.
一、行政审判方式改革势在必行众所周知,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起步较晚,行政诉讼法实施也仅五年多时间。人民法院开展行政审判的时间不长,经验不足,现行审判方式基本上是脱胎于传统的民事审判方式,存在着不少弊端,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法官庭外调查太多,延误办案周期。相当一部分法官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证据的审查判断上,而是放在调查收集证据上,为此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庭前、庭外调查取证。行政机关一个决定,行政相对人一纸诉状,法官为搞清案情,不辞劳苦,四处取证,待基本事实搞清后再开庭。可谓“当事人一张纸,法官跑断腿”…  相似文献   

12.
诉辩式庭审应遵循的原则沈海鸣诉辩式庭审方式是目前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主要模式,其作用在于:强化庭审功能,增强庭审透明度,调动当事人举证和质证的积极性,有利于法官严肃执法,秉公办案,防止先入为主,主观臆断和办人情案等情况发生。采用诉辩式审判方式应遵循以下...  相似文献   

13.
法官素质,指法院审判人员在政治思想和审判业务两大方面所需具备达到的条件或能力。法官素质是我国法律对审判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是法院做好审判工作,坚持严肃执法,确保办案和提高办案效率的必要条件。法官素质如何,不仅影响着法院审判职能作用的发挥,而且还直接关系到执法的公正与尊严。因而法官素质历来是法院队伍建议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民主与法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本期开始,本刊推出“我办一案”栏目。欢迎广大法官来稿介绍自已的办案思路,交流审判经验。  相似文献   

15.
证人出庭作证是规范庭审活动、强化,“证人证言”运用、实现审判公开原则、改进民事审判方式的一个关键环节。民事实践中,证人证言的收集和认证存在证人不愿作证、作伪证、不愿出庭、法官包揽取证、庭上无人证,当事人不能向证人发问等诸多弊端,不仅易引起当事人误解,产生与法官的敌对情绪,而且影响了审判效率、办案质量的提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既有立法环节上的不完善,又有执法环节上的不严肃的原因,同时与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及法官的业务素质有密切联系。因此,在立法、执法等各环节上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是当前亟待解…  相似文献   

16.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全国法院教育整顿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制订并严格遵守在办案中审判人员与当事人、律师关系的制度,禁止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吃请,禁止向当事人乱收费,乱拉赞助,禁止私下或单独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禁止为当事人介绍律师和为律师介绍案件。”而其在1999年1月”日向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所做关于人民法院开展集中教育整顿的情况汇报时更明确提出,要在审判人员与律师、当事人之间建立起一条维护司法公正的“隔离带”,审判人员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禁止为当事人推荐、介绍、指定…  相似文献   

17.
法官庭审要讲“法言法语”最近,笔者旁听了某法院公开审理的一起经济纠纷案件。开庭时,审判人员不注意使用法律语言,显得很不严肃。如:把原告人、被告人叫成“某厂长、某同志”,把双方当事人的辩论说成“打嘴仗”等等。笔者认为,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注意语言的规...  相似文献   

18.
规范办案流程 深化审判方式改革 确保司法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段时期以来,人民法院的审判方式改革,主要是围绕强化当事人举证、强化开庭审理、强化合议庭职责几个方面来进行,较好地解决了法官包揽调查取证、开庭流于形式、合议庭审而不判等问题,但是由于改革步子不大,力度不够,审判方式改革所要全面达到的公正、效率、效益的目标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完全达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一套完备、严格的办案流程。所以,在诉讼法的框架内,制定和适用一套具体、系统、严密的办案规程,是强化约束机制、深化审判方式改革的有效途径。去年以来,我庭制定了规范办案流程的八个意见,从分案、…  相似文献   

19.
冤假错案的频频爆料,使得刑事法官内心的压力越来越大,法院的司法审判工作也越来越难。其危害性很大,从人权保障角度来看,毁被冤者人生;从社会安定角度来看,诱发当事人上访;从司法公信角度看,降低法院公信力;从审判人员角度来看,加重法官心理负担。其形成的原因,一是公安的办案陋习,二是检察院监督权缺位,三法院缺乏疑罪从无理念。对冤假错案,要从坚持证据裁判意识、贯彻疑罪从无原则、排除案外因素影响、降低追求办案效率意识等四个方面来防范。  相似文献   

20.
楚风 《法制与经济》2001,(10):27-29
昔日以法官身份坐在审判台上审判别人的许亚非,目前正在等待法律的审判,他在看守所内对办案人员表示了深痛的悔悟:我的堕落是从玩女人开始的,为了讨得女人的欢心,我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以至于我在堕落的泥坑中越陷越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