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新民 《今日浙江》2008,(12):55-55
21世纪被称为“创业的时代”,我们不仅需要“草根创业”,更需要以高新技术和知识资源为支撑的“精英创业”。近年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很快,许多经济社会主要指标都位居全国前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战略中,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大批创业创新人才,更需要高校引领和支撑创业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2.
今年我省审计工作将围绕省委提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这一总战略,扎实开展以加快和深化审计转型为核心内容的“审计创新创业年”活动,以创新精神推进审计转型。  相似文献   

3.
褚伶利 《前沿》2012,(19):19-20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鼓励毕业学生自主创业,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培养就业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实际出发,从基地功能和特点的角度对创业者孵化基地的建设进行有益探索.结合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特点,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实现创业促进发展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张鸿宇 《乡音》2015,(4):11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我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双引擎”之一,并13处提及创业。有媒体评论,“大众创业”将推动形成继上世纪80年代“个体户”创业潮、上世纪90年代“网络精英”创业潮之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创业潮。对正在创新发展、绿色崛起的河北来说,如何抢抓机遇,打造创业创新高地,如何改善创业环境,形成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大型企业“顶天立地”的格局,我省委员认为,需要社会、政府“再加一把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相似文献   

5.
李浩然 《人民论坛》2013,(10):240-241
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燕山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五步规划”,创新性提出了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构想,创新规划了“学习、竞赛、研究、实践”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路径等措施,为构建高等教育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管理体系提供了实践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信息传真     
《就业与保障》2023,(9):3-4
<正>福建省“源来好创业”青年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在福州启动9月1日,福建省举办“源来好创业”青年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启动仪式,以“人社强助力源来好创业”为主题,通过开展创业信息发布、场地对接服务、融资对接服务、创业指导服务等一系列促进青年创业的活动,为广大青年创新创业项目搭建广阔平台。  相似文献   

7.
2015年,海口复兴城互联网创新创业园(以下简称“复兴城”)积极响应我省“腾笼换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发展”,由原商业物业转型创业园区,采取政企共建的运营模式,打造成为我省“互联网+”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互联网产业聚集区。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资金和市场等要素,实现产业发展关键要靠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8.
李悦 《就业与保障》2023,(7):130-132
在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学生的就业压力逐步提升,为此,国家针对性地颁布了创新创业发展战略,旨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培育出具备“双创”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为社会发展及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基于此,文章立足“思创融合”的视角,以吉林省应用型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吉林省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着力点,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可行性路径,进而在课堂教学渠道价值充分彰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阵地作用有效发挥、互联网平台宣传效能最大化展现的基础上,通过平台模式构建思创协同育人效果评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有效性提升。  相似文献   

9.
4月13日,在杭州高新区(滨江)首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群英大会上,—个10亿元规模的滨江众创基金宣布启动. “基金有政府引导基金注入,还有上市公司参与,带动民营企业投资和撬动金融机构投资,为优秀创业企业加油助力.”滨江众创基金管理公司浙江赛伯乐基金总裁陈斌说. 滨江众创基金的成立,是浙江各地以金融改革创新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浙江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释放金融“活水”,既帮助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又帮助市场主体和群众创新财富管理,有力支撑了浙江人新一轮创业创新.  相似文献   

10.
李慧 《就业与保障》2023,(2):139-141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全面开展。作为“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在厚植创新创业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推进“思创融合”建设工作,这不仅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根本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如何牢抓“创新创业教育+思政引领”开展育人实践,是当下高校人才培养应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挖掘“双创”实践思政教育元素的特点及存在形式,探析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中思政元素融合策略,形成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政教育功能,为实现实践育人提质增效,最终达到高校协同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三创”精神———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创业”,提出了如何开创事业求发展的问题;“创新”,提出了如何继往开来谋求新发展的问题;“创优”,则提出了如何发展得更好、做得更优秀的问题。“三创”精神统一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从三个不同侧面全面辩证、层层递进地阐释了“创造性发展”的特质要求。苏北的振兴,最需要的就是“三创”精神,最需要的就是以“三创”精神作指导,通过相辅相成、层层递进地创业、创新、创优,使苏北先在奔小康的跑道上稳步起跑,再向现代化的更高阶段跨越和腾飞。“创业”是苏北现实起点“创…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迎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黄金时期,创业创新氛围越来越浓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工作,强调要打造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 面对创新创业大潮,科技部门应该做些什么?科技部门要为方兴未艾的“草根创新”添薪加火,保持适宜的温度,促使大众创新创业维持持续的活力,使之成为稳增长的新动力、结构调整的新途径、创新驱动的新生力,打造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新引擎.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以来,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西湖区委、区政府及时针对辖区高校密集的特点,搭建创业平台,强化扶持引导,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创业环境,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目前全区集聚大学生创业企业90余家,一个适宜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西湖创业天堂”已经形成,为打造“和谐杭州示范区”和“全国最美丽城区”目标提供了积极的智力支撑,增添了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4.
当下中国,创新成了最大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随着这一战略思想的日益深入人心,国家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力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掀起过多轮创业浪潮,每一次都给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最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致开幕词时提出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打造不熄引擎。那么,政府该怎样推动大众创业?第一,深化改革创新,为全民创业保驾护航。提到创业,就不得不提创新。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当前我国经济已从多年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和满足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高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的需求,文章提出“学练赛创,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深入分析并提出“学练赛创,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新文科+产业+思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阐述该模式的构建、创新点、学产平台资源体系建设的实践应用。通过该模式的实践证明,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高校的“专创融合”教育体系建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让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皆具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我们要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更加注重各类人才的创业创新能力建设,更加注重人事工作的“阳光工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激励机制,坚持公平公正,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在服务中促进发展、化解矛盾、推进事业,为“创业创新、富民强市”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重点强调未来中国的创新发展理念,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导的经济发展新战略调整,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擎的打造在未来实施创新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尤其是增加鼓励和支持创业活动、促进创业企业发展创新的创业公共服务,才能保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擎的进程和效果,才能使“双创”符合创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才能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曹琪 《今日上海》2013,(6):37-39
创新,在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屡见不鲜。长期以来,这个以“双创服务”为首发之箭的国家级开发区围绕着服务创新创业,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依托科技创业苗圃、大学生创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等载体,形成并健全了与技术转移、项目培育、企业孵化、企业加速、产业推进、产业转移等科技企业发展相适应的“1+6”接力式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2009年3月5日,“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成立。这一针对中小科技企业对融资的迫切需求,由徐汇区政府、漕河泾开发区以及交通银行联手打造的融资平台,一经推出即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漕河泾模式”。  相似文献   

20.
宁海县以“集聚创新人才、创新机构、创新企业,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抓手,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点燃新常态下发展新引擎. 集聚创新人才.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深入实施“5111”计划,同步推进引资、引企、引才,以“人才+项目+资金”的模式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来宁海投资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