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山之石     
深圳严查六类国企领导违法违纪案广东省深圳市监察机关为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切实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违法违纪案件的打击力度,将六类案件列为要严肃查处的国企领导人违法违纪案件。这六类国企领导违法违纪案件包括:经营决策中的“三乱”行为,即乱投资、乱担保、乱借款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案件;国企领导人暗箱操作经营项目,从中牟取不当利益案件;私设“小金库”私分滥发公款案件;以职务消费为名谋取不正当利益案件,主要表现为用公款为本人购买住房、保险、参与公款旅游等;违反规定领取兼职报酬案件;公款买送购物卡案件。(摘自《经济参考报》…  相似文献   

2.
徐志明 《奋斗》2004,(6):24-24
构建新的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制约有效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企领导、管理人员腐败,保证国企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是我国同民经济的支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经济基础。闰企腐败问题,不仅会给国有资产带来巨大损失,而且会影响国企的健康长远发展。因此,筑牢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防腐大堤,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国企腐败的力度是保证国有资产安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陶星虎 《奋斗》2002,(9):26-27
现在对国企经营者的考核评价制度,没有建立起以效益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考核标准的考核评价指标,更缺乏社会和市场评价机制。由于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有的国企经营者把企业搞跨了,摇身一变,异地任职;有的业绩平平,因无大过,从不调整,混到退休;有的国企经营者在经营观念上重物质成果,轻精神建设,行动中重企业效益,轻党性修养,其结果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不讲政治,  相似文献   

5.
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进行了近2 0年的探索,国有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财政部会计决策统计,到2 0 0 2年底,我国国有资产总量共计1182 99 2亿元,比上年增加8982 8亿元,增长8 2 %。在全部国有资产总量中,经营性资产占6 5 % ,非经营性资产占35 % ;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比上年增长5 2 %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比上年增长14 4 %。但是由于国企本身的规模、地域、行业、基础的不同,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许多在非国有企业中似乎是成熟的管理模式、理论,在国企中往往难以奏效,看起来轻而易举的事,实行起来却…  相似文献   

6.
《企业党建》2012,(1):25-25
作者陈凤英近日发表文章提出:国企改革未来之路在何方?12月10日,国务院国有资产委员会副主任邵宁在北京举行的“2011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透露。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将使国企向两个方向集中:公益型国企和竞争型国企。包括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均属于公益型国企。邵宁指出,由于该类国企在经营上普遍处于垄断地位.未来改革重点在于提高透明度。(《新京报》12月12日)  相似文献   

7.
国企改革目前已进入攻坚破难阶段,触及最核心之处,即国企产权制度的改革。如果不依法规范地进行,很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甚至发生严重的违法违纪职务犯罪问题,使改革付出高额的成本。为确保国企改制工作健康、有序、规范推进,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我们建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积极探索促进国企改制规范运作的方式方法,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监管,使国有资本合理流动而不流失,有效地盘活了存量资产,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8.
近年在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引起大家议论的主要是国企及其高管的高收入、国企的效益以及“国进民退”。学术界对此的争论基本可以分为两派:力挺国企与批判国企。人们关心国企的目的都是为了国企健康发展,为了我国各种所有制企业能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国有资产(含国企)需要继续改革,其行为应当符合公有资产的本义。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作为企业的监督主体,如何发挥监督职能,推进企业效益、效率的提高,促进廉洁从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从而推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快速、健康发展,是国企纪检监察机构的必解之题。  相似文献   

10.
国企法人代表违法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1997年以来,中共淮北市纪委共查处企业法人代表违法案件28起,挽回经济损失840余万元。研究国企法人代表违法案件的特点、成因及其对策,对促进国企改革和发展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有资产管理,一个沉重而又敏感的话题。 国企问题决非单纯的企业问题,而涉及国企的政策,往往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最难撬动的一块巨石。 5月19日,贵州省国资委正式挂牌。  相似文献   

12.
国企改革进行到现在,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国有经济低速低效运行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依旧十分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其根本问题是僵化的国企体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中许多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无法及时、迅速地解决,如企业办社会问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05,(2):41-41
陈芳等在2004年12月21日的《新华每日电讯》上撰文指出:在近年来的国有企业改制进程中,一些人认为最有效、最快捷的发财致富方式,就是把“公家的财产”变成自己口袋里的钞票。”“自办一个企业不如收购一个企业,外部收购不如和管理层一起收购。”从已查处的案件不难发现.在分食“最后晚餐”的欲念下,一些国企经营者侵吞国有资产,“化公为私”花样翻新。如:恶意减损、隐匿国有资产、非法转移国有资产、巧立名目,私分国有资产、暗箱操作,攫取国家给予改制企业职工的优惠。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09,(9):66-67
万州区人民检察院今年1-7月共查处4件国有企业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共涉及9人,其中贪污案1件3人,受贿案2件4人,行贿案1件2人。通过对这4件案件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与一般职务犯罪相比,万州区国企改制中的职务犯罪表现得更加疯狂贪婪,部分企业负责人借改革之机侵吞、挪用、私分国有资产,疯狂蚕食企业、挖空企业,国企改制中的“腐败黑洞”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5.
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仅需要其治理结构在经济上是有效率的,而且必须在政治上是合适的。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政治上的是否合适甚至比经济上的是否有效更为关键。60多年来,意识形态的影响、政府的介入以及利益集团在公共决策中的博弈共同构成了我国国企治理结构变迁的政治根源。新中国成立初期,意识形态对国企治理结构变迁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后,意识形态对国企治理结构变迁起着主要的制约作用。政府则为了实现政治理想、提高政府合法性、维护社会稳定等政治目标而广泛介入了国企治理结构的变迁。从静态角度看,国企治理结构变迁的方向由一个国家中的强势利益集团决定;从动态角度看,国企治理结构的变迁乃是各主要利益集团之间博弈均衡的不断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当前我国国企发展的严重障碍。探析当前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清楚认识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制度缺位,借鉴国外国有资产管理的有益经验,完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求实》2013,(Z2):88-90
<正>一、问题的引入——"王老吉商标贱租案"隐藏巨大的国有资产流失近年来,广州在国企改制方面将敢于突破的勇气同求真务实的精神统一起来,攻克了国企改制中的诸多难题,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①。然而,国有资产流失事件时有爆出②,让我们意识到广州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运营体制的脆弱,本文以广州"王老吉商标贱租案"为例,来对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风险防范作一思考。  相似文献   

18.
易爽 《学习月刊》2014,(6):111-113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兼具着营利法人与公益法人的两种特点,将国企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是加强党对国有企业领导、更好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必然要求:是盘活国有资产,实现企业活化和再造的有效捷径: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保国企可持续发展、实现国有经济保值增值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一、国有资产的概念。国有资产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理解。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即国家以各种形式进行的投资及其收益、拨款、接受的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和财产权利。狭义的国有资产仅指经营性国有资产,即以营利为目的而使用的资产,其实质是国家作为投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各种所有者权益。二、国资管理的基本任务。一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二是增强服务功能,帮助国企扭亏脱困。三是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确保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凯林 《求贤》2009,(6):16-17
国企管理者廉洁从业就是用法律、法规和党纪自觉约束自己。这不仅是国企领导人个人拒腐防变、永葆清廉本色的修养方式.也是党和人民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和基本道德准则。唯此,国有企业管理者才能树威立信,聚人心,凝群力,实现上下同心.共谋发展。所以说,强化廉洁从业意识.是提升企业管理者素质的途径.也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