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小树 《农村青年》2007,(10):41-43
我有一个疯娘,一个我想孝敬却无法孝敬的苦命的娘。 趁着我们的父母都健在的时候,为他们做点什么吧,不要等到他们都离开人世间的时候再后悔!抽空多看看他们,多让他们开心,多孝敬孝敬他们吧——  相似文献   

2.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09,(10):61-61
好男人啥样 汪汪进城打工给一个老板开车。由于老板经常应酬,他也难免抽烟、喝酒、赌博,女朋友说他“不是个好男人”。有天汪汪外出办事,在十字路口等绿灯时,一个乞丐过来敲车窗说:“先生,给我点钱吧!”汪汪看看乞丐,回答:“给你抽支烟吧!”乞丐说:“我不抽烟,给我点钱吧!”  相似文献   

3.
初闯汕头焦头烂额我为了缓解家庭困难,在1996年春天离开了家乡河南南阳,把打工地点选在了人称“第二个深圳”的汕头经济特区。因为听人说在那里找工作比较容易,且钱非常好挣!在一个淫雨霏霏的日子,我终于置身于向往已久的汕头市了。干粗活,对我这个怀揣大专文凭的“知识分子”来说自然不屑一顾。我坐了好几年办公室,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这里起码得找个体面而薪水丰厚的工作。这是我的最初想法。刚走出火车站,我就从一张招聘启示上看到有家学校要招聘教师,待遇很不错。这工作适合我,几乎没任何犹豫我就  相似文献   

4.
马贤玲 《时代风采》2014,(16):27-27
五一小长假,我回到家乡,尽情享受着家乡的久违的新鲜空气。漫步在乡镇小路,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个熟悉的身影,正弯着腰为公路边的景观树苗浇水。岁月无情地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一道道皱纹,一头苍白的头发特别显眼。哦,那人不就是孟叔吗。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拥有梦想的普通农民,一个创造奇迹的伟大父亲。“孟叔好!”我大声向他打招呼,孟叔抬头对我憨厚地笑了一下。  相似文献   

5.
叶琛 《农村青年》2009,(11):44-44
妈妈,天黑了,又一个夜晚降临。窗外有雨在下,这里的雨水很柔、很轻,和故乡的一样纯净?我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思念着你和家乡的一切。  相似文献   

6.
说起我和《农村青年》十几年难以割舍的情缘,这得由上世纪90年代说起。确切说应该是1997年吧,那时我刚刚走出校门,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村干部的爸爸把村里订阅的报纸杂志带回家看,在厚厚的一摞报刊当中,我邂逅了《农村青年》。心中寻思:竟然还有这样针对农村青年创办的杂志?我饶有兴趣地翻看着,一下子就被其中的内容和贴近自己生活的文章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7.
《农村青年》2007,(1):43-43
我今年25岁,来北京打工已经五年了,城市繁华优美的环境深深吸引了我,我不想再回到农村去了。可妈妈却催着我赶快回家找对象结婚,因为在农村像我这么大的女孩,早就结婚有孩子了。我知道回去可能是人生必由之路,可回去就要重新过修理地球的苦日子,我又实在不甘心。在城里留下吧,婚姻也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城里人谁愿意找个农村户口的女孩呢?我觉得生活太难了。去与留都是那样难以抉择。我天天处在这样的矛盾之中,好想找一个人听我诉说,可家乡的亲人不能说,怕他们担心我的处境;城里边的人又不能体会我的心情,只好压在自己的心里,我的心变得越来越沉了!时间久了,我感觉精神都要崩溃了,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8.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11,(12):54-54
轧狗还是轧人? 阿旺想进城开出租车,便去考驾照。考官问他:“当你看到一条狗和一个人在车前时,你是轧狗还是轧人?”阿旺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轧狗了!”考官颜怒:“你下次再来考吧!”阿旺不服:“我不轧狗,难道轧人吗?”考官大声训斥:“你应该刹车!”  相似文献   

9.
钱梦洁 《工友》2011,(8):52-53
“我求你嫁给我吧,虽说我没车,没钱,没房,没钻戒,但是我有一颗陪你到老的心!等你老了,我依然背着你,我给你当拐杖;等你没牙了,我就嚼碎了再喂给你吃;我一定等你死了以后我再死,要不把你一个人留在这世上,没人照顾,我做鬼也不放心!”  相似文献   

10.
何颖 《重庆工运》2003,(10):11-11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主张推销自己。有一次,子贡日:“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日:“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罕篇第九》,子贡问话的意思是说,先生你有美德是隐藏起来呢?还是推向社会经世致用呢?孔子接过话头,爽快答道:“快卖掉吧!卖了它吧!我就是在待价而沽呢!”在隐遁躲世和经世致用之间,孔子选择了后者,可见,  相似文献   

11.
于慧 《农村青年》2009,(7):48-49
2008年6月,我大学毕业。8月,我回到自己的家乡——安徽省蒙城县,在庄周办事处红光村开始了大学生村官生涯。  相似文献   

12.
邱刚 《农村青年》2007,(6):33-34
弟弟第一次到北京读大学的时候,与我当年离家是同样的年龄。在父母的眼里,17岁,只不过是个孩子。而且,又是没出过县城连火车也没有见过的农村少年。母亲便打电话给我说,要不你回来接他吧,那么大的北京,走丢了怎么办?我想起这么多年来一个人走过的路,很坚定地拒绝了。我说,一个男孩子,如果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又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13.
三叔是个农民工,我找出《辞海》查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农民工这个词的准确解释。凭我的文字功底,我猜想它应该介于农民和工人之间吧!也就是说他们原本是农民,可是,他们深知农民太苦、太累并且太穷。怎么办?进城打工吧。于是,城市里最苦、最累、最脏,收入最低的活都给了农民兄弟。城市里面的柏油路需要翻修,  相似文献   

14.
东梅 《农村青年》2010,(11):59-60
我出生在渝东一个小县的偏僻的小山村。2005年7月,我从四川一家农科院毕业后来到重庆,想在这个家乡的大都市大展宏图,不料半年过去,竞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毕业就失业,到哪里能找到一份“对口”的工作?何况,我发现在重庆这个大都市,做封闭阳台、沙发床垫的,  相似文献   

15.
阿保 《农村青年》2009,(2):25-27
2007年5月,我和男友姜波一起离开家乡去广东打工。很快,我在郊区一家纺织厂做了一名流水线上的打工妹,而姜波,则在老乡的介绍下,成为市内一家私人电影院里的放映员。  相似文献   

16.
幽默长廊     
成为“地理”CHENGWEI DILI 一天,一个歹徒持枪闯进一家银行。他对工作人员说:“不许动,谁动我就叫他成为地理!”旁边一个职员虽然很紧张很害怕,但还是纠正道: “应该是‘成为历史’吧?”歹徒说: “打上学那天起,我就讨厌历史!”  相似文献   

17.
孙轶 《农村青年》2008,(2):38-38
街头到处挂满了形态各异的大红灯笼,每一个迎面走来的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欢声笑语和嘈杂的音乐此起彼伏。可这些传递到我耳里却是另一番滋味。此时此刻,回家过年成了我最不敢想象的事情!年初离家打工时,我曾信誓旦旦地说,不挣个几万元我就不回来过年!可是现在眼看过年了,我身上仅有几十块钱,连回家的路费都不够!我不敢往家里打电话,我害怕听到母亲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赵武 《农村青年》2010,(5):34-36
走在明媚的阳光下,置身家乡的宁静中,不用担心狙击手袭击,不用害怕脚下有地雷,不用恐惧可疑爆炸物,不用再穿笨重的防爆服,我感到浑身是那样的轻松和舒畅。想起阵亡的美国战友,我觉得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不是你拥有多少美元,而是你还蹦蹦跳跳地活着……  相似文献   

19.
童真     
薛伟 《农村青年》2014,(9):47-47
小丽给小牛出了一道题:“蠢字下面那两个虫子是公的还是母的?”小牛抓耳挠腮、绞尽脑汁还是答不上来。小丽对小牛说:“你真笨,男左女右嘛!”天色阴沉,豆豆对同学说:“我妈真有先见之明呀,说今天会下雨,叫我带上伞。”同学说:“我妈更有先见。她说:“反正豆豆会带伞的,你就和他共用一把伞吧!”狂风暴雨中,一个业务员靠在墙角对着手机大声说:“行!行!好……”妞妞恰巧放学打伞路过,她停下脚步,从书包里掏出几枚磺部和一块面包递了上去。  相似文献   

20.
刘伟 《工友》2009,(4):54-54
老校长病了,我陪同学校的领导刚去看望了他老人家回来。的确,我们事儿挺多的,可越忙越有劲! 育才二小1989年建校,1995年我就来这儿了。起初我是语文老师,干得也挺有滋味的,没别的原因,爱这一行嘛!2005年,承蒙大家信任,我被推选为学校的工会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