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高举民主人权的旗帜,坚持走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人权主张可以概括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即:以民族主义求得民族解放与自立;以民权主义主张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以民生主义消灭贫富差距,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2.
论孙中山的政党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政党思想是他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同盟会时期,是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在国民党时期,是议会政党政治思想;在中华革命党时期,是重申民权主义,提出以党治国的理论,并强调恢复革命精神和党的集中统一以及武装斗争;而在中国国民党时期,则重新把民族主义纳入党的纲领,提出新三民主义.在这一整个历史过程中,由他首创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多次进行改组的过程中,他的政党思想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不断调整、丰富和升华.  相似文献   

3.
王险峰  聂民玉  王伟 《前沿》2007,9(4):9-1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而“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孙中山先生在主观上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一直把自己的“民生主义”当作社会主义,其实“民生主义”始终没有超出民主主义的范畴,只能是一个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纲领。同时也要看到民生主义的旗帜上浸透着对社会主义的可贵探索,对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仍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娜 《桂海论丛》2011,27(5):40-43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孙中山一生追求的目标。近十五年来,学术界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做了大量的研究和阐释,在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理论渊源、基本内涵、历史演变及其与当代民生建设的关系和其当代价值等方面都有不少研究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梳理述评,有助于我们不断深入对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6月7日,李登辉先生终于获得以“私人”名义访问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机会。在行前的国民党中常会上,他呼吁“中共不要用民族主义的帽子来压迫我们统一”,并称此行最重要的不是凸显他个人的存在,而是台湾的存在。这一段话十分令人费解。 1919年10月10日,在纪念武昌起义八周年的时候,孙中山先生发出通告,将中华革命党正式改名为中国国民党,并公布了《中国国民党规约》,其总纲规定“本党以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1920年11月4日,孙中山先生发表演说指出:“三民主义缺一不可,这是确定不能改易的。”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什么呢?1923年1月1日经孙中山先生审定的《中国国民党宣言》规定: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在三民主义中是排在第一位的。现在的台湾国民党当局也一再标榜是三民主义的信徒。一百年来中国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上最为突出的伟人之一。十余年来,关于孙中山的研究,愈益为人们所重视,涌现了一批可观的研究成果。湖南师范大学韦杰廷教授新撰、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孙中山民生主义新探》,便是其中突出的一本。 这本书所剖析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即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以往研究者大都认为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土地问题和资本主义发展问题”,强  相似文献   

7.
伍本霞 《求索》2015,(1):44-48
1912年,列宁在《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中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影响了中国学界的孙中山研究。列宁在读了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之后反应如此激烈,乃是列宁深感"修正主义"的危害,并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视同类似于他所批判的"修正主义"。实际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既与他眼中的"修正主义"有别,亦与俄国民粹主义不尽相同。它不仅根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而且其理论体系之本身完全是中国式的,确切说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形态。更为重要的是,孙中山民生主义关于避免资本主义之危害的思想同晚年马克思在俄国前途问题上的思考,有诸多相似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王晓天 《求索》2007,(12):207-211
文章认为,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五权宪法”思想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考察可知,孙中山的监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辛亥革命为界标前后经历了两个时期,随着其革命恩想的形成和革命实践的发展而形成,而发展,而完善。孙中山还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他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这是孙中山认真考察和研究外国的监察制度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得失利弊之后总结出来的。孙中山还对监察机关的设置及职权等作过多次阐述,在监察机关及其职权的设计方面可谓匠心独具。总之,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相似文献   

9.
韩喜平  宋浠睿 《湖湘论坛》2020,(1):102-109,F0002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将对民生问题的考察提升到为国家民族担当的高度,具有超越时代的理论价值。这一思想涉及土地、经济以及社会教育等多方面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研究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仍然对实现这一目标具有积极启示。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作出了多角度、多方位的解读,但是只有全面把握民生主义的内涵,深入理解植根于民生史观的民生主义所凸显的理论局限与内在矛盾,才能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更为切实地领会这一思想的研究价值,以便汲取有益思想资源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先行者,也是祖国统一思想的不断发展者和实践者。他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和愈挫愈奋的革命精神,是推动其一生不断革命、不断进步的主要动因,并因此发展和完善了其祖国统一思想体系,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都给孙中山以极大的影响,使他的祖国统一思想在理论认识、依靠力量和对敌斗争的策略上都发生了质的飞跃。首先是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的发展。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这个具有适应世界潮流和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新三民主义”(在国…  相似文献   

11.
纪念孙中山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民生主义”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后,非资本主义的前途成为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孙中山民生主义就有了更多的实际意义和合理因素。在这个意义上说,他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独特发展的历史道路——中国非资本主义前途理论的设想。如果低估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那将被历史证明是短见的。  相似文献   

13.
刘清 《人民论坛》2012,(2):62-63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20世纪早期中国最杰出的法律思想家之一。孙中山的法律思想,以三民主义为指导,以民权主义为核心,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宗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法律思想中的人民性具有相当的进步性,在倡导依法治国、执政为民的今天,仍然有不可忽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成贵 《理论月刊》2007,1(5):62-64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思想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到中国国民党改组前,由狭隘的革命的民族主义,经过五族共和,演变为民族同化的民族主义;国民党改组及其后,承认国内民族一律平等,少数民族有自决自治的权利,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以建立各民族平等的世界新秩序为主旨。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以中国传统思想为基础,受到西方传统民族主义理论影响,正视顺应了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文化资源。继承发扬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应当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国家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映了他的全部经济思想。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主观上是反对资本家,反对走资本主义老路,是要实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孙中山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本质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对马克思学说以及列宁和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烈的赞扬。在他的民生主义经济思想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其主观社会主义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作为近代中国革命的先驱,其三民主义思想彰显了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努力。孙中山逝世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把三民主义思想引向了迥异的发展趋向。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两种趋向的原因及最终走向,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初期民族主义思想的出现和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行将亡国灭种的巨大危机是分不开的,它是孙中山探索救国道路的重要成果,对中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的主权国家意义巨大。在来源上,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革命传统,其思想基础是我国古代的儒家道统学说,同时也吸收了近代的自由平等精神,借鉴了西方流行的"一族一国"的建国主张。在内容上,它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根本任务,以推翻清朝专制统治为首要目标,反对消除民族压迫,主张民族平等,期望在中国建立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初期民族主义思想具有大汉族主义的局限性,也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所以后来转向更为符合现实情况的五族共和论和后期的中华民族思想,促进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的“发达国家资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们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研究,比较着重阐明他的“平均地权” 和“节制资本”思想,而对他的“发达国家资本”思想则注重不够。实际上,不论在旧民生主义中,还是在新民生主义中,孙中山都把“大资本公有”或“发达国家资本”摆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实际上认为,在民主革命胜利之后,中国应当把“发达国家资本”当作通向“集产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张恒俊 《传承》2011,(21):72-73
孙中山的世界大同思想与三民主义理论的关系既是远期社会理想与近期革命理论、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同时又是互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凌 《传承》2012,(7):66-67
“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孙中山为了宣传革命和探索振兴中华民族的道路,在欧美各地奔波考察,认识到中国过去之所以贫穷落后,在政治上是由于专制腐败,在经济上主要是由于工业不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