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方中 《廉政瞭望》2014,(10):57-57
一个大学生问于丹:“我和我女朋友,毕业后留在北京.我们俩真没什么钱.我买不起房子,就租一个房子住着.我们的朋友挺多,老叫我们出去吃饭,后来我们就不好意思去了,老吃人家的饭.我俩没钱请人家吃饭。我在北京的薪水很低,在北京我真是一无所有,你说我现在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2.
肖丽 《党史纵横》2001,(7):35-35
1959年,我们沈阳军区歌舞团在北京参加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在怀仁堂的小舞厅里,毛主席观看了《蝶恋花》片段“桂花舞”,我有幸参加了演出。 演出结束后,我们围应在毛主席身边。舞曲响起,毛主席起身拉着我的手说,我们跳舞吧,我当时又兴奋又紧张,毛主席一边跳舞一边和我唠家常,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说叫程桂珍,接着又补充说这个名字有点旧。毛主席亲切地说:“小同志,你就叫程万里吧。”随后,又问我家在哪里,兄妹几个,我忙回答,“我家住丹东,旧社会可苦了,现在生活好了,我们全家永远感谢毛主席。”接着我又说,我家姊…  相似文献   

3.
《北京支部生活》2006,(5):66-66
我和爱人是四川人,2002年,我们来到北京打工。因为他怀疑我对他的感情,经常对我打骂,最严重的一次他打伤我胳膊,在医院缝了六针,我提出离婚,他也同意。可听说在哪里登记结婚还要到哪里去离婚,我们回家一次开销比较大,我们能在北京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吗?  相似文献   

4.
生活翻开新的一页,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发展的光辉历程,我要说,党啊,您就是我们亲爱的母亲!因为有您,我们的国家才日益强大;因为有您,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美丽;我和我的家人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  相似文献   

5.
我叫宋合,是乳山市乳塔建筑机械有限公司装配一车间职工,2006年12月我以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参加了支部举行的“我与乳塔讨论征文”活动。我和其他职工一样,在思索同一个问题:乳塔要发展,我们怎么办?保持先进性,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对于我们一线职工来讲,由于文化水平不高,说不上什么大道理,但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企业始终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能有一份稳定的丁作,有一份不错的收入。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勤奋努力地工作。  相似文献   

6.
《北京支部生活》2010,(11):70-70
上个月,我儿子在学校与同学打架,将对方的头部打伤,经治疗已基本痊愈。医疗贵我们全部支付。但这个同学的家长最近又拿着医学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到法院告我们,要求追究我儿子的刑事责任。我们经打听得知,对方的亲属在医学鉴定部门工作,我们担心鉴定的公正性。请问,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田家乐 《世纪桥》2009,(14):47-49
“我立志从事教育事业,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人才,改造国家,使她独立富强。但是帝国主义却不叫我们这样做,想把我们变成他们的附属国!同学们,假如我的理想因为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打破的话,我将毫不可惜,为了祖国,我一定投笔从戎,用我手中的枪和我的鲜血、生命来赶走敌人”!  相似文献   

8.
叶茂 《廉政瞭望》2011,(13):19-19
“我们共产党不是明朝的崇祯,我们绝不会腐败到那种程度。不过,谁要是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  相似文献   

9.
陈知建 《湘潮》2012,(1):25-27
1961年3月,刚过完58岁生日的父亲,突然离开了我们。那时我正在北京四中读初中。3月16日上午,父亲的秘书陈克勤突然把我从课堂上叫了出来,告诉我父亲病危,要我们兄妹立即随他飞往上海。我先是一惊,随后想到父亲一生打败了无数凶恶的敌人,经历了无数艰险,已经两次挺过了心肌梗塞,这次也绝不会被打倒的。但一下飞机,给我们一人发了一块黑纱……父亲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时,我还不满16岁。从此;我要想了解父亲,只能从资料和别人的回’忆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10.
我和苏某有生意来往,苏某从我这里拿货却一直没有付款。我和几个朋友到苏某家索债,苏某不在。苏家保姆报警后,我们与警察一起进入苏家。等了几天苏某也没有回来,我们就离开了苏家。现在苏家要告我们非法侵入住宅罪,请问,我们的行为能叫做非法侵入住宅吗?  相似文献   

11.
张思宁 《当代工人》2011,(18):35-35
认识他的时候,他是个已婚公务员。可是,我们还是相爱了。他告诉我,他的婚姻并不和谐,他会离婚,然后娶我。为了这个承诺,我毅然辞了工作,卖掉房子,从一个北方城市来到深圳找他。可是,几经哭闹后,我终于明白,他根本没有离婚的打算,他骗了我,我却无计可施。我们就此决裂。  相似文献   

12.
汉膺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5年了,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纪念他诞辰100周年。汉膺同志既是我的长辈,又是我的老师。同时又是我的革命引路人,乡情、亲情、师生情、同志情一齐涌上心头,当我回忆他许许多多往事时,历历在目,他给我教育感受至深的是:  相似文献   

13.
“我常常在思考,作为一个校长,我尽到了责任没有?我奉献了最大的爱心没有?我付诸了最好的行动没有?……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已习惯接受这种规规矩矩的典礼,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现状,这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改革……请不要说再见.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60年代,我在本市一家国企工作,当时我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住在厂里的单身宿舍。1968年,已近而立之年的我有了对象,但没房子结婚。那时正值“文革”时期,经厂里和街道联系,分给我一间当时被称为“文革产”的7平方米小屋。虽说房间很小,但毕竟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我心里挺高兴的。婚后,我们有了一个女儿,本就不大的房间更显得窄巴了。1975年,我们又有了一个儿子。由于我和妻子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过80块钱,为了节省开支,我只好把老母亲从唐山接来帮我们照看孩子。但这间小屋显然住不下5口人,没办法,只好让妻子带着儿子回娘家住。只有到了星期天,我们一家人才能团聚片刻。  相似文献   

15.
陈放 《当代党员》2006,(11):57-58
我叫任静,是秀山一中高2008级18班的学生。 张伯伯,给您来信,占用您宝贵的时间,实在过意不去,但我无可奈何,只有找您才有希望,因为,我们家出现了莫大的困难——我的母亲,由于积劳成疾,不幸患上了尿毒症,急需动手术治疗……我母亲李国珍今年才42岁呀!她上有我70岁的奶奶、外婆要赡养,下有我和弟弟两个未成年孩子……救救我母亲,救救我们全家吧!……”  相似文献   

16.
战地学文化     
我于1946年8月参加八路军。参军后,我被分配到晋察冀边区野战军卫生队。1947年,我参加了解放石家庄的战役。战斗结束之后,我们部队住在一个村庄进行休整训练。在这期间,部队领导组织我们学习文化,授课老师姓赵。  相似文献   

17.
走进汶川     
陈昌文 《支部生活》2010,(10):35-36
一 我走进汶川,脚步轻轻;我从彩云之南赶来,来看看你。 在蒙蒙细雨中,我们走进老北川地震遗址,我们来祭奠成千上万死难的同胞。  相似文献   

18.
24、乐于慷慨助人的爸爸在我们家里,爸爸一向是主张自由的,从不干涉我们与人的交往。在爸爸的眼里,从来就没有等级、门第的观念。他还特别教育我们眼睛要向下看,要拜工农为师,要和工农子女交朋友,学习他们的勤劳、忠厚、朴实的优秀品德。爸爸不光对我们这样,对我们的同学也一样。凡是爸爸知道的人,也时时提起。1959年我结婚时,我的好友王桂苡未能参加我的婚礼。事后爸爸问起她。我说她去青岛了。爸爸笑笑说:“看她的炮兵去了”当时,她爱人在青岛某炮兵部队工作。爸爸对我的同学也像对我们一样关心、支持、爱护。我记得在我…  相似文献   

19.
哈达,在我们藏族人认为,代表我们最崇高的敬意,献给我们最尊敬的人。小时候每次过藏历新年,母亲总是从房屋正中藏柜上摆着的像框上拿下旧哈达,然后双手捧着新哈达,毕恭毕敬地摆放到像框上面。那时我还小,看着母亲虔诚的样子,感到很茫然。母亲每次换哈达前,总要先把我们姐弟几个叫到一块,跟在她的身后,不许我们说话,不许我们胡闹。稍微长大了一点,有一次母亲带我们换完哈达后,我鼓足了勇气,吭吭哧哧了半天才说出来:妈,为什么咱们家每年都要给那个像框换哈达呢?母亲一把把我搂在怀里,用手摸着我的头,深情地对我说:孩子,…  相似文献   

20.
我在重钢中板厂轧了26年的钢板,从中央电视台的发射塔到我们身边的鹅公岩大桥,都有我们亲手轧的高质量钢板。我的岗位很普通,但我的事业不平凡:小人物也要敢于扛大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