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著名畫家孫瑛先生的畫室叫‘落葉轩’,由此很容易叫人聯想到他是晚年歸來的遊子。门口掛的室號是由當代國畫大师李可染親手書寫的。我们來訪時,但見室内墨綠色的畫案上擺着文房四寶,屋裏散發着墨寶清香。東西兩面牆上,懸掛着他的幾幅山水作品,他還拿出另外幾幅供我们觀賞。這些畫,水墨淋漓,氣势磅礴,有很强的现代感和生命力。 孫瑛先生作畫用筆豪邁大膽,着色渾厚奔放,氣勢如横掃千軍。然而在細微處又一筆不苟,精湛到家。而且構圖嚴謹,有的近處用墨  相似文献   

2.
一提到中國畫,人們馬上會聯想到毛筆。的確,用毛筆蘸墨作畫,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而李冰奇作畫不用毛筆,却是用手指。在源遠流長的中國畫壇上,指晝只能算是一個小小流派,而且時間不算太長,大約只有三百來年的歷史。這門獨特藝術的開創者是清朝(一六四四——一九一一年)初年的高其佩。近代指畫大師,則首推本世紀七十年代去世的潘天壽^潘天壽之後,把指畫藝術提高到一個新階段的,便是山東奇才李冰奇了。這有一九九○年九月間在北京中國畫研究院展出的一百多幅指晝作品為證。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吳作人先生用一個半小時仔細鑒賞之後,語重心長地讚道:“晝花卉很  相似文献   

3.
“我從小愛‘畫’字,”臧先生說話輕聲細氣帶有明顯的山東口音。“一抓到毛筆醮着墨汁,就找地方‘畫’起來,這地方可多呢,桌面,櫈子,舊報紙甚至掛在床上的蚊帳……”“父親並沒因我東塗西抹而生氣,反而教我怎樣拿筆。今生,我能與書法結下不解之緣,跟父親的啟蒙是分不開的!”說這話時,年已花甲的臧先生眼裹閃着一種特別的光。臧先生是我新結識的朋友。我們一起參加今年三月在北京擧行的第四届《海峽情》徵文頒獎大會。  相似文献   

4.
北京西郊,在著名風景點香山、玉泉山和萬壽山三山環抱之中有一個幽静之處,坐落着一幢新建的小紅磚樓,大門旁的名牌上寫着:‘中國社會科學院台湾研究所’。‘研究所的“年龄”比這幢樓還短些,至今尚不满週歲。’瘦瘦的副所長、研究員李家泉微笑着說,‘我们的宗旨是:積極開展對台灣全面情况的研究,促進海峡兩岸學者的聯繫和交流,促進祖國統一。’  相似文献   

5.
揮毫聞墨香     
墨的優劣與寫字關係極大,好墨不但潤筆自如,而且寫出字來烏黑濃重,堅實莊重;所以書法家對墨的應用頗為講究。中國的畫家們還利用墨色的濃淡相濟,創造出具有獨特風格的中國水墨畫。墨的出現,也為後世印刷術的產生準備了必要的物質條件。所以墨和毛筆一樣,都為中國文化的發展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人喜歡在墨上面鐫刻圖畫、文字,在一塊高質量的墨上面,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出版的《人物》第三期,刊有一篇《一幅名畫和一位名畫家的遭遇》,讀罷文章,掩卷沉思,真有不勝今昔之感。文章所說的名畫,是指《開國大典》,所說的名畫家,便是這幅畫的作者董希文。像董希文的遭遇——‘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成千上萬,且不去說它。像《開國大典》的遭遇,却似乎是獨一無二,值得一議。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北京三十萬人齊集天安門廣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董希文站在觀禮台上,强烈地感受到一個前景光辉燦爛的新中國,從此崛起於世界民族之林。他倾注自己的感情和心血於筆端,畫成了巨幅油畫《開國大典》,再現了那莊嚴的時刻。天安門城樓上站立着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李濟深、張瀾、高岗等人,畫面氣势磅礴,氣象萬千。於是,這幅畫走進了千家萬户。  相似文献   

7.
所謂謀篇布局,就是章法布局。這要求整個書法篇章、式樣和字的行列以及款式、印章等通過合理布局,在形式和內容上安排得體,達到形神兼備的美感路ň褪菍φ獣ㄗ髌凡季值脑O計方法。所以,書法家們又把章法叫做布局、布白。“精美出於揮毫,巧妙在於布白”。書法作品的章法布局,如同畫家構圖作畫,未動筆之前,要對整幅作品的款式布局有個總體設計。不僅要求文字與內容相得益彰,而且還要求全篇的行間字距疏密得當、大小相宜、照應嚴謹、氣韵貫通。如果按照預想好的設計方案動筆,就會盡抒情懷地在款式的布局上取得紙墨相融、渾然一體的藝術效果。如果信手下筆,不講章法,  相似文献   

8.
畫家皴、擦、點、染作畫,書法家揮毫疾書,都要借助於我國特有的文具——毛筆。他們就是用這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毛筆,繪製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工筆”畫、“彩墨”畫;書寫出一幅幅龍飛鳳舞的墨迹珍品。毛筆,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最初人們寫字是用竹筆蘸漆寫在竹簡上,約在兩千二百年前的戰國時期,先人開始用兔毛纏在竹桿上作筆。不過初期的毛筆製作粗糙簡單,後來秦國大將蒙恬加以改進,採用鹿毛和羊毛混和製作,使毛筆軟硬適度,製作精巧,故有“蒙恬始作秦筆”之說。其實,筆的出現遠在秦之前。隨着我國文化  相似文献   

9.
我在北京市宏廟小學三年級學習,從小就爱在紙上亂塗亂抹。四歲時畫了一幅古裝人物,爸爸說不錯,就拿給美術家劉開渠爺爺,他也說有意思,给題了“稚氣”兩個字。這事兒我覺得很有趣兒,就更喜歡亂塗亂畫了。爸爸給我買來許多連環畫和習畫的書,我翻  相似文献   

10.
人類文化寶庫中獨具特色的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創造的極其豐富的光輝燦爛的文化遺產之一。它起於點畫用筆,繫於單字結構,成於整篇章法,美於風神氣韵;法度森嚴而又變化無窮。篆、隸、楷、行、草,各種書體自成系統,而以楷書為基礎,楷書又有大楷、小楷之分。寫楷書難,寫小楷又北寫大階難;而用純金寫小楷,更是難上加難。在當代中國書法界,用純金寫小楷而又接連有長卷問世者,則首推趙之中。據趙之中先生說,純金書法本來是中國人的創造,為書法一絕。但到了當代,除了在寺廟內  相似文献   

11.
(四) 一九六七年初,春寒料峭,我們單位的會議室裏却已溫暖如春。會議室進門處寫着一幅醒目的大標語:“歡迎郭老蒞臨視察”;室內的乒乓球枱鋪上了一條毛氈,氈子上面攤開了一張丈二的宣紙。今天,郭老來我們單位,一是看望大家,二是給我們單位寫一幅字。上午十點整,郭老準時到達。大家把郭老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王廷芳先生書齋裹雪白的粉牆上新掛出一幅傅抱石先生的畫,頓覺眼前一亮,國畫大師的作品,自是不同尋常。 這是一幅山水晝,雖然沒有寫上畫題,但一望而知是《雪中送炭圖》。畫面的左下方畫了一個揹着沉重炭簍的人吃力地走過一座布滿積雪的板橋,在左邊山腰處,淡墨勾  相似文献   

13.
青田石雕     
彌勒浙南括蒼山麓深處的青田縣石雕相傳已有近千年歷史,蜚聲中外。我國最著名的印章石有三種:青田的‘燈光’,壽山的‘田黄’,昌化的‘鷄血’。燈光石就是山口、方山一帶所產的凍石,也就是含氧化铅較高的葉臘石中的一種,它僅佔葉臘石的百分之七,具有色彩豐富、質地細膩,温潤如玉、脆軟相  相似文献   

14.
北京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高級建築師包阿華,今年五十四歲,是一位纖弱的女性,瘦高身材,瓜子形的臉龐,透過近視镜片,閃爍着一封活潑的眼睛。她是一位搞大壁畫的藝術家。在八十年代以前,中國的壁畫藝術家差不多都處於“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境况。包阿華也是如此。她雖然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壁畫糸宨T進修過,多年在建築科學研究院從事建築壁畫的設計與研究,還寫過這方面的長篇論文,但她從没實地搞出過一幅像樣的壁畫。原因很简單:那時候没有可作壁畫的建築物。一九七八年,中國拉開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现代化帷幕以後,包阿華的藝術生涯也出現了生  相似文献   

15.
香港一位名叫壽根昌的風濕病患者在給王武銀醫生的感謝信中說:‘我吃了你的風濕散,腰不痛了,腿也不麻了,走起路來有勁了。’他還專程來到湖北省黃石市,向王醫生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並贈一尊華佗瓷像,以誌紀念。三十九歲的王武銀是一位專治風濕病的民間醫生,在治療各種風濕病方面很有獨到之處。五年來,他開辦的‘回春風濕診所’已接待了四萬多名患者,治癒率達百分之九十七。筆者在他的診所中看到了上萬封感謝信,香港壽先生的那封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李盛甲書房的筆筒裹,插着一支支棱角分明的竹筷。竹筷堅硬而不沾墨,書寫起來不像毛筆那樣得心應手?欣庥薪?若能把握得當,寫出來的字除有毛筆書法的特徵外,還能產生碑刻般的效果。幾年來,李盛甲就是用這些竹筷在八小時之餘,勤學苦練,開創了一片新奇的筷書藝術天地。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八年十月,第一屆國際醫學氣功學術交流会議在北京召開,二十個國家和地區的氣功科學研究工作者和氣功醫生六百多人與会,從提交大会的一百四十二篇論文可以看出,氣功這項有益於人類的科學,已引起許多醫學工作者的重視,一個世界性的氣功熱正在興起。 氣功,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狭義氣功,即如《莊子》(亦稱《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听說:「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廣義氣功,是指人體按照自然法則,對自身的精、氣、神進行全面的鍛鍊,  相似文献   

18.
篆書含義 篆書在其演變過程中形成了繁多的種類,大體說來,包括甲骨文、大篆、小篆和鐘鼎。篆書筆鋒都是藏鋒逆入,提筆運行,圓起圓收,轉角處呈弧形,沒有外拓,結體造型上還遺存着圖象文字的成分,筆畫分布强調在對稱中求變化,有一種圖案花紋似的裝飾美。這種書體由於年代久遠,今天一般人已經難於辨認,實用價值也很小,但是,寫好篆書,明顯地具有以下幾方面意義:  相似文献   

19.
文房四寶     
筆、墨、紙、硯是中國特有的文書工具,人們稱它們為‘文房四寶’。在中國各地出產的四寶之中,安徽的宣紙、徽墨、宣筆、歙硯最為著稱,遠在北宋年間,位於黃山脚下的徽州府歙縣,就曾設有一個專門經營這種筆墨紙硯的‘四寶堂’。從那時起,安徽文房四寶就蜚聲文壇了。今年,安徽文房四寶在北京、上海、廣  相似文献   

20.
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晝展在四月二十七日開幕,六月上旬結束。這次由浙江省博物館、北京畫院、潘天壽紀念館、炎黄藝術館共同舉辦的畫展共展出四大家代表性作品一百二十幅。五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召開學術討論會並在會後編輯出版有關四大家的學術討論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