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提出和普及,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和创新。由于传统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才产生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发展观、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内容是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内容上看,可持续发展是环境、经济、社会三个系统的综合发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理论由环境与生物学家提出后,就不再仅仅是环境理论,目前已深入到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法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整个社会全新的、整体的发展理论。 笔者认为,合伙律师事务所(下称合伙所)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合伙所的改革与发展中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及合伙所的合伙人之间、合伙所与招聘律师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其自身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在合伙所的改革与发展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合伙所发挥自身服务社会的功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全面…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概念自诞生以来,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基本思想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并逐步向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渗透。成为当今社会最热点的问题之一。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众多。这是因为,可持  相似文献   

4.
企业财务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必须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制定与调整应当体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既要强调经济的发展,又要强调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抑制短期行为和透支行为,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法与环境法的理念碰撞与融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珂  张璐 《政法论丛》2008,4(1):45-51
民法是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法。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乃至社会长治久安的基本法律保证。民法与环境法存在理念的差异,民法与环境法互动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最重要的时代特征,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应当顺应时代潮流,把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政策观念贯穿于民事立法的整个过程,推动民法理论的自身发展与完善,进而实现民法典制定与环境法制建设同步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当今,全球性的资源、环境人口等一系列问题困扰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纪之交的热点问题。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力量,而且还需要有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等各种社会力量的协调配合,其中人文道德精神的作用尤其不应忽视。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这个词来源于生态学,并具有牢固的科学基础,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多维的概念,发展是指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社会生活、人的素质以及生…  相似文献   

7.
周昕 《广东法学》2008,(3):73-78
可持续发展法通过构建人类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实现对当代人行为的激励与约束,使社会经济发展既满足当代人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最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相结合。在可持续发展法治化的过程中,应创制公平正义、彰显和谐、持续进化的可持续发展法律体系,以严格执法和司法公正为目标保障可持续发展法的实现,进一步强化可持续发展法的监督,树立可持续发展法律信仰,促进可持续发展法律观念的普及。  相似文献   

8.
浅谈适应与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适应与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的重心是发展,它以满足代内代际人类需求,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同社会的进步相适应;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其根本实质乃是要解决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人类需求的满足,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同环境承载力二者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9.
程小芹 《法制与社会》2013,(10):292-293,29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恶化日趋严重,公民环境权作为一项新生的基本权利,在宪法中予以规定是宪法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既是公民基本权利丰富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构筑和完善以保护公民环境权为中心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需要,实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本文期望通过对我国公民环境权的理论研究,使得公民环境权的保护能够成为环境国家所应当承担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论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法的变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健 《中国法学》2003,(6):96-10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建立在尊重自然、追求环境与发展相协调基础上的发展观。为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对传统的经济法进行变革。其中 ,由社会本位向生态本位的变革是经济法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由调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调整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是经济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 ,将部门经济法进行绿色化变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张炎  雪洁 《法庭内外》2010,(6):52-54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邮政业提供的寄递服务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追求高效率的需要。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环境中,我国快递服务业迅速兴起并莲勃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下环境问题的解决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首先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涵义进行阐述,其次论述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3.
曹宇渡 《广东法学》2006,(2):18-20,17
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也提出了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绿色广东,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立法工作的开展,应当紧紧围绕中央和我省的方针、政策,为构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具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指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健康的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如何开展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是当前检察机关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实现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监狱学刊》2001,(5):85-85
王泰在《监狱理论研究》2001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要在社会大背景下研究我国监狱的定位问题.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资源、环境、人才三个主要因素决定。发展需要良好的秩序和环境,监狱之于社会,是重要的“环境保护部门”。监狱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公用设施。将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发展除了按自身的内部规律性建构起经济秩序并依此有序运作之外,还需要外部政治和社会稳定环境的保障。在现代法治社会,总体上来说,无疑,培育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保证并促进经济更进一步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条件,尤其对政治与经济机制皆正处于嬗变中的我国而言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徐元彪  周茜 《法学杂志》2007,28(4):41-43
经济法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其理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符合经济法的人文理念,是经济法人文理念指导下的新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法人文理念的重要内容,必须在完善经济法制的过程中建立起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法运行机制,形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发展模式,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现有的城市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现实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之下,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改革成为提高效率的重要方式,也必将推动我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文章立足于这一现状进行讨论,并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展开研究,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市场化方式提高公共经济与公共部门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高晓玉 《法制与社会》2011,(13):107-108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全球资源匮乏的今天,有效地进行节能减排、清洁地开发能源,不仅有利于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目前低碳经济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完备的法律制度的保障,本文主要从经济法的角度,以经济法调整的方法为主线,从公权力和私权力介入调整经济关系的两个方面分析如何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