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时数年的民事诉讼法修改终于尘埃落定.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2012年8月31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进一步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健全证据制度,完善调解与诉讼衔接机制,细化审判和执行程序,强化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等,对于更好地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维护经济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年立法计划近日出台。根据这一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将修改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一批现行法律。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制度.证人出庭和鉴定人制度,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完善死刑审判制度和被害人补偿制度等问题,以及民事诉讼法的证人出庭.破产程序.公益诉讼.有限三审和立案登记等制度,都有望提上议事日程。本栏目将持续关注两大诉讼法修改中的焦点问题,探索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以及专家眼中的解决方案。本期推出的“鉴定人出庭制度”,既涉及到刑事诉讼法,也涉及到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法自1991年实施以来,至今已有20余年.20余年来,民事审判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有些情况和问题需要对原有的法律规定作出修改,有些需要在民事诉讼法中予以明确.通过对比修改前后的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的规定,重点介绍了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证据部分规定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4.
2012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进一步明确了民事检察监督的对象,拓展了监督范围,增加了监督手段,为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带来了重大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监督范围泛化、监督方式单一、监督对象错位等不足.本文在介绍我国民事检察监督的立法沿革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此次立法的利弊得失,明晰该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那慧茹 《山西政报》2009,(22):48-48
自认作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的功能,但直到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改后,自认制度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也未体现。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一些相应的研究,并在民事诉讼中自认定位的前提下,提出若干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对现行民事诉讼法进行全面修订之际,本文拟从基本原则的完善入手,以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内涵为基点,对现行法律条文作以审视和完善,提出关于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体系的构想,以期对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扩大了民事检察监督范围,增加了监督方式,强化了监督措施,为基层检察院开展执行监督、调解监督和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进行监督提供了明确的诉讼法依据,笔者重点就基层检察院如何有效对接新民事诉讼法,开拓民行检察工作新局面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唐晓鸣 《湖湘论坛》2007,20(5):61-63
民事诉权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权,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民事司法的最高理念和国际人权标准的基本内容.没有民事诉权,或者民事诉权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公民依法所享有的民事实体权利也就无法实现.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民事诉权的保障很不充分.在完善我国民事诉权法律保障建议方面,应该顺应诉权保障立法的国际潮流,将诉权上升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修改现行的《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等.  相似文献   

9.
1991年4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现已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今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民诉法二审草案》),新的《民事诉讼法》明年将会颁布实施。《民诉法二审草案》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小额诉讼制度,细化了调解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明确赋予了检察机关对执行活动、调解案件进行法律监督的新职权。检察机关如何执行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是摆在民行检察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法律一系注重课程建设,注重科研交流活动。近日,由法律一系主办的"民事诉讼法修改座谈会"在系一楼会议室举行。座谈会由法律一系第二教研室主任陆岳松主持,全体教研室老师参加,第三教研室张文胜老师、学生处褚利民老师以及警察系宋志洁老师应邀参加座谈。座谈会首先由陆岳松老师作主题发言,从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立法背景谈起,阐述了两大方面此次修改的内容及特点。一是新民事诉讼法创建五项新的诉讼制度:包括  相似文献   

11.
田立伟  刘行星 《前沿》2013,(20):78-80
2012年《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也是幅度最大的一次修改,不但完善了诸多问题,还作出了一些制度创新.该法的重大修改对公民、法人等相关主体行使民事权利、对律师代理民事诉讼业务,对司法机关处理民事案件都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改前后的重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民事对抗制以当事人双方的平等对抗和法官中立听证为基本特征,其灵魂为程序自由主义。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应坚持事实发现领域的对抗制的基本方向,取消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权,强化和保障当事人申请法院进行调查取证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蓝燕霞 《人民论坛》2010,(11):74-75
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再审事由更加细化、期限更明确,申请和审理法院的提级和限缩,再审审查程序和形式相对完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事人申请再审难的问题。但也带来其他的问题,重新审视并详细剖析我国申请再审制度的现状并提出更为完善的对策,以期为进一步修改民事申请再审制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再审事由更加细化、期限更明确,申请和审理法院的提级和限缩,再审审查程序和形式相对完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事人申请再审难的问题。但也带来其他的问题,重新审视并详细剖析我国申请再审制度的现状并提出更为完善的对策,以期为进一步修改民事申请再审制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于2008年4月1日正式施行.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将再审程序列为此次修改的两大内容之一,并对其他七处内容也进行了相应修正.诚然,此次对再审程序的修改确有一定的进步,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讲,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完善我国再审程序的需要.目前,现行民事再审程序无论在法条规定上还是在程序设计的理念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应首先确立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然后再对再审程序的一些具体制度进行设计和改造,进而完善我国的再审制度.  相似文献   

16.
6月24日,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这是民事诉讼法通过16年来首次进行修改。针对法律修改的有关情况,我们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胜明。  相似文献   

17.
在民事诉讼中 ,每一诉讼程序必须有两方当事人参加。但在特殊情况下 ,还可能有第三人参加。对此 ,祖国大陆民事诉讼法称之为第三人 ,台湾地区称之为主参加诉讼和诉讼参加。为增进两岸间法制的彼此了解 ,本文谨就祖国大陆民事诉讼法中的第三人制度与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中的主参加诉讼和诉讼参加制度进行一番比较 ,略陈其异同。第三人制度起源于罗马。罗马法承认对他人的诉讼有利益的第三人 ,可以独立参加诉讼以及上诉或声明不服。在现代 ,第三人制度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民事诉讼法的通用制度。推究其立法本意 ,莫不是以同一诉讼程序合并审理与本…  相似文献   

18.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全面强化了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权,使检察权能的配置更加符合科学、合理、规范的要求.但结合当前检察工作实践,检察机关在刑事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刑事和民事审判监督、刑罚执行监督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需立法层面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各项监督权力加以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好地发挥促进司法公正、强化人权保障,推进检察制度发展和完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彭东昱 《中国人大》2011,(22):33-34
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保证依法行使审判权,正确实施法律的重要制度,对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司法实践中要求加强法律监督的诉求日趋增强。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实现重大突破,从监督方式、监督范围、监督手段等方面,强化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检察监督规定的修改成为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20.
范祥 《前沿》2002,(9):90-92
民事代理存在于实体代理与诉讼代理两个领域。民事实体代理与民事诉讼代理各自均有法定代理、委托代理和指定代理三种类型。 1991年修改后的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仍保留了这三种代理类型。认为现行民事诉讼制度取消了指定诉讼代理的观点是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