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论语》记载,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子贡问孔子:"一个乡的人都称赞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子贡又问:"一个乡的人都讨厌他,这个人怎么样?"  相似文献   

2.
孙如新 《学习月刊》2014,(21):52-54
早在2600多年前,《管仲·牧民》里就强调"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之后,孔子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人生八德,成为孔子德育思想的精髓。一直以来,孝廉在人伦国纲里占有十分重要位置。那什么是孝、廉?孝与廉、孝廉与康寿又有何关系?我们又当如何践行孝廉?就此谈点个人的浅陋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邓忠强 《学习月刊》2014,(23):54-54
《韩非子》"说林"篇中,有一则孔子遭遇谗言陷害的故事。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人才活跃。有一日孔子携众弟子游说四方来至宋国,希望能够进谏宋君,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正遇上宋国招贤纳士,一个叫子圉的大夫便向太宰(相当于后来的宰相)引见孔子。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文献学家。孔子晚年除用于教学活动外,还致力于文献典籍的整理,他编纂的"六经",对我国影响较大,特别是《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  相似文献   

5.
孙来斌  申海龙 《学习月刊》2012,(1):15-16,23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第一次公开发表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是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的标志之作,是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经典之作,也是让人常读常新、百读不厌的启智之作。重温这部世代传唱的"时代的歌中之歌",可以从历史、理论与现实三个维度展开。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干部与群众"零距离"?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德江县以爱民之心打开群众"心门",结下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7.
《论语》一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读懂《论语》,首先就要读懂这个“子曰”。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三单元文选:“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子”,在春秋时代本来是一种爵位,只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子”字也随之而降级:“诸侯———微子,箕子;诸侯之大夫———季文子,赵简子;士人———孔子,孟子;乃至于———小子,婊子”(傅斯年《与顾颉刚论古史书》)。这样看,“子”从春秋时代的一种爵位,变成一种对人的尊称,已经是一种降格。以“子曰”开头,是一种偶然呢,…  相似文献   

8.
一个政党,一项事业,一种精神。 30年的艰难求索,30年的砥砺前行,30年的改革创新,当一个落后国家蜕变为"经济巨人",一个东方古国演绎出"东方神话",一个人口大国转换为"世界引擎",由之,世人不禁一遍遍追问,为什么中国崛起的速度如此之快?究竟是谁创造了中国奇迹?是什么力量让中国始终如喷薄日出?  相似文献   

9.
张金梅 《学习月刊》2011,(18):52-54
《春秋》之"义"首在正名。《庄子?天下》云:"《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1](p1067)这是对《春秋》正名思想的最早阐述。遗憾的是,《庄子》没有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之间、诸侯内部君臣之间,整天处于打打杀杀、争权夺利之中,分不清哪是正义的,哪是非正义的。于是“孔子做《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为什么“乱臣贼子惧”,因为你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有了判断标准,孔子的笔说了算。其实何止孔子,那时侯凡是主管写史的太史官,  相似文献   

11.
写过了《回首略谈孝文化》,因为"尽孝才能尽忠";情不禁"低头再忆思乡愁",因为"爱乡才能爱国"。前不久,北京大学举办了一场"诗与海峡——余光中、朱炳仁诗会系列交流活动",大家高唱低吟,一时间"诗人兴会更无前"。几乎无人不晓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现在,又有缘读到大陆著名铜艺大师朱炳仁先生的《云彩》。记得2006年10月6日的中秋之夜,我应台湾中台禅寺惟觉长老的邀请,  相似文献   

12.
《圣经》在第25章《马太福音》中描述了"一个主人让富有的仆人更富有、让贫穷的仆人更贫穷"的故事,演绎出最原始的"马太效应"。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默顿最早用"马太效应"概括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惯性,那就是对已经成名的"显人才",  相似文献   

13.
泰囧,俗吗?     
孙仲 《新湘评论》2013,(3):61-61
一则言论日前在微博被广为转发,并引发网友炮轰: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晓苏称,超过11亿元票房的《人在途之泰》是一部典型的"三俗"电影,"低俗、庸俗、媚俗",并称这样的影片票房越高,说明的问题越大。许多网友反问:3000万人次用真金白银做出的选择,为什么得不到尊重?  相似文献   

14.
《党史纵横》2011,(10):1-1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想起一句话:有心修得百年渡。 有何"心"?拯救中华之心。"一自海禁开,外夷势跋扈",列强外夷对中国鲸吞蚕食瓜分豆剖,清朝政府腐败黑暗昏庸无能,"四万万人同一哭,天下何处是神州"?此时,"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不愿忍受奴役和压迫的仁人志士和劳苦大众在苦难中觉醒,奔走呼号奋起反抗。  相似文献   

15.
胡珊珊 《学习月刊》2014,(20):29-30
何为"烘云托月"?画月,"月不可画",用画云来烘托之,云画好了,月也就烘托出来了。文学作品中的烘云托月的写作技巧,是借助于他人他事他景他物等的描写来为间接所要写的人、事、景、物等作映衬,烘托所要着力表现的对象。《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是很重要的章节。在"三顾茅庐"之前,刘备虽然为一世枭雄,但经常打败仗。"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就一路顺风顺水起来。  相似文献   

16.
明代参议刘金在《过铜仁》一诗中赞曰:"长流碧水泛仙舟,更看丹山在山头"。2011年10月22日,铜仁撤地建市,原来的县级铜仁市更名为"碧江区",取碧江之名正是"山水合璧、碧水丹山"之意。十里画廊梦在锦江发源于中国五大佛教名山,梵净山的锦江河贯穿碧江区全境,塑造了碧江独特的景。相传,一渔夫在铜仁城内的锦江铜岩水底打捞起三尊铜铸的人像,分别为儒家的孔子、道家的老子和佛家的释迦牟尼。  相似文献   

17.
朱熹《中庸章句》明确提出"‘诚’为《中庸》之枢纽",而《中庸或问》又通过对"诚"的界定,以及通过对《中庸》第一章至第二十章"诚"的内涵分析和对第二十一章至最后一章有关"诚"的论述的概括,进一步论证了《中庸》的大义在于"诚"。朱熹的这一观点,对于解读《中庸章句》人来说,是不可不知晓的。  相似文献   

18.
周人的"五土"观念起源于远古的五方观念,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也是周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观念和周人的分封制的产物。这一观念以周王畿之地为中心,划分四方诸侯,反映了周人的国土观念。随着两周统治中心的转移,"五土"观念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妹妹的角色     
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定角色那天,妹妹到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因为我的角色!"《圣诞前夜》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你的角色是什么?""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妹妹有幸出演"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全家不知该恭喜她,  相似文献   

20.
唐剑锋 《学习月刊》2014,(11):17-17
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道: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美国亿万富翁乔治,因病久治无效,临终前,他对亲人们艰难地伸出三个手指头,气若游丝地说他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有"三件事",留下了最后的"善言"。乔治的第一句"善言":年轻时没有热烈地爱过一个人。乔治气喘吁吁地说,回首往事,从小,家人就向我灌输要刻苦学习,将来才能出人头地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