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代贵州》2013,(22):12-12
新浪财经网:贵州大病保险取得实质进展 据统计,截至目前,贵州省已有120名参保居民获得大病保险赔款累计1164.22万元,其中,单笔金额最大赔付为向一名慢性骨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及其骨髓移植提供者赔付骨髓移植费用20.39万元,并将继续支付后续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秋天,抚顺市民史先生突发脑出血,先后两次住院治疗,共发生符合医保规定的医疗费用13.3万元。面对如此高额的支出,史先生先是得到了基本医疗保险为其支付的6万元最高限额医疗费用,紧接着大病保险又为其赔付了3.4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共为史先生报销9.4万元医疗费,报销比例达到了70.7%。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8月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今年5月底,农村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已覆盖全国50%以上的县(市、区)。在试点基础上,我国将加快推进大病保险工作,完善大病保险政策措施,力争2015年全面推开大病保险工作。  相似文献   

4.
政策快递     
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不低于50%8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公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规范大病保险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严格商业保险机构  相似文献   

5.
政策快递     
《北京支部生活》2012,(9):68-68
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不低于50% 8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公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规范大病保险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严格商业保险机构基本准入条件。  相似文献   

6.
新疆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自治区、兵团互为交叉管理的现状;因此,兵地存在不同的居民大病保险运行机制。文章从乌鲁木齐地区兵地居民大病保险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差异点,思考差异形成的原因,讨论在兵地快速融合的大前提下,居民大病保险政策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8,(7)
正近年来,作为全区保险业首家保费规模突破100亿元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积极履行央企义务和社会责任,自觉肩负起脱贫攻坚神圣使命,全力参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截至2017年末,已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锡林郭勒、兴安、满洲里8个盟市服务运行13个大病保险项目,覆盖城乡居民及城镇职工近400万人。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人寿内蒙古分公司  相似文献   

8.
<正>一、理念先行,构建一套规范的互助机制工会保障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增强服务精准度,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互济是一个有效抓手。过去几年,四师可克达拉市开展了职工大病保险,2012年至2015年师市工会累计投保资金210.82万元,职工个人累计投保资金210.82元,累计参保84279人,共计投保金额421.64万元,四年来总计赔付仅96万元。有的大病职工等到赔付下来的时间需要近一年,赔付率低、赔付手续繁琐,赔付条件苛刻,经常有大病职工因为不能  相似文献   

9.
数字     
《先锋队》2013,(13):5
57个今年起,省气象局将在全省5000公里高速公路上建立高速公路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站,一期57个气象监测站已开始建设。建成后,高速公路沿线的气温、降水、风向风速和能见度等都会提前预知,为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提供保障。40万元按照省发改委、卫生厅、财政厅、人社厅、民政厅和保监局六部门刚刚下发的《山西省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2014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相似文献   

10.
<正>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201 5年底前,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群,大病保险支付比例应达到50%以上;到201 7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病保险制度,与医疗救助等制度紧密衔接,共同发挥托底保障功能,有效地防止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是辽宁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制度十周年,也是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实施三周年。省卫计委发布最新数据显示,全省参合人口从2006年的1810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1949万人,参合率接近100%;全省新农合受益农民从2006年的598万人次上升到现在的2898万人次,累计受益人口达1.75亿人次。新农合制度彻底结束了全省农民看病全自费的时代,改变了农民"小病拖、大病扛"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当代党员》2007,(12):38-40
万州区自2005年以来,资助1000多名大病患者住院就医.救助500多名贫困学生上大学。给2651名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买了保险,50余万农民进入了农村医疗保险,一个又一个新的希望被点燃。  相似文献   

13.
正黔南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全面完成"十三五"搬迁24.73万人的目标任务,完善"五个体系"建设;建立大病服务保障机制,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严格落实控辍保学、教育精准资助。3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黔南州长顺县、独山县、三都自治县、荔波县、平塘县、罗  相似文献   

14.
问:大病保险和基本医保两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答:我国从实际出发,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但功能和作用各有侧重,运行方式不同.基本医疗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层,向全体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具有覆盖人群广泛性和权利义务的对等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有益补充,具有连接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在医保基本的基础上,通过社会筹资的办法,集合全体城乡居民的力量,并借助商业保险机制,对部分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群众给予更高水平的保障,放大基本医保的保障效用.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是辽宁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十周年,也是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开展三周年。作为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我省新农合制度从无到有,从试点探索到全面覆盖,历经十年的探索实践,已经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的惠民成果,广大农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补偿,彻底告别  相似文献   

16.
《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只要基本医保报销后自付部分超过当地年人均收入,参保(合)人可再次报销,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50%。目前,多地实施方案陆续出台,从已有效果来看,患大病后报销比例明显提高,家庭负担减轻。保险公司承办大病保险提供异地结算服务2012年12月1日,青海省率先落实该指导意见,截至2013年1月14日,累计为552位城乡居民大病患者结报医疗费用,金额达  相似文献   

17.
胡才芳  宋军华 《学习月刊》2014,(18):123-123
新农合制度作为一种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新农合制度在保障大病方面存在着缺陷,必须尽快完善新农合救助机制,阻止大病群众因病致贫返贫。一、大病医疗费用的补偿途径目前,巴东县农村大病患者医疗费用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行补偿。1、实施新农合制度。新农合采取门诊统筹、住院报销的方式进行补偿,凡患终末期肾病等22种重特大疾病的参合农民,经县合管办和县民政局审批后,按规定的治疗方式发生的医药费用,实行零起付线,不受药品目录限制,在规定的医疗费用限额内新农合按70%的比例补偿,没有规定医疗费用限额结算标准的重特大病种,在年度封顶线内按照70%的比例给予补偿,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群众压力、为大病群众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4月2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进一步完善全省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问:开展大病保险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今年年初,按照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提高统筹层次,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改革要求,全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  相似文献   

19.
时话     
<正>无论是城镇居民、职工还是农民,人人都应享有医保服务。——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洛阳,考察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了解大病保险推行情况。李克强说:"大病保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是幸福的基础,生命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20.
《求是》2014,(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建设。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对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人人病有所医目标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充分认识推进大病保险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开展大病保险是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创新性举措。它从制度设计上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放大了保障效应,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