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嵩     
正林嵩,字降神(又作降臣),古长溪赤岸(今霞浦县松港街道赤岸村)人,约生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他自幼聪颖,胸有大志。懿宗咸通年(860—873年),在灵山(今福鼎市太姥山东)搭建草寮读书,刻苦攻读,博通经典,成为饱学之士。僖宗乾符二年(875年),跋涉千山万水,远赴都城长安应试。所作《王者之道如龙首赋》策论,因立意高远,词采隽永而考中进士,誉满京师。自唐神龙至后唐天成的223年问,今福州、宁德两地仅有的36名进士中,林嵩是继"开闽进士"薛令之后闽东  相似文献   

2.
李群玉是湖南在历史上名见经传的第一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生于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约死于唐咸通元年(公元860年)。由于他们出身卑微、仕途不显,未为当时所重,直到死后四十年,即唐昭宗光化三年(公元900年),才追踢进士及第。 《全唐诗》共收李诗三卷(卷五六八——五七○),凡二百六十三首。另外,还有些散佚的,如《唐人选唐诗(十种)·又玄集》所收《感旧》,《唐诗别裁》所收《送进士苗纵归紫逻山居》、《送李斐评事》二首等。历来认为他是一位出色的擅长抒写羁旅愁思的诗人。  相似文献   

3.
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又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因排行第七,故又称柳七。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永是我国词曲史上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开拓者,他转变词风,用俚语入词,使词从上层社会回到市井里巷中,对词的形式的发展和词的艺术表现手法都作出了贡献。遗作有《乐章集》,集中除少数当时流行的小令外,绝大多数是长调,而且有不少是他创制的。他写的《雨霖铃》就是柳词艺术风格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全词云:  相似文献   

4.
<正> 一、“黄陂古属黄国”辨由刘昌绪修、徐瀛纂的《〔同治〕黄陂县志》(十六卷附图一张,清同治十年〔1871〕刻本):“〔黄陂〕春秋隶黄国”,柯昌泗《今县释名》、张群《湖北县改概况》,《考察黄陂县各种概况及整理意见书》(县长丁铮域,1934年2月)等等,都有类似的说法。此之前的明嘉靖《黄陂县志》(十五卷,清杨延蕴纂修),没有去翻捡(嘉靖志湖北省图书馆有抄本、康熙志黄陂县志办公室已买回胶卷)。黄陂县志办公室的编纂者,坚持以同治志为准,今特辨于下。古黄国,即周封之封国。《春秋》桓公八年(前704)《左传》云:“八年……夏,楚子〔楚武王熊通)合诸侯于沈鹿〔今钟祥县东六十  相似文献   

5.
正说到臧梦解,知道此人的很少;但说到"德才兼备"这一成语,可谓妇孺皆知,这是今天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查"德才兼备"一语,最早出现于《元史》。《元史·臧梦解传》云:"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说的是臧梦解德才兼备,大家都推荐他到重要岗位任职,以发挥其蕴含的才德。臧梦解是浙江庆元人,字应元,号有吉。南宋末年,臧梦解高中进士,他本能在政治上一展身手,但第二年蒙古人即攻占了南宋都城临安  相似文献   

6.
正陶元淳(1646年—1698年),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考中进士,六年后,朝廷任命他去昌化(今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担任知县。当时昌化兵乱频繁,县府册籍全被烧毁,一些豪强趁机霸田占地,百姓只得外出逃荒,城中居民不满百户。如何减轻民众负担,使失业流  相似文献   

7.
正《全唐诗》中收有莒县人庄若讷一首诗,名曰《湘灵鼓瑟》,作者身份是"天宝进士"。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卷九,记载天宝十年(751)进士科录取了20人,其状元是李巨卿,庄若讷在其列,与钱起是同年。所以,蘅塘居士编、陈婉俊补注的《唐诗三百首》在钱起名下说"钱起……天宝十年赐进士第一人"就有问题了。因为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卷九引《困学纪闻》说:"钱起名在第六"而不是第一。天宝十年登第的这位莒县籍进士庄若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收存有宋代一部著名的中型类书——《海录碎事》,编纂者为福建瓯宁县(今建瓯市)人叶庭珪。叶庭硅,字嗣忠,政和五年进士。宣和年间任冀州武邑县丞,在宣和四年的燕山之役中,他忠于职守,“三部军饷,一粒不失”。后,转知饶州德兴县,靖康之难时,张邦昌伪诏至,不肯拜。建炎初,知福州福清县。福清濒海地困,民多业盐。庭珪关怀民生,创增盐钱,民获其便;他还  相似文献   

9.
《春秋》1996,(3)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郑板桥在潍县任知县时,写的《明志》诗。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早年家贫,在扬州卖画为生,乾隆六年(1742年)即他49岁时被任为山东范县(今属河南)知县,5年后改知潍县,在潍县做了7年官。  相似文献   

10.
秦观(1049—1100年),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省)人。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以苏轼之荐,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绍圣年间,屡遭贬谪,仕途坎坷。秦观深受苏轼爱重,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工于诗词,而以词的成就最大,是北宋词坛上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作有《淮海集》和《淮海居士长短句》。他的词语言淡雅,音韵优美,运意含蓄,耐人回昧。但题材较窄,多涉男女爱情和对本人不幸身世的哀愁,感伤色彩浓厚。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他的《浣溪沙》词:  相似文献   

11.
正杨抡籍贯虽是云南,但是他长期生活在金陵,其与古琴谱之缘也就是很自然之事了。并且,在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琴界,杨抡还是"琴歌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杨抡辑《真传正宗琴谱》(又名《太古遗音》),后又加入《伯牙心法》作为后编,是明代三大琴歌曲谱之一,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杨抡,号桐庵,又号鹤浦,明云南鹤庆府(今鹤庆等县)白族人。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载,杨抡是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举人第42名、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  相似文献   

12.
崔护的“人面桃花”故事出自唐孟的《本事诗》。其大意如次 :博陵崔护 ,清明日游城南 ,得居人庄 ,扣门久之 ,有女子问谁耶 ,以姓字对曰 :寻春独行 ,酒渴求饮。女以杯水至 ,独倚小桃 ,意属殊厚。崔辞去。来岁清明 ,忽思之 ,径往题诗扉曰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祗今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数日复往 ,闻其中哭声 ,问之 ,有老父曰 :“君非崔护耶 ?吾女自去年恍惚 ,若有所失 ,及见门扉字 ,遂病而死。”崔请入哭之 ,尚俨然在床 ,崔举其首枕其股曰 :某在斯 ,某在斯。须臾开目 ,半日复活。老父大喜 ,以女归之。它影响大、…  相似文献   

13.
<正>古道与文明,这是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南华被称为道路博物馆,这应该有自己独特文化内涵和历史印记。据光绪《镇南州志略》记述:镇南(今南华)在战国时已属滇国。《汉书·西南夷传》目:"秦时,使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括地志》云:"五尺道在郎州。"考郎州,即今云南县地,镇南去云南县(即今祥云县)不远,秦时应已通道、置吏。  相似文献   

14.
《新东方》2016,(2)
<正>吴典(1740-1789),字国猷,号学斋,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府城人。自小颖异,15岁中秀才,1765(乾隆三十年)中举人,1769(乾隆三十四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参加《四库全书》编修。1786-1789年任琼台书院掌教。一生行善,为人传诵。编修《四库全书》,出任琼台掌教乾隆时期,清帝国国力强盛,乾隆皇帝要编纂一部比明代《永乐大典》更加完备的《四库全书》,吴典一生除了尽心编纂《四库全书》,还出任琼台掌教,为国家培养可用之才。  相似文献   

15.
<正>张咏(946—1015年),濮州甄城(今属山东)人,为官清廉惠民,深受百姓爱戴,和赵普、寇准并列为宋初的三大名臣。《宋史》记载,张咏年少时不拘小节,即使生活贫困、地位低下、离家在外,未尝觉得低人一等。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濮州推举进士,众议首先推荐张咏。当时郡内有位名儒张覃未被选中,张咏深感内疚。于是他便致书郡府,推荐名儒张覃为首,自己为第二。他的谦虚受到郡  相似文献   

16.
大历五年(七七○)春,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四月,湖南兵马使臧玠杀观察使崔瓘,据潭为乱。杜甫携家避乱入衡州(今湖南衡阳市)。随后,他又携家乘船离衡州溯耒水而上,拟赴郴州(今湖南郴县)投奔其舅崔伟。至耒阳(今湖南耒阳县)境内的方田驿,值江涨,即在此停泊半旬(五日)不得食。耒阳聂令闻讯,即驰书慰问,并送来牛炙白酒。老杜后曾从陆路去离方田驿四十里的县城拜访聂令,并面呈此诗致谢道: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豪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贬谪巴山楚水间20余年。诗人曾多次经过洞庭湖,写下了《望洞庭》、《洞庭秋月行》、《君山怀古》等著名诗篇。关于这几首诗的系年,卞孝萱先生的《刘禹锡年谱》定为诗人贬谪朗州期间所作。不少新出选本一般都同意此说。笔者对此尚有不同看法,试略陈管见。 关于《望洞庭》、《洞庭秋月行》两诗的系年,我认为不是作于贬谪朗州(今湖南常德市)期间,而是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由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刺史转授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途经洞庭湖所作。这是刘禹锡最后一次经过洞庭湖。这次途经洞  相似文献   

18.
章学诚(1738-1802年),字实斋,号"少岩",浙江绍兴府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年间进士。他不仅在史学、目录学、校雠学等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方志学上的贡献也十分突出,被梁启超称为我国的"方  相似文献   

19.
《前进》2020,(9)
正韩非(约前280—前233年),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人,后人尊称为韩非子,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师承荀子,却最终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时又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其著作《韩非子》,共55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出其极具功利主义色彩的事功思想。他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春秋》1996,(4)
《中国名人大辞典》载:张起岩“博学有文,善隶篆,中延祐进士首选(状元)。历迁侍御史、燕南廉访史。博击强豪,不少容贷。修辽金宋三史。据理窜定。深厚醇雅。理致自足,卒谥文穆。有《华峰漫稿》、《华峰类稿》、《金陵集》。”张起岩,字梦臣,祖籍济南,后客居肥城,1315年(元延祐乙卯年)考中进士,中延祐年中状元。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