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第五次<选举法>的修改,我们依然看到我国选举法存在的很多问题,这与我国的现阶段的国情相适应的,我们应该不断地在实践中完善我国选举法,跟上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关于进一步完善选举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所称选举是广义上的,既包括人大代表的选举,也包括人大对其他国家机关领导人的选举。文中不仅涉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也涉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有关选举的法律规范。我国自1995年修改并施行选举法和组织法以来,民主政治有了进一步发展。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问题,其中有些或多或少地与选举法的不完善有关。笔者认为,要使选举真正成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形式,选举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进一步的完善。 一、明确规定竞选制度 现行选举法一个明显的不足是缺少有关竞选的规定。按现行…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社会》2010,(4):12-13
3月8日上午和下午,陕西代表团分别召开全团会议和分组会议,对选举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审议。代表们积极发言,一致认为修改选举法对于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平等选举权,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发展,是建设高度民主的重要环节之一。选举制度的具体内容由选举法以及其他有关选举的规范性文件所规定。1953年2月,我国第一次颁布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1979年7月,经过修订,我国颁布了新的现行的选举法。同原来的相比,新选举法在社会主义民主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新选举法将直接选举扩大到县,这是一  相似文献   

5.
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选举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部选举法。这部选举法是在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颁布的。  相似文献   

6.
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选举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正,并对贿选予以法律界定。这是我国选举制度逐步完善的重要标志。正确认识贿选,并对贿选行为依法予以制裁,对于正确贯彻执行选举法,维护法律的尊严,保障选民和代表的民主权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从代表名额分配和选举程序等方面对选举法作了一系列修改完善,其中最重要也最引人注目的是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和保证基层人大代表的名额。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发展,是我国人权事业的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8.
被选举权、竞选正当性与竞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追求形式正义转向追求实质正义,是选举法的前进方向。选举法能否实现这个升华,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候选人的被选举权。如果只把被选举权规定为被选举资格,那么,候选人就不可能成为选举法律关系的一个主体,选举因而必定缺乏合意。只有承认被选举权是被选举资格与竞选权的统一,并着重确认竞选权的一系列内容,选举法才能保障选举的实质正义。顺应我国选举实践的民主呼唤,采用被选举权着重指竞选正当性的学说,改革我国选举法对被选举权的定位及相应规定,是我国选举法改革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把“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正式写入选举法,这是完善我国选举制度的标志性事件,必将进一步增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迈出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优化人大代表构成,逐步克服“官员”代表、“老板”代表偏多,基层一线代表偏少的现象,去年选举法第五次修正依法增加规定:各级人大代表“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基层代表,特别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选举法第六条之规定)。今年,新一轮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同步换届选举工作将陆续拉开帷幕,新选举法将首次“落地”付诸实践。实践中。我们将如何界定基层代表以及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身份呢?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选举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选举制度。1979年,我国公布了新《选举法》,对若干具体选举制度作了改革。  相似文献   

12.
周其明 《法律科学》2005,23(4):58-63
选举法历来是关乎民主和法治最重要的法律之一,选举是一国民主和法治的标尺。我国立法机关理应全面审查现行选举法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全面的修改。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以下简称选举法),修改后的选举法增加了直接选举中的预选程序。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选举法作去狭义地理解.而应当从它的功能、作用及其民主政治意义上来理解、研究和掌握运用。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社会》2010,(4):13-15
专家指出,修改选举法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将成为我国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历史性进步。  相似文献   

15.
笔者认为,确定代表名额应该以户籍人口为基数. 首先,从选举法立法原意来看,我国选举法于1953年制定,1979年重新修订.1979年选举法条文共有22处提到"人口数",依据当时中国户籍管理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那时正处于改革开放之初,还没有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区分之说.很显然,1979年选举法所规定的"人口...  相似文献   

16.
曹众 《江淮法治》2012,(5):16-17
2010年3月14日,顺应时势之变的选举法再修后施行。约一年后,我国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启动,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7.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分别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选举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的决定”、“关于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时间的决定”。选举法是关于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选举、监督和罢免制度的重要法律;地方组织法是关于我国地方政权制度的重要法律。尽管两部法律此次修改的条文并不多,但却是循序渐进、稳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立法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关于修改我国选举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已分别于1982年12月10日和1986年12月2日作了若干修正。这些修正基本上适应了我国当时的社会现实的需要。但是,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迅速发展,《选举法》的一些规定已不能适应我国当前乃至今后很长时期内的形势发展的需要。修改、完善《选举法》的必要性已逐渐为我国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所共识,其呼声不断高涨。  相似文献   

19.
近日。河南省潢川县人大代表李万均事件,引发媒体关注。关于李万钧异地当选潢川县人大代表是否合法的问题?业内意见不一。有人认为,选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人大代表没有户籍地限制,异地当选人大代表不违法;也有人认为,虽然选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异地当选人大代表的合法性没有明确否定,但是透过选举法条款和相关规定,异地当选人大代表必须完善相关程序才行,否则就违规。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优化人大代表构成,逐步克服“官员”代表、“老板”代表偏多,基层一线代表偏少的现象,去年选举法第五次修正依法增加规定:各级人大代表“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基层代表,特别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选举法第六条之规定)。今年,新一轮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同步换届选举工作将陆续拉开帷幕,新选举法将首次“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