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解决我国当前重大现实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必然选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通过继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发挥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力量,发挥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发挥媒介的效用等多种途径,还要注意防止"慵俗化",要在保证内容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要重在建设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系统工程。邓小平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理论学习和理论传播方面,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篇章,对推进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声平 《法制与社会》2011,(35):238-239
高等院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卓有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高度重视载体创新与方法创新,努力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因此,必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实现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以及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的重要源泉,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不竭动力,是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道路的重要法宝。在新起点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进而不断提升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客观需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明确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三化的辨证关系,以三化的互动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把握重要的基础手段和方法,以理论的发展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索理论传播普及的基本路径,以思想理论的日益通俗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吴永辉 《法制与社会》2012,(28):159-16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能性问题探讨的是随着时代条件的转变,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大众中普及的可能性问题.从理论根源上讲,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究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的追问.只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得实践品格是来自于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相统一,才能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能性问题做出理论的科学说明.  相似文献   

7.
刘奕  谭钧  李书巧 《法制与社会》2011,(13):231-23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泛滥,理论研究的不足及宣传教育的低效,造成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阵地的缺失,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马克思主义活力的不足,成为了当前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境遇.因此,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研究,是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胜利,毛泽东思想也取得了良好的大众化效果,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与中国人民大众思维模式相交融合并不断丰富发展,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广泛意义上的指导,它是普遍认同、普遍应用和正面指导效果三者交融互摄、彰显其普遍性的一体化过程.本文认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战略性工程,因此这一过程必须有路径的优化选择,而"以人为本"的推进路径是具有可推广性的.  相似文献   

10.
卢文忠 《法制与经济》2013,(10):102-103
马克思主义文献是记录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物质文本和信息载体。马克思主义文献的"新营销模式"是政治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满足执政体系和社会大众需要的实践形式,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贾茜 《法制与社会》2013,(20):136-137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新时期、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能否继续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指引我们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全面胜利,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结合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时代主题的转变,科学地认识当今中国国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融合并使之发挥重大指导作用的关键。本文旨在解读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十八大报告中的体现及其指导作用、以及我们该如何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要义使其成为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行动指南等三个方面来审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一直在进行。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凸显,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现阶段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为现实、最为紧迫的任务。本文在分析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原因、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提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有效措施: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必须要研究当前法治实践中产生的各种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是否正确必须要用当前的法治实践来检验。  相似文献   

13.
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的学校,是研究、学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阵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党校因其地位、性质、职能的特殊性,应该发挥自身优势,起到其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解放思想中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继续深入解放思想,对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法律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的长期任务,也是一项基础工程,有多方面的工作要做。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要发挥我们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在探索教育新路、取得教育实效上下功夫。当前,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着重抓好六项教育。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在政治上的基石。要深入抓好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共产党执…  相似文献   

17.
《学习时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说 《学习时报》8月7日刊登该报评论员沈宝祥的文章《论理论创新》。文章说,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增添新内容,进入新境界。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章指出,为了推进理论创新,就要培育有利于理论创新的氛围,要形成民主讨论的空气.探索研究的空气,平等探讨理论问题的空气,鼓励和支持人们讲真话。说大话、说空话、说套话,直接违背理论创新,轻…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不仅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和中坚力量,而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广的践行者和示范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然要求不断的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新途径:着力探究党组织统一"领导机制"、课堂理论教学"创新机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实践机制"与大学生社团组织"宣传机制"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渗入模式,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全面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使之内化为自我意识,另一方面引领大学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使之外化为自觉实践。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情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同存在促进和反制作用,其促进作用表现在,网络舆情丰富和拓展了大学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途径,提高了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了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大学生由被动接受马克思主义向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转变。网络舆情的传播方式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同存在一定的反制表现在,网络舆情容易导致大学生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主体性地位的缺失。研究其双向性,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其认同,是为避免其反制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处处彰显着开放性的宝贵品质,因此,我们要高度关注这一特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弘扬时代精神,推进实践和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