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传统意义上,人权责任的承担主体是国家,人权理念的最初立意就是预防公权力对公民个人和公民社会的侵犯。然而,随着人权责任的不断深化与拓展,加之国家能力与权利诉求之间存在的紧张关系,在全球化、民营化与社会组织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考量,人权责任的承担主体也正在迈向多元化,企业人权责任和社会组织人权责任均须加以强调。绝对的国家中心主义在人权义务理论中或已难以为继,应当在并不降低、甚至加强国家责任的同时,将市场与社会的其他主体也纳入关注视野,正视其所应承担的人权责任。  相似文献   

2.
公司社会责任是对传统公司功能——股东利润最大化的一种修正。公司社会责任旨在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在尊重公司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提出公司应对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负有相应的义务。公司社会责任自提出起,争议一直不断。带着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思考,笔者尝试从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概括认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依据、公司社会责任的相对方和承担者、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途径等方面阐述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认识,以此表达对公司应承担社会责任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公司社会责任:性质、内涵及其激励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对社会的影响逐渐加大,公司应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时代呼声,我国公司法亦作出相应规定。公司社会责任包括公司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二者是一个变化的、可转化的、具有时代背景的概念。公司是社会各种利益的聚焦点,除了股东利益之外,公司应当对职工,消费者,债权人,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者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应培养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在微利时代的背景下,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成为了公司占据市场的一个重要经营战略,树立起既弘扬股权文化又彰显公司社会责任,二者互为促进,交相辉映的公司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司社会责任的重新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社会责任中的公司应作广义理解,将各类公司、企业、分支机构均包括在内。公司社会责任中的社会应指公司对一般社会公众的责任,可以具体体现为公司对利益相关者承担的责任,利益相关者包含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公司社会责任中的责任,在形式维度上,既可以表现为法律责任,也可以表现为道德责任;在内容维度上,公司社会责任除公司环境责任、劳工责任等之外,公司经济责任也是公司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李敏 《法制与社会》2013,(19):90-91
现代公司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还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对股东、员工、消费者、政府、社区以及环境等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我国新公司法第五条规定了公司的社会责任,该规定对立法和司法都是有指导意义的。我国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并借鉴发达国家公司社会责任制度,从而不断完善公司社会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6.
鼓励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法的核心原则之一.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多赢共享的公司利益共同体,我国公司法修改应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制度设计进行全面升级改版,具体建议如下:扩大参与公司治理的利益相关者范围,鼓励职工持股计划;引进商业判断规则,授权董事会和管理层善待利益相关者,寻求利益相关者最大利益公约数;允许适格利益相关者提起公司决议效力瑕疵之诉;若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则应遵循人权和基本自由优先、公益优先、法律义务优先、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贡献率互成正比和鼓励公司全面承担社会责任五项原则;采取抓大放小的差异化公司社会责任立法政策;运用市场化手段鼓励公司善待利益相关者,促进社会责任投资和消费;确认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法定义务,统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规则,允许独立第三方开展公司社会责任认证和评级.  相似文献   

7.
梁晓春 《政法学刊》2008,25(2):52-55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要求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应承担其应尽的社会责任以保障基本人权和劳工权利。考查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及相关国际法律文件的规定、实施及影响,相较于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并非高不可攀的道德苛求,只要我国建立起规范、明确的约束体系,切实实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工权益得到切实维护,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也就基本达到了。  相似文献   

8.
公司社会责任是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有机结合的责任体系。公司的捐赠行为是公司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是具有一定道义特质的公司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新《公司法》明确了公司在进行赢利活动的同时要承担社会责任。在结合实践中公司捐赠暴露出的法律问题,从公司治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等入手,进一步完善公司捐赠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现代公司在以营利最大化为首要目标的前提下 ,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与其追求营利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从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理论分析 ,承担社会责任也是现代公司不可回避的义务 ,它同我国传统的“企业办社会”有本质不同。我国应从立法、政策和舆论等方面构建公司社会责任的约束、激励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艳英  张胜魁 《河北法学》2005,23(12):140-143
公司不仅要为股东营利,而且要对社会承担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正确处理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营利性之间的关系是界定公司社会责任含义的关键。公司社会责任理论是对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理论的修正和补充。我国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司社会责任立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1.
石守斌 《政法学刊》2009,26(2):55-59
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在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所负有的保障利益相关者利益不受损害的社会义务以及违反此种义务而承担不利后果的法律责任。强化公司社会责任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政治、法律和时代价值。我国需要从加强立法、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构建多层次监督网络、增强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动性以及增强利益相关者的维权意识等路径来强化公司社会责任,使公司能够真正担负起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邓可祝 《行政与法》2010,(2):105-108
公司的环境责任在不同的语境下意义不同。一般包括公司的环境道德责任、公司的环境义务责任和公司的环境后果责任几个方面,不同的责任形式对公司的要求是不同的。我国目前在公司的环境责任的实现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该从加强公司环境义务体系建设、加强行政执法和环境司法、促进环境道德责任建设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吴东燕 《政法论丛》2012,(2):116-123
公司社会责任在本质上不是个严谨的法学术语,而应隶属社会学范畴,与个人社会责任相呼应,内容包括对于股东之外的、与公司密切相关的主体的社会性义务承担。公司社会责任的有无与公司本质的认定密切相关,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应维持公司的营利性本质,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须在不违营利性的框架内运转。结合对公司社会责任规制的比较法考察,我国公司社会责任规制问题的合理进路是外部引导督促与内部优化改善相结合,促使公司在接纳社会责任思想的前提下主动承担社会性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从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之勃兴着手探讨该理论的价值内涵及正确的价值导向,为企业社会责任之道德责任、法律责任的践行奠定正确的理论起点。针对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之法律责任目前的立法状态分析司法介入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的可能性及面临的几大难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构想以期待学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向司法领域的延伸。  相似文献   

15.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相关者”治理就是要让所有通过专用性资产的投入,而为企业的财富创造做出过贡献的产权主体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中。“公司所有者”理解的更新,人力资本因素地位的提高,社会契约理论,管理的伦理道德化及社会本位思潮,是“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产生的理论基础。比较国际上几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较符合我国的法律选择。“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法律价值是社会正义和经济民主,“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与公司的社会责任有很多相似之处,然而利益相关者内涵更加明确。“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并不是最完善的,它只是在诸多的公司治理模式中的一种,但它顺应了世界范围内的公司治理模式从单边治理走向多边利益主体共同治理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胡田野 《政法学刊》2008,25(2):45-51
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对社会、环境和雇员、消费者、临近社区等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欧盟国家对公司社会责任争议不大,其公共政策的方方面面都在积极落实公司社会责任。我国新公司法第五条规定了公司的社会责任,该规定对立法和司法都是有指导意义的。我国应完善公司社会责任的强制性规范、任意性规范与倡导性规范,更要完善公司社会责任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伍洲 《行政与法》2012,(7):121-124
苹果公司供应商联建科技使用有毒化学原料正己烷导致百名员工中毒的案例引出一个法律难题——间接职业伤害主体的责任问题。本文从"毒苹果"事件提出的法律问题、职业伤害间接责任主体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依据,以及间接责任主体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职业伤害间接主体应承担扩大的企业社会责任;间接责任主体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应从企业自身监督、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及政府监管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beyond law”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enterprises beyond the mandatory obligations by force of law but in line with social values and expectations. Indeed, the legal norms on such kind of responsibility are “soft law”, which mainly incorporate social values and expectations in corporate business behaviors and governance structure, so as to realize corporate “self-regulation”. By protecting the substantive and procedural rights of stakeholders and improving their negotiation power, the “soft law” aims at realizing the spontaneous confrontation and balance of the market, and the corporate reputation mechanism and the functions of NGOs adds much to the performanc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e Zhaodan, Economics Doctor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mostly focuses on Law and Economics. She has published six research articles in the academic journals of China.  相似文献   

19.
建立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有助于减轻困难群体的经济负担,有效保障其诉讼权,还能加强对司法鉴定机构的指导和监督,促进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进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司法公正.通过对我国部分地方制定的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的规范分析来看,主要是对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主体、方式、类别、程序、经费补贴进行了规定.但现有的司法鉴定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