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包容性耦合是认识非公企业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内在逻辑的全新视角,以包容性耦合为旨归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非公企业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良性互动,要以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协调为基础,实现非公企业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组织互构;要以区域化党建为平台,实现非公企业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平台互构;要以网络资源整合为基础,实现非公企业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信息系统的互构;要以相互学习为机会,实现非公企业与街镇基层党组织的人员交流机制互构;要以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目标,不断促进非公企业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激励机制的互构。  相似文献   

2.
“流入易融入难”已成为城市流动人口社区治理面临的重要挑战。流动党支部与社会组织互嵌互构为强化基层政府与流动人口的联结,促进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提供了平台和载体支持。流动党支部与社会组织通过主体、行动和功能互嵌加强了组织间的连带关系,各类行动子群的内聚性得到提高。中心行动子群及其关系网络相互构建,细化了社区融合治理网络,扩大了流动人口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覆盖面,增强了组织支持力度,促进流动人口全面融入。基层政府应通过强化嵌入式治理,加强党建带群建,完善组织间互嵌互构协作机制,嵌入数字化技术方法,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等方式推动流动党支部与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区融合治理,推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单位制的解体以及社会自主性的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脱嵌"和基层党建的"悬浮化"问题同时浮现出来,将这两大问题统合起来进行解决,实现基层党建的去"悬浮化"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再嵌入,成为新时期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逻辑,它涉及多层次的治理网络,多种形式的议事平台以及正式、非正式合作机制的构建等多个维度,这些探索的目的是实现嵌入式引领与有效治理的统一。围绕治理在何种理念上展开、治理依托哪些主体参与、治理需要哪些资源以及治理在何种机制上运行,按照类型学的划分,可以将新时期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分为价值引领式治理、平台搭建式治理、资源整合式治理、机制保障式治理等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层次分明、互为补充,共同展现了新时期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4.
城市基层治理的有效性关系到党和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与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而现实中却存在"行政有效、治理无效"的问题。观察我国基层治理实践,由于基础性权力的"嵌入"视角整合了社区发展轨迹和治理现代化转向,因而其成为探讨城市社区如何实现有效治理的重要分析范式。研究发现,以行政权力为表征的基础性权力和社会权力的双向嵌入、沟通对话及二元互构,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中的主体参与、决策制定和集体行动的有效性。但是,基础性权力的"振荡"变化也可能导致行政过度干预或治理失序无效。因此,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应坚持"让民作主"的治理理念,适时调整基础性权力的强弱运行,并注重对社会权力的培育和推动,以使两者在彼此互动中走向共生互强。  相似文献   

5.
正牡丹江市各县(市)区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基层和人民群众中,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加强、不断进步,社会治理有序推进、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了互通互融、互促互进的良好格局。一、做法成效强化核心引领,构建了区域化的组织体系。树立全面统筹、整体推进的工作理念,坚持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促进社会治理全面进步。一是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普遍推行"大党委"制,以基层党建工作为统领,将基层辖区内各级各类党组织特别是"两新"组织全部纳入大党委管理,协调推进辖区各项服务事项、治理措施,推动传统基层党建与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建有效融合。二是推行党组织  相似文献   

6.
正石家庄市委组织部紧紧围绕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城乡社区治理的安排部署,以培育发展"红色社区社会组织"为发力点,着力破解基层治理体系不完善、治理能力不够强等问题,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城市基层党建迈出坚实步伐。坚持党建引领根植"红色基因"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育"优红色基因。鼓励支持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党员、退休党员干部担任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把符合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骨干培养发展成党员。  相似文献   

7.
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实现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重要路径。部分基层党组织缺乏组织力、领导力,街道与社区等社区治理主体职责界定不明晰、治理载体单一,导致以党建推动社区治理制度向效能转化存在困境。天津市“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模式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明确街道与社区作为社区治理“主战区”、强调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主体责任、坚持治理重心下沉,有效推动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新时代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必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基层为主体、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以制度为保障,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质和一大优势,加强和创新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为此,成都市委坚持"党建统领、体制破题、发展治理、做活社区"的总体思路,以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作为城市转型的着力点,在理顺党建引领城乡社区治理的领导逻辑、创新党领导城乡社区治理的各类平台、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与基层社会公共空间等方面积极探索,其突出亮点与特色就是破解了超大城市治理中的基本问题——活力与秩序的矛盾,从而实现了党组织对社区治理的有效领导,并推动成都乃至四川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建设,极大提高了城乡社区治理水平,走出了一条党领导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新路。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道路,也是新时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抓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城乡社区治理不断发展的基础保障。文章运用社会学的微观分析视角对当前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发展治理进行实证研究,以此揭示新时代党与社会组织在实践中互动的深层逻辑。研究发现,党不仅能够增强社会组织的政治合法性、扩展其资源渠道,而且还能够通过政党统合赋予社会组织负责人政治身份,凭借更高的政治平台可以进一步增强合法性和整合资源,从而使社会组织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组织的角度提出了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立峰  潘博 《求实》2020,(2):26-36,M0003,M0004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是党中央强化基层党建、推动基层治理的重大战略部署,亟待学术界予以研究和回应。城市基层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社会整合功能,通过利益整合、结构整合和价值整合达成稳固党的基层政权、提升社区可治理性和强化社区凝聚力等目标,以此实现政党领导和治理绩效之间双向促进的良性循环。城市基层党组织应当以社会整合为着力点,从以推动利益协调和红色网格建设强化党组织权威、以形塑家庭关系和公益网络培育横向合作关系、以培育文化共同体和议题设置能力提升传播有效性等方面来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行政与法的关系问题,是行政法的核心问题.本文对行政与法关系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对行政与法关系的定位进行了探讨.提出行政与法不应是消极对抗的关系,而应是积极合作、良性互动的关系.法与行政不应该成为敌人,而应该成为朋友,法律能够和应该做的贡献应是创造而不是破坏;行政在运作过程中,应该守法与自律,在"法律空白"地带和法律有漏洞之处,行政要兼顾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要以实现公益和私益的最大化为宗旨发挥其能动作用,并推动法律向健全和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乡镇改革与职能转变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乡镇改革与职能转变方面,除了乡镇本身的机制外,外部环境和条件已凸现为主要矛盾。因此,要很好地研究其外部环境和条件系统优化的问题,切实改善乡镇干部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纪念邓小平同志为《党的文献》杂志题写刊名暨该刊创刊20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央文献研究室,对各位来宾,对长期以来支持《党的文献》杂志工作的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广大读者和作者,对曾在《党的文献》编辑部工作过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4.
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实效 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就是要通过扎实的教育培训。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途径:科学确定培训目标;合理设置培训内容;有效择用培训方式;着力健全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干部具有道德人、组织人、政治人、经济人四重属性,四重属性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建设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理想信念建设过程中,要正视党员干部属性和特征的多样性、复杂性,防止简单化、片面化、极端化;多管齐下,抓常、抓细、抓长;辩证分析思想建设无用论、制度万能论、高薪养廉论、两面人论等似是而非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6.
面对党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转变,党政干部教育培训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为主的目标应提升到干部能力全面培养的新平台上。这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和历史的发展趋势。开创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新路,是党政干部教育培训的一场变革,要实现新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系统阐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丰富的内涵.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既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又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同时,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就是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要逐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在此意义上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作为和谐社会观的根本问题,则集中反映了和谐社会观的深刻矛盾、现实诉求与当代实践。  相似文献   

19.
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在社会政治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和谐党群关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要求。我国党群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但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党群关系和谐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和提高党的执政效能等方面探索构建党群关系和谐发展的路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保护低收入者权益 缩小贫富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贫富差距已到了非正视不可的地步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产生贫富差距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政府的责任,是利用宏观政策进行有效调控,只有保护好低收入者的权益,缩小贫富差距,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使全体民众都看到发展的希望,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温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