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的辩证法批判改造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现实观念和主体观念,<资本论>的辩证法完整地展示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涵:通过发现社会历史的内在矛盾,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确定现实;以把握现实为"钥匙",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叙述总体历史的矛盾运动过程.现实原则与历史原则相统一是马克思辩证法的灵魂.马克思的辩证法作为科学的方法论是其自由学说的理论内核,自由是社会历史科学的最高命题,马克思的辩证法是社会历史科学方法论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思辨的形而上学在本质上是唯灵论的:一是把现实世界抽象为精神实体,精神实体统治着现实世界;二是以理性的精神原则来阐明社会的普遍利益,从而造成普遍利益与私人利益冲突基础上的社会公共生活的虚幻性。马克思恩格斯揭露了宗教、政治以及经济唯灵论"抽象"背后所隐藏的现实的物质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其通过对思辨哲学的批判,把思辨哲学的无人身的理性还原为现实的人,继而把无人身的纯理性的运动还原为现实的人的现实的活动,最终把虚幻的普遍的利益还原为现实的人的现实的活动基础上的利益关系,从而勾勒出唯物史观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存在的基础及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5,(3)
《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成熟,但《形态》中把唯物史观的前提界定为"现实的个人"而非物质生产,这一方面基于马恩批判对象话语的相似性,另一方面基于马恩理论话语的现实背景。"现实的个人"包含了对"现实"(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现实进程)的关注和对"人类社会"的双重关注,搭建历史主体与历史活动的桥梁。马克思恩格斯从物质生产实践角度理解历史矛盾,在历史本质矛盾中思考"现实的个人"的解放意义,实现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看来,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诸个体存在。现实的诸个体就是以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建立其社会关系,实现共同活动的。由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关系就是交往形式与个人的行动或活动的关系,所以现实的人类历史也就是诸个体共同活动方式发展的历史。通过对不同阶段现实的诸个体共同活动方式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个体与类由双重遮蔽、矛盾凸显到斗争解决的过程中,群体始终是缓和个体与类矛盾,表征诸个体产生联系、获得发展的现实承担者。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启示我们:由世界历史性的诸个体相互联系直接构成的整体,才是真正社会化的人类、真正的自由人联合体。  相似文献   

5.
《探索》2015,(5)
唯物史观最显著的特征是发生了日常生活转向。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以人的日常生活和感性活动为基础,实现了从观念史观、英雄史观到群众史观的历史观变革。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人的一切行动都同需要、利益相关,同人的价值观念相关。作为新历史观的唯物史观蕴含着一场深刻的价值观革命,"民主"和"平等"凸显社会主义本色。  相似文献   

6.
叶子犀 《世纪桥》2010,(11):54-55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其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透露出马克思哲学中的自由精神。马克思哲学中的辩证法可上溯到黑格尔,但同时我们将黑格尔哲学定性为唯心主义,因而忽略了其哲学理论中的自由之维。实际上,黑格尔哲学中的自我意识或绝对精神,并不是一个绝对抽象的、脱离人与社会的主体,而恰恰是社会的产物,是现实的自由的精神力量。而"以人为本"的自由理念与黑格尔哲学中的自由精神是有一致性的。本文将从理论上澄清黑格尔哲学中的自由内涵,以此加深对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自由精神的理解和领悟,同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阐发这种自由理念的现实意义,让大学生真正地建立起科学的、以人为本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即把“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当作其理论的出发点,通过对现实的个人的主体价值活动的考察分析,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性,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人自身,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相似文献   

8.
秦慧源 《唯实》2012,(11):34-38
长期以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被认为是"只有宏观,不见微观",是宏大叙事的代名词。事实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蕴含着双重维度,是以微观理论范式为基础、宏观理论范式为主导来展开的。"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是马克思深切关注的领域,也是马克思微观理论范式所关注的内容。马克思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框架论述了人类社会制度的历史更替,这就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宏观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立足于唯心主义立场阐释世界历史的整体性、发展动力和规律性问题。马克思对其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分析与批判,继承该理论的合理内核,并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从需要的前提性批判、历史本质的自我生成、现实的自由、历史发展动因等方面赋予了世界历史理论以新的内容,使世界历史理论真正成为科学。  相似文献   

10.
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必须科学确定其逻辑起点。近三十年来学术界对于唯物史观逻辑起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学者们关注到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历史起点是三个因素统一的观点,却忽视了他们同时也阐述了历史起点是五个因素的统一。无论是三因素还是五因素的统一,共同的核心是以“现实的人”为基础。历史的起点只能是多个因素统一的“现实的人”,或者说是“现实的人”多方面因素的同时展开。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处于多方面现实社会关系制约中的“现实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