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广西》2005,(16):1-1
600年前,一位名为郑和的人七次率船队浩浩荡荡驶入大海,历时28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探索与交流之先河。他所开创的“海上丝路”,绵延至今。中国踏上了了解世界的路途,世界也就此认识了一个全面的中国。时光荏苒,2005年7月11日,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高度评价了郑和下西洋的光辉业绩和重大历史意义之后指出,中国既是陆上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大力发展海洋事业,对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主权权益、保护资源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一今年7月份在北京举办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是一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活动。郑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他七下西洋,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作出了伟大贡献。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七次远渡重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红海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5,(4):87-88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奉明廷之命率领船队七下西洋。郑和从南京下关宝船厂出发,沿江、浙、闽、粤海岸南下复西行,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访问了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七下西洋,传播了友谊的种子,促进了经济贸易发展,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流。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7次远渡重洋,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七下西洋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致力于同各国人民进行睦邻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云南是郑和的故乡,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本刊特辑这组文章,积极宏扬600年前的这位云南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激励后人沿着郑和的足迹改革开放,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万明 《北京观察》2016,(8):74-79
2016年是郑和下西洋611周年.611年前,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以强盛的综合国力为后盾,明朝永乐皇帝作出了派遣郑和下西洋的决策,郑和统率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开始了伟大的航海活动.这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七下西洋,持续28年之久,“云帆高张,昼夜星驰”,航海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标志明代中国外交达到了鼎盛,发展至中国古代航海外交的巅峰,在中国古代中外关系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公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7月11日,伟大的航海家、三保太监郑和受明成祖朱棣派遣,率领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远航。此后二十八年,他共七次下西洋,先后访问了东南亚、印度洋、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沟通了海上“丝瓷之路”,扩大了中国与西洋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郑和船队的航程之远,历时之久,船舶之多,气魄之雄伟,组织之严密,技术之先进,影响之深远,为中外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首航比哥伦布到达新大陆早八十七年,比奥斯达·伽马绕过好望角  相似文献   

7.
郑和是中国明朝著名航海家和外交家,他七次率领大船队下西洋的壮观之举,使中华民族的和平、文明形象声威远播,对今天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发展,都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启发意义。2005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中央决定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纪念活动的主题是:“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非同寻常的波澜壮举郑和,云南晋宁人,回族,原名马三宝。有传说认为,他的第三十七世祖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祖父和父亲都曾前往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少年时,家道中落的郑和被送到北平燕王朱棣…  相似文献   

8.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颇为动情地描述道:“当世界改革的‘序幕’尚未揭开之前,即十五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在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这一光辉灿烂的景象,就是郑和下西洋。”的确,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最先做出了彻底改变世界的“地理大发现”的人应该是中国的郑和而不应是意大利的哥伦布。须知从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时间里,郑和率领一支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庞大船队,“鲸舟吼浪,远涉洪涛”,七下西洋(现在的南洋和印度洋一带…  相似文献   

9.
郑和出使东西洋各国的详细档案资料,已被兵部车驾郎中刘大夏一把火烧了个精光,而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通事马欢、费信和巩珍等人在所留下的《瀛涯胜览》、《星槎胜览》和《西洋番国志》等著作中,对郑和首次下西洋具体日期均未作详细记载。包括郑和在太仓与长乐亲自所立之碑,七次下西洋虽有案可查,然而也仅仅只有年月,缺乏准确的开洋之日子,可供后人稽查。因而,后人在研究郑和下西洋历史时,对郑和舟师首次扬帆开洋的具体日期,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国内外许多研究郑和下西洋的专家学者对郑和历次下西洋的年月,大多给出了界定。就笔者手边资…  相似文献   

10.
池敬嘉 《台声》2005,(4):70-72
郑和出使东西洋各国的详细档案资料,已被兵部车驾郎中刘大夏一把火烧了个精光,而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通事马欢、费信和巩珍等人在所留下的《瀛涯胜览》、《星槎胜览》和《西洋番国志》等著作中,对郑和首次下西洋具体日期均未作详细记载。包括郑和在太仓与长乐亲自所立之碑,七次下西洋虽有案可查,然而也仅仅只有年月,缺乏准确的开洋之日子,可供后人稽查。  相似文献   

11.
郑和在爪哇等地传播伊斯兰教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和世界航海史上,郑和是最早、最伟大和最有成绩的航海家之一。自公元一四○五年至一四三○年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郑和亲自率领一支拥有六十二艘宝船和二万七八千人的庞大的舰队,七次下西洋(指东南亚、西亚直至非洲等地),访问了三十六个国家。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都是史无前例的。郑和的航海活动,要比世界上所有著名的航海家都早几十年至一百多年。关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历史学家们已写了大量的论著;文学家们也为他撰写  相似文献   

12.
肖宪 《思想战线》2005,31(4):17-21
开展和平外交,是郑和下西洋最主要的目的和活动.郑和船队尊重各地习俗,礼待各国统治者和人民,积极进行文化交流,开展平等贸易,促进了中国与各国间友好关系的建立.郑和下西洋忠实地执行了明王朝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谱写了中国与亚非各国和平友好关系的新篇章,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  相似文献   

13.
池敬嘉 《台声》2004,(11):68-73
郑 和下西洋这一人类的伟大壮举,可谓家 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大多数人是仅知 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大多数人只知道郑和七下西洋。其实,作为中华民族征服海洋的杰出代表,郑和是三上东洋、九下西洋,还不包括二次到台湾的活动。由于明 · 成化年间反对下西洋的兵部车驾郎中刘大夏担心后人步郑和之后尘,一把火烧毁了郑和出使东西洋各国的详细资料。致使后人对郑和下西洋知之不详,甚至为什么下西洋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最耸人听闻的说法是:踪迹建文帝。杜撰的故事当年,燕王朱棣高擎“靖难”旗帜攻入京都应天(即南京)…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1405年至1433年间,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万人舟师,七下西洋,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海洋上航行,历经“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打通了中国至波斯湾、红海、非洲等地的航线及其他多条航线,为中外经济贸易立下了丰功伟绩。这种关系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上,郑和船队将中华文化远播海外,在东亚乃至亚非建立起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国际交往准则,凭借这些准则,在区域内建立起和平秩序,成为区域合作的基础。这是对中国汉唐王朝“德被四海”的发扬光大,与暴力掠夺的强权政治有着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个叫加文·孟席斯的外国人在中国成了受到热捧的名人。这位英国退役海军军官曾在2002年提出,郑和率领的中国船队早在1421年就发现了美洲大陆,比哥伦布要早70年。这个说法因改写了世界史而轰动了世界。最近,这位15岁就辍学从军,50来岁才第一次听说郑和下西洋故事的孟席斯又出版了新书《1434: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抵达意大利并点燃文艺复兴之火》。  相似文献   

16.
池敬嘉 《台声》2004,(12):74-76
历史的必由之路 正如郑和所指出的那样:"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 郑和的这句至理名言,既是他屡下西洋的切身体会,又蕴含着对历史的深刻总结。殊为可惜的是,郑和的这句至理名言,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郑和下西洋     
郑和是中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一四○五——一四三三年间他七次下西洋,统率大小船舶共一千四百多艘,先后到达亚非三  相似文献   

18.
闰土 《小康》2005,(4):73-76
这条远古海上丝绸之路若隐若现,从热衷航海的秦始皇到七下西洋的明代三宝太监郑和,丝绸之路不断延伸,那些繁盛的港口曾经像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大半个世界。在人类航海文明的半黎明时期,广州、泉州已经成为了世界海岸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距今600年,当整个欧洲还沉睡于中世纪的氤氲之际,在遥远的东方,中国明王朝正处于鼎盛时期。从永乐三年至宣德六年(1405—1433)的28年间,一支庞大的远洋船队,以无所匹敌的阵容,浩浩荡荡,先后七次,航行于从中国海至印度洋并数次远达东非海岸浩瀚无垠的辽阔海域,问鼎蔚蓝而沉静的海洋,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这就是郑和将军和他率领的中国明朝皇家远征军船队。在郑和下西洋600年之际,我们回首遥看这一段历史,感觉它像一颗闪耀着灿烂光芒的流星,划过中国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一明朝的洪武、永乐、洪熙、宣德之际,是…  相似文献   

20.
郑和是我国著名的航海家,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他(?)杀船,二万七千多人组成的庞大船队出使“西洋”,开创了世界航海史的光辉篇章。在以后的二十八年间,他七次出使“西洋”,行程十万余里,远达东南亚、阿拉伯半岛及非洲东海岸的三十多个国家,不仅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了当时中外贸易,把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东方文明传播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