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诠释了现代国家治理的本质内涵,科学揭示了"谁治理""如何治理"和"治理得怎样"等国家治理的基本问题。群众路线中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明确了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契合了国家治理主体的多元性特质;群众路线中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彰显了政府与公众双向互动的治理过程。群众路线这两层涵义也表明,治理的效果如何,应回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检验,由人民群众来评判。因此,我们要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制度体系和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的国家制度体系,并不断提高这些制度的执行能力,以党的群众路线的制度化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必须按照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把人民支不支持、人民满不满意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根本遵循。要不断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积极培育发展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各类社会组织,切实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监督作用,确保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3.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个基本要求,其中首位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主体地位,就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发展的根本力量。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党章》规定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从群众路线的内涵看,包含群众的四种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它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已经为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所证实。经过几十年的丰富和发展,群众路线的内涵和外延有一定的改变,但其主体部分仍然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的这一核心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政治系统。从政治系统视角分析党的群众路线,有利于实现执政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互动,确保党的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科学性和人民性。  相似文献   

5.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全党和全体人民智慧的结晶。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并且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路线作了重要论述,明确提出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从而把群众路线上升到指导党治国理政实践的新高度,进一步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内涵。从内容上看,习近平群众路线思想表现在三个维度:一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二是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人民是决定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三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加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原理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大既是权力机  相似文献   

8.
坚持走人民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创造并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并服务于人民,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坚持走人民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主体和核心力量,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为党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源泉。坚持走人民群众路线是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在国情、世情、党情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坚持走人民群众路线是促进科学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9.
坚持走人民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余年来创造并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并服务于人民,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坚持走人民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主体和核心力量,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为党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源泉。坚持走人民群众路线是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在国情、世情、党情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坚持走人民群众路线是促进科学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0.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协商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和形式,也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创新与发展。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加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它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还是国家治理体系科学化的重要形式。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渠道,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三代领导集体的人民群众观是统一的,毛泽东的人民群众观在于把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统一起来并纳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中。邓小平的人民群众观主要体现在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肯定知识分子的作用,反对个人崇拜。江泽民从党群关系角度肯定人民群众的的历史主体地位,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进行了扩大,肯定新的社会阶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也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工作路线。从坚持群众路线的基础上看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价值所归是一切为了群众,主体依靠是一切依靠群众,实现路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保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群众检验和共享,全面深化改革的事业才能在践行群众路线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协商民主在群众路线上的发展才有最重要、最根本的制度依靠。建立协商民主制度与民主集中制的互通机制,协商成果才有宽敞的政务通道。要实现"真协商",创新工作制度和治理机制是关键,也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群众路线的轨道上实现制度化发展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14.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向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的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群众路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继续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取得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这些创新和发展不仅在"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革命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共领导集体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根据历史时期的不同,中共领导集体发展了“人民群众”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容,探索了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群众路线的当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重提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时代表达和必然旨归。大众化不是依靠理论专家用通俗话语"化大众",而是将实践和理论的创造主体归还大众,一切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但由于每个时代人民的含义与群众的状况不同,根本利益指向不同,基本愿望和特殊期盼不同,因此,群众路线所面临的主题内涵、功能任务、实现路径和主要形态都需要与时俱进。从革命党向执政党、从封闭向开放、从计划走向市场、从同质性走向差异性,党面临的实践语境发生了重大改变,能否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新情况、新特点和新要求与时俱进地创造群众路线的新方法、新形态,发挥新的历史功能,是对党执政能力的最大考验。我们既不能因为语境改变而根本否定群众路线,脱离群众并最终被历史抛弃,更不能照抄照搬革命年代群众路线的旧形式、旧路径和旧方法,把群众路线变成愈演愈烈的群众运动,甚至重蹈"文革"覆辙,最终葬送伟大复兴的民族事业。  相似文献   

17.
刘少奇群众路线思想所蕴含的精神底色历久弥新,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研究与践行群众路线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群众路线思想是刘少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其极具中国特色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马克思主义使命担当以及"向人民群众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现阶段,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克难、社会加速转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关键时期,重温刘少奇群众路线思想的科学内涵,这对于新时代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和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无疑具有重大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坚持群众路线,是密切党群关系、实现群众利益的理论问题,是贯穿于党的各项工作中的根本方法,更是开展群众工作、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实践问题。在实现形式上表现为作为理论形态的人民群主体理论、作为方法形态的党的根本工作方法以及作为实践形态的群众工作三种形态。只有牢牢把握群众路线的这三种基本形态,厘清三者的辩证关系,才能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的内涵实质,增强在工作中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群众路线的内涵不断丰富,群众工作的方法与时俱进。网络群众路线是互联网时代贯彻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提升执政能力的新尝试。学术界围绕网络群众路线的内涵与方式、机遇与挑战、途径与方法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取得了不少成果。深入研究网络群众路线与网络问政、传统群众路线、网络空间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推动网络群众路线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90多年艰辛探索的伟大理论创造,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根本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极为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党的群众路线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赋予了新时代的内容,极具崭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