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得人才者得天下”、“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建国兴邦如此,企业发展亦然。知识经济的勃然兴起,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聚焦于人才,面对日益白热化的人才竞争,不遗余力的开发人力资源乃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抉择和重中之重。 现代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中外企业成功的范例都证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终决定企业的成功,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也是企业克敌制胜的根本。美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也是成功企业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人才谨防“犯规”韦钦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建立,给我国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逐渐成国国人的共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也成为各级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职责。良好的社会氛围,给各类人才提出了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从帝王的角度来衡量“交心沟通”的重要性。唐朝名相魏征就曾这样劝告过唐太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相似文献   

4.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中国古人总结出来的一条政治规律,《大学》有言:“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得众”,即是得民心。  相似文献   

5.
论人才     
刘援朝 《人大论坛》2010,(11):54-54
当今时代,充满竞争:竞争激活了曾经静如死水的礼会,但也让人们感到强烈的压力。这竞争不是勇力的拼搏,而是智力的较量,要想住这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仔、发展,立于不败,靠的是智慧,是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  相似文献   

6.
古语云:“治天下者,以人为本”。纵观古今中外,得民心者得天下,广招人才为之所用者国运昌盛。在我国加入WTO,跨入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选准、选好大批德才兼备的各类人才,尤显紧迫、重要。竞争上岗,就是党和国家在选才用人制度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并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作了明确规定。选人用人制度以党内规章的形式固定下来,这还是第一次。事实表明,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已是我们当今发现人才、选拔人才、招揽人才的科学之法。  相似文献   

7.
张全景 《党建研究》2006,(10):58-59
人才是事关一个民族、国家兴衰存亡的重大战略问题。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亡天下。古往今来,概莫能外。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问题。邓小平曾强调:人才问题“是个战略问题,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384页)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高峰会议上指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这样紧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昆明市人事劳动局十分重视自身建设。图为局领导组织职工进行政治和业务学习。(后排左起朱厚光副局长、李素学副局长、杨韵玲局长、董利华副局长和机关党委书记李粤丽)当今世界,无论是国际之间,还是地区、行业之间竞争,其实质上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实力等,归根到底,人才实力是最根本的实力,无论是哪个方面的角逐竞争都离不开科技,因此,科技的角逐必须依靠千百万高素质的人才。可以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切事业的兴衰成败,最关键的是人才。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经济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正在加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国际竞争、地区之间的竞争或企业之间的竞争,人才的竞争都十分激烈。因此,全面认识人才,重视人才,选用人才,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0.
《福建通讯》2002,(2):1-1
人才问题,是一个史论浩瀚的古老问题。先哲先贤曾给我们留下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等传世箴言,还给我们留下了三顾茅庐、礼贤下士等千古美谈,纵观历史,得失治乱,盛衰兴亡,无不与能否选贤任能息息相关。虽然古今悬隔,形势各异,但是这个道理相同,启迪意义犹在。  相似文献   

11.
金杯、银杯、万千奖杯,不如老百姓的声声口碑;金奖、银奖、万千奖项,不如老百姓的声声颂扬。得民心者,得天下,将会一呼百应;失民心者,失天下,将会百呼不应。  相似文献   

12.
人才是企业之本,得人才者企业兴,这一事实,已经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如何建立并形成竞争择优的人才竞争机制,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既能满足当前企业改革发展所需,又能适应国际、国内竞争要求的人才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一、充分认识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受市场机制作用的,企业必须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经济效益。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集中在产品上,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的竞争又是竞争的几个关键点,其实质是科技与管理的竞争,也就…  相似文献   

13.
民心论     
许耀桐 《乡音》2014,(2):37-38
2013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中国共产党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就在于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这就是说,得天下自有它的规律可循,得民心才能得到天下。这话反过来讲就是,失民心必定失天下,民心的"向"与"背",历来决定是"载舟"还是"覆舟"。此可谓至理名言,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14.
在一定意义上,谁掌握了教育,谁就掌握了未来。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各省之间,无论是经济,还是科学文化,乃至综合实力的比较、竞争,都将成为对知识、信息、技术进行生产、管理和运用能力的比较竞争,成为国民素质和人才的比较竞争。  相似文献   

15.
《管子·霸言》说:“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作为齐国故都和现代工业重地的淄博,从长达800年的齐国兴衰史和淄博建市以来几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历程中,令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得人才者兴,失人才者衰。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是淄博成就巨大的二十年:位列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全国17个较大的市之一。可以说,在雄厚传统工业基础上聚集起来的人才优势对于促进淄博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淄博工业结构调整,特别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和知识经济悄然到来的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  相似文献   

16.
陈振巨 《浙江人事》2006,(10):19-21
在新世纪媒体多样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报业的建设与发展必将面临新的挑战。现代报业的竞争,无论是新闻上的竞争还是经营管理上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且是全方位的人才竞争。  相似文献   

17.
韩超 《现代领导》2004,(6):31-31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种涵义: 一是民为邦本。《尚书》中日:“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其意是说人民是国家的本体,人民稳定了,国家才能安宁。孟子总结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政治者,天下之大事,人心之向背也。向来政治家之间的斗争就是天下之争,人心之争。孙中山说:“天下为公。”一个政治家总是以他为公的程度,以他对社会付出的多少来换取人民的支持度,换取社会的承认度。有人得天下,有人失天下。中国从有纪年的公元前841年算起,不知有多少数得上名的君臣、政客,他们也讲操守,也讲牺牲,以换取人心,换取天下。唐太宗爱玩鸽子,魏征来见,忙捏在手里背在身后,话谈完了,鸽子也死在手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正面临知识和人才问题的严重挑战。人才问题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企业如何开发和使用人才,着重对人才问题的重要性,企业家素质要求,各级领导成员的聘用条件、遴选准则、选拔途径,人才的正确使用与精心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高度重视人才社会的人才是推动各国现代化的首要因素。现代企业的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和前途命运。争天下者,必先争人。高明的企业家不仅重视市场阵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兴衰进退,无不与用人息息相关。任贤则兴,用佞则衰;得人才者昌,失人才者亡。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其实就是一部人才使用史。 我国最早的人才概念,出自《诗经·小雅》中的"菁菁者我,采育林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诗中用茂盛的生命来比喻茁壮成长的人才,这是我国"人才"(古时"材"才"通用)一词见之与文字的最早记载。其后,中国人才思想随着历史演化而进步,用贤经验随着时代进步而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