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师生兴会更无前初夏,香港大酒楼灯火辉煌,嘉宾如云,出席酒会的港澳人士中,不乏各界贤达名流,公司董事长、经理、工程师、电影公司出品人、舞蹈家、出版商,或正当壮年,或已近耄耋之年,却曾受教于同一位师长——中国语言文化学校校长、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张国基先生。这次酒会就是这五百位港澳界人士为张老莅港接风洗尘,共叙师生之谊而举行的。张老今年九十有一,从教六十余载,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多是华侨、归侨和侨眷,其中仅回国  相似文献   

2.
孔凡秋 《学理论》2012,(27):108-110
《别录》、《七略》是我国图书分类目录的开端,为后世目录书提供了一种著录范式,在目录著录理论方面亦有建树.但由于时代久远,战乱纷乱,均已亡佚,清人辑佚之作遂成为学者研究引用依据.本文着眼于梳理二书的编纂原因、著录体例,并概述研究现状,属于整理型文章.  相似文献   

3.
廉洁赋     
庚寅十月,南通市纪委扩建廉洁文化广场,引游人于休闲娱乐之中,体清官廉吏之德行操守,悟圣贤哲人之警世名言,养廉之德,修洁之品。遂作廉洁赋于下: 廉兮,一字!洁乎,数笔!字连政之存亡、国之兴衰,笔系人之祸福、事之成败。当政需虑兮,为民当思!何者为廉兮,何者为洁?安分守己,寡欲清心。繁华之下,心如止水;红尘之中,身若静土;出仕入仕,不享俸外之物;在朝在野,但念民之多艰;物欲横流,不改公仆本色;宦海浮沉,不失人格尊严。为官清风两袖,为人正直一生。  相似文献   

4.
《民主》2016,(3)
正如果你一生一直去掏自己的心,拿它写出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书来,最后你以为把自己掏空了,可你会发现——你的一切都跑到你的书里,你的书就是你。我花甲之年写了一首《笔墨歌》,歌曰:笔墨伴我一甲子,谁言劳心又劳神。墨自含情亦含爱,笔乃有骨也有魂。如烟世事笔下挽,似水时光墨中存。我书我画我文章,笔墨处处皆我人。那时,我就想编一部自己的书,不是一般意义的文集,而是通过编这部书梳理和  相似文献   

5.
乐观的愤激     
德斐 《瞭望》1991,(25)
鲁迅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函(见新版全集卷十一)有云: 历观国内无一佳象,而仆则思想颇变迁,毫不悲观。盖国之观念,其愚亦与省界相类。若以人类为着眼点,则中国若改良,固足为人类进步之验(以如此国尚能改良故);若其灭亡,亦是人类向上之验,缘如此国人竟不能生存,正是人类进步之故也。语若偏激,而令人震撼。早于胡适所谓“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之论,更早于毛泽东关于“球籍”的警告。尤其是指出中国若不“改良”便唯有灭亡一途,而竟把如此的中国之灭亡与人类的进步联系起来说,是以震聋发聩。幸亏先生是公认的爱国者,否则仅据这封归档的私信,也就足以使某些人觉得如何如何了。  相似文献   

6.
张保华 《团结》2003,(6):66-69
孙中山说:“宪法者,国家之构成法,亦即人民权利之保障书。”换句话说,孙中山认为宪法的内容和意义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的构成法”;一是“人民权利之保障书”。“五权分立”着重解决的是  相似文献   

7.
多言多失     
宏图 《瞭望》1993,(28)
“言多必失”,未“必”;“多言多失”,难免。辛弃疾词“气吞万里如虎”。胡适之《词选》即直言不讳地指出,“长调难做的好,往往有凑句,有松懈处,有勉强处,虽辛弃疾亦不能免”。《天风阁学词日记》中,夏承焘记:“阅马湛翁复性书院各书,嫌其多葛藤,转晦精义。”又记:“看湛翁各书,言语过多,反成赘累,不如往日一鳞一爪,动人心目。”  相似文献   

8.
大凡文人,总爱给自己的书房、画室取名,或铭志,或寄情,或言理,或赋义,大多个性鲜明、意味无穷.十发先生的画斋,曾有“步鲸楼”、“不教一日之闲过之斋”、“修竹远山楼”等雅名.近日,在他的客厅,稍事坐定后,先生用他软软的松江方言说:“我现在的画室叫‘三釜书屋’.”见我有些惊讶,先生便拿起笔来,在我的采访本上写下这四个字.釜,古代炊事用具,如今日之锅.此意与文、与画、与书,均不相干.“三釜之屋”可称之“三锅之屋”.先生何以给自己的画室起这样不雅之名?他笑而释道:‘三釜’,意即国家、集体、个人这三家.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今天,特别要提醒自己,凡事不能只顾自己,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三锅水要端平.”  相似文献   

9.
谢逸 《瞭望》1992,(20)
清代的袁枚,在评价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进入晚年,毁之者愈多,而誉之者越少,究竟是何缘故,不妨探索一下。 袁枚是乾隆进士,曾任溧水、江浦、沫阳、江宁知县,历时6年。辞官后定居江宁,筑园林于小仓山,号随园。一生著作甚丰,门徒很多,与赵翼、蒋士铨等齐名。对于他的诗文,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二笔卷二中,贬损甚凶,说其“诗格极卑,碑版亦多不根之作,其著述惟骈体文差强人意,余无足观。”就  相似文献   

10.
行业神崇拜是我国历史上曾经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宗教信仰。这些神灵中有许多被认为对某种行业有开创发明之功,所以这部分行神又称作行业祖师或祖师爷。较为著名和流行的行业神有以下10类。1.工商业行神。金属制品业祀老君、陈辛、胡锭角、金炉娘娘,笔  相似文献   

11.
木头 《侨园》2013,(5):44-44
<正>见到旅美华人书画家尚德林先生以象形金文大篆,为韩国作家崔仁浩先生题写的《永恒的母亲》书名,氤氲墨香,沁人心脾,会心凝神,眼前一亮。天地孕育生命,天地之间母爱永恒。将永匣的母爱以金文大篆书之,可谓匠心独运中达成的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篆书的笔画瘦劲如折钗股,自然若屋漏痕,委婉似万岁藤。想到布衣荆钗、草房老屋,自然便会想起母亲的容颜。想到端午门楣上的艾草,就想到与端午节相近的母亲节。每个人都有母亲,母爱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那一缕阳光。而异国他乡的海外赤子对母亲和祖国定然会多一份牵挂与感念。我想,多年旅居美国的尚德林先生在挥毫运墨之时,心中一定汹涌着浩浩长江与九曲黄河。  相似文献   

12.
雷颐 《瞭望》1993,(46)
到书店买书,总是先看版权页上的书价,由此渐渐引发了对“版权页”的兴趣,每拿到一本书,总是先看版权页。别看只有短短几行,所蕴含的信息量却极大,堪称“书的身份证”。它不仅能告诉人们书的“出生”时间、地点、作者、版次、印次、印数、字数、价格等等,甚至还能折射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感受最深的,自然是书价的变化。细查“书的身份证”,从50年代到现在,书价上升十倍左右,近几年涨幅尤大,不必一一细列。书价的猛涨,亦反映出经济生活中的“通胀”。若将这些年读书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在各方看来可谓表象纷扰,观点纷纭。说其"过热"者有之,担心"衰退"者亦有之;说其"通胀"者有之,担心"生产过剩"者亦有之,特别是在近来股市震荡不止、中南部遭受百年不遇的大雪袭击之后,能源紧张、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春运形势严峻等,更为当前经济运行增加了几分扑朔迷离。由此,人们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多少有些担心,甚至沮丧。  相似文献   

14.
清朝宰相刘墉有一书斋联:"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细思量,真乃怡情、励志、养心、修身之警言。现实中,打发岁月之"闲时",情趣不同,方式各异:有喜好垂钓,一坐半晌的;有三朋四友,结伴游玩的;有推杯换盏,吆五喝六的;有幽居麻雀室,嗜赌成性的;有迷  相似文献   

15.
近代著名教育家、中国民主促进会主要创始人马叙伦在《石屋遗瀋·挽联惬当之难》中云:“挽联亦须为俪词,然须括死者行径生者哀伤于数十百字中,尤觉难为。”然而马叙伦所撰挽联,亦有佳构。马叙伦挽夏曾佑联曰: 先生是郑渔仲一流,乃以贫而死乎? 后世有扬子云复生,必能读其书矣! 近代词人夏曾佑(1865—1924)字遂卿,号别士,又号碎佛,浙江杭州人。  相似文献   

16.
吴川淮 《理论视野》2012,(12):I0001-I0004
一、书之道,其渊深矣,其艺广矣,其情见矣,其形溯于古又成于心矣。陈龙发的书法,笔情墨趣,俱见其功,楷隶草行,可见其能,于严谨中见洒脱,于平和中蕴力道。汲汲于传统而出之于己意,沉浸于碑帖而变化于平和。笔墨之功,运于日常,点划之间,精神流露。书法于他,是人生修为的一种休闲,一种对自我身心的洗练,是在当下烦乱紧张的生活工作节奏中的一种艺术提纯,是艺  相似文献   

17.
啸伯 《瞭望》1994,(30)
卞僧慧《试述陈寅恪先生治学特点(上)》(见《文史知识》1991年6期)有云:“先生拟撰的《中国历史的教训》惜未成书,论述颇散见于先生著作中”,举了陈氏文集(三)129—130页论西晋之乱亡一段为例: 西晋之统治阶级,虽以儒家大儒为其主体,然既杂有一小部分之寒族投机者于其中,则两种不同之集团混合,其优点难于摹仿,而劣点极易传染。斯固古今通例也。如礼法为儒家大儒之优点,奢侈为其劣点;节俭为法家寒族之优点,放荡为其劣点。(慧按:原有注,均略。)若西晋惠帝贾皇后南风者,法家寒族贾充之女也,与儒家大族司马家儿之惠帝相配偶,不但绝无礼法、节俭之美德,且更为放荡、奢侈之恶行,斯其明显之一例也。故西晋一朝之乱亡,乃综合儒家大族及法家寒族之劣点所造成者也。 这使人想起萧伯纳的那个笑  相似文献   

18.
叶青 《学理论》2013,(20):215-217
《爱弥儿》一书是卢梭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通过对爱弥儿的分阶段教育,卢梭论证了其自然教育理论。在此教育专著中,卢梭曾多次提到17世纪的教育思想家洛克,在书中有对其观点的继承也有批判。卢梭继承了洛克的教育思想、体育教育思想和家庭教育思想,其差异是宗教观不同,对待子女教育问题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不以我为贪     
韩羽 《瞭望》1993,(45)
邮递员又送来一包书,是上海福眠兄所寄。一是《南亭四话》,一是《清代文字狱档》。文字之狱,招祸以笔,读书人感之甚敏,比如我,就有点近似看杀鸡的猴子。过去读过一些文字狱的资料,多支离片断,难得其详。戴名世《南山集》案、汪景祺《西征随笔》案,虽具始末,亦尽为罗织罪名既成之  相似文献   

20.
张瑞东 《学理论》2012,(17):84-85
《仪礼》、《礼记》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两部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产物,作为“礼”、“礼制”文化的承载体,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礼仪社会及礼乐文明本身.李安宅先生强调要客观地将《仪礼》和《礼记》这两部书用社会学的眼光来检讨一下,看看有多少社会学的成分.即用“内证的研究”(internal study),客观地审视书中对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及其对人们的行动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批判性地对国粹主义赋予其之神秘性进行“祛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