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半岛核问题是当前中国周边安全最紧迫的热点问题之一。尽管国际社会在朝核问题上作出了诸多努力,但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产生预期效果。朝核问题有着复杂的历史因素、冷战因素和现实因素,要有效应对就必须对朝核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并找出问题的根源。朝核问题发展至今已经不再是最初的无核化和防扩散问题,东北亚地区安全框架的结构性矛盾是其根源所在,具体表现在以大国博弈和朝韩对抗这两对结构性矛盾为核心的多方、多层次利益纠葛的持续发展。朝核问题的本质是安全问题,而非大国博弈的砝码。因此,如何在认清东北亚地区安全框架的结构性矛盾基础上有效应对大国博弈和朝韩对抗、构建朝鲜半岛和平体制,成为解决朝核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多边主义制度、六方会谈与朝核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亚洲地区的地区主义开始出现,旨在解决共同关心问题的地区层次的多边合作机制纷纷建立。多边主义是后冷战时代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调适国家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六方会谈虽然存在某些缺陷,但却是缓和朝鲜半岛的核危机、解决朝核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六方会谈的模式有可能成为一个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基础。本文在阐释多边主义概念及其基本条件的基础上,以多边主义理论对六方会谈进行具体分析,对于六方会谈中多边主义的实践、适用可能性及其局限做出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南亚地区安全是亚洲大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亚洲其他地区一样,冷战结束后,南亚地区的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并因大国相继退出该地区后一度严重恶化;“9·11“以后,南亚更成为国际恐怖势力活动的温床,2008年11月26日发生在孟买的连环恐怖袭击将南亚地区的各种矛盾冲突置于国际媒体的聚光灯下,主要角色间的互动再次使该地区成为亚洲地区安全的一个重大缺口。本文拟从地区安全的角度剖析南亚多重矛盾斗争的现实,试图从该地区形式各异的冲突中找到一些可以解释这种错综复杂现象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4.
南方朔 《南风窗》2014,(10):94-94
<正>美国在欧洲对付俄罗斯,在亚洲对付中国,这并不是偶合的事件,一定有经过沉思熟虑。美国已在为后冷战的行动展开布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冷战时代,而苏联解体后,人们称之为后冷战。但冷战结束了吗?其实并没有,而是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进行着。因此,后冷战时代是一种更明目张胆、鲸吞蚕食阶段的开始。美国与北约合作下肢解了南联盟,美国运作之下,前苏联地区出现了各种颜色革命,接着又联军入侵,推翻了伊拉克和利比亚的政权。因此,最近发生在乌克兰和克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研究层次由国际体系层次向国内单位层次的回落及其拓展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新趋向,重视研究国家对外政策中的国内根源再次引起学界的关注,而在纷繁复杂的国内根源中,思想因素以其在外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无疑成为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思想观念对政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帮助决策者认清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影响决策者对战略形势的评估与判断以及本身内化为政治体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2007年11月19日到21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缔造美国大战略:冷战的终结及其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国际学术会议的主旨是研究和讨论冷战时期美国的安全战略与对外政策,并为此展开了深入和广泛的讨论,内容丰富而重要。这里选刊其中6篇论文,外加一篇会议综述,展示本次会议的成果,以及目前国际冷战史研究的大致状况。  相似文献   

7.
国际反恐斗争须摒弃“双重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玉涛 《当代世界》2008,(10):33-35
恐怖主义是长期困扰国际社会、阻碍各国发展、危害世界和平的一大痼疾。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特别是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出现了“质的飞跃”。“新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威胁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以来,东亚地区安全的状态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美关系所决定的。两国究竟以什么方式来处理各自的安全关注,以及如何在相互难以避免的潜在战略戒备与防范中依然保持合作,是稳定和发展东亚安全秩序的关键。东亚地区安全依然存在着诸多因素的困扰,例如,朝核问题与依然没有达成的朝鲜半岛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探讨美法关系与冷战的终结。现有的冷战史研究明显忽略了法国在冷战结束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回顾和考察冷战后期美国和法国对苏联东欧的政策、德国的统一进程以及冷战后初期围绕新的欧洲秩序美法之间出现的分歧和竞争,可以发现,虽然法国的实力和影响力都不足以和美国相提并论,但是美法两国的角色是互相补充和支持的,对于冷战终结法国同样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总而言之,研究冷战史不能只着眼于美国,也应关注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0.
邹国煜 《当代世界》2011,(11):45-47
冷战结束以来。伴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及全球性问题的日益突出,全球治理受到更多重视。展望未来十年,全球治理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诉求,但是对全球治理机制如何演变和发展,各方观点分歧较大。现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11.
走中国的国际体系建设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冷战结束以来,国际体系处于二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进程中,国际体系怎样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向更为公正、合理、包容、有序的方向发展,是保障21世纪世界政治实现长治久安的迫切问题。主要大国在国际体系中的竞争,既是物质力量的硬实力竞争,也是理念和方案的软实力竞争。历史证明,在每一次体系变革和秩序更替时期,  相似文献   

12.
拉美是发展中国家建立政党和实行政党政治最早的地区之一。冷战结束时,多数拉美国家实行以多党制为基础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由传统政党执政。冷战结束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在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思潮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冲击下,拉美中左翼崛起,而传统政党纷纷在大选中落败,失去执政地位,呈现总体衰落态势。为扭转颓势,拉美传统政党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成效不一。深入研究拉美传统政党兴衰沉浮的经验教训,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是冷战结束以来极为不平凡的一年。科索沃宣布独立、美国金融危机、俄格冲突等重大国际事件持续牵动国际体系的演变和国际秩序的调整,带动国际政治思潮风生水起,一些有关全球发展模式、国际格局、国际秩序等方面的新主张、新论调相继出笼,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4.
雷慧英  熊俊莉 《台湾研究》2005,(6):54-58,64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很大的变化,日本和台湾地区的关系也随之发生重大的变化,尤其是经济关系明显扩展和深化。本文拟从日台贸易关系、投资关系及金融、产业关系等经济活动的发展切入,分析日台加强经济合作的动因和对中日关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一比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2002年1月25日-27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在北京主办了“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国际学术研讨会。黄宗良、李凤林(北大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原驻俄大使)、张汉清、林勋建教授等主持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之后,海湾地区合作得到了新的发展动力,但也面临着结构性地区合作和一体化程度较低等发展困境。海湾地区合作有着由地区安全、能源因素和君主政体共同构成的地区语境,其中地区安全是海湾地区的启始动力,并塑造了冷战后海湾地区竞争与合作并行的现状;能源因素是外部大国势力介入海湾地区事务的最重要原因,也是海湾地区合作中的重要内容;而君主政体则是理解海合会与伊朗的关系,以及海合会的地理外溢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海湾地区合作,也是海湾地区合作自身发展以及中国发展与海湾国家关系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1991年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数十年之久的冷战结束了。冷战的结束使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国际政治关系和国际经贸关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冷战后的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下是在这一国际背景下进行的,并  相似文献   

18.
新自由制度主义强调从制度、规则角度研究国家进行合作,形成町控性国际秩序的可能性:冷战结束后,东亚衍生了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多功能的合作机制,机制化合作趋势凸显。新自由制度主义为东亚合作提供了理论基奠,但也有其自身弊端,对东亚合作前景宜谨慎乐观。  相似文献   

19.
软实力与国际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战结束以来,大国兴衰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推动世界进入新的战略时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讨论任何问题都需要站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并进行整体性的深入思考。在一定意义上,一个战略年代实质也是整合的年代,而将整合视角纳入国际战略思维,首先意味着要客观认识和评估国家实力,据此确立未来战略目标并加以主动塑造。随着软实力(Soft Power)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核心成分,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是国际金融体系中不折不扣的霸主。在一个霸权国存在的条件下,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公共物品却供给并不充足,而且原有的作为国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公共物品的IMF出现被霸主私有化的特征,以至于地区金融秩序频频受到冲击得不到有效遏阻。这有悖霸权稳定论。笔者通过将国家层次的因素纳入到研究范畴,以完善作为体系层次理论的霸权稳定论,即通过综合考虑霸权国供给公共物品的能力与意愿来分析并解释美国在冷战后地区金融危机的选择性援助行为。作者认为,冷战后,美国对自身的战略利益有了重新的认知,供给国际公共物品的意愿大大下降,传统的国际公共物品在霸权国的控制下面临私有化趋势,这使得地区金融危机频频爆发,而且得不到遏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