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宇案"发生后引发社会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深思,且产生恶劣影响。本文认为分析问题首先明晰原因,"扶与不扶"的困局源于法院判决的拙劣说理、新闻媒体的选择性报道等;原因在于道德与法律两方面;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推动法治建设的发展,应大力提升社会大众的法治意识,法院应依法做出判决,对于媒体的报道都应该理性听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弱有所扶"作为一战略目标,为此需要在法律上落实扶助弱者的制度与措施.法律固然不是抹平强弱的工具,但法律必须担当起扶助弱者的责任.人类"恃强凌弱"的本性、社会良性生存所需的公平正义、权利实现上的"可行能力"不同以及个体难以应对客观存在的风险,都决定了法律面对弱者不能袖手旁观.当然,社会上的弱者并不能简单...  相似文献   

3.
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形象地反映了当前社会道德缺失的问题。本文认为,造成当前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法律制度和医保制度等四个方面,因此,我们应当从重视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深化家庭教育的启蒙作用、发挥法律制度的保障作用和改革医保制度的赔付范围等入手改善当前社会道德的缺失状况。  相似文献   

4.
“老人倒了.你扶不扶?”这竟然是一个问题!但这怎能成为一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5.
正老人摔倒在地,扶人者反被讹的事件屡屡发生,扶人需谨慎似乎成了大部分人对待此类事件的态度。吴伟青用自杀的方式证明自己的清白,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惨烈方式再次引起社会对"该不该扶摔倒老人"的讨论,似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在社会风气日下的当今不该扶,而笔者认为,老人不仅要扶而且要扶得起。扶起摔倒在地的老人是传统道德最基本的要求,任何人的本能反应也是如  相似文献   

6.
见死不救、见倒不扶,一时间关于道德危机的讨论显得苍白和无奈。文章主要从当代社会公民道德状况中存在的某些个案看当今社会中"普遍不敢扶老人"这一现象,结合"人格结构与选择"理论分析老人摔倒"普遍不敢扶"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以调解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法律的层面上对干扰婚姻关系的行为进行定性和归责,乃是法学领域一个"经典性"难题,同时也是一个"试金石"性质的问题。之所以说它是一个难题,是因为它跨越道德与法律两大领域,罪与非罪难以定性,无辜与有责界限模糊;之所以说它是一个"试金  相似文献   

8.
财富分配不公是我国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难题。针对该问题,有学者仅从财富分配正义的单一价值目标展开有关探讨,而忽略或较少涉及到风险分配不公的问题。由于社会分配的对象既包括"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也包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险,因此,社会分配正义价值目标的实现亦应相应地包含财富分配正义和风险分配正义的双重路径。基于此论点,本文探讨了财富分配正义和风险分配正义各自不同的运行机理和两者之间的互动逻辑关系,并从法律调整的层面上提出和论证了财富分配正义中的"机会正义"和"结果正义"问题以及风险分配正义中的"归责前置机制"和"责任承担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内在机制重新法律定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景峰 《河北法学》2005,23(2):156-159
村民自治的现时法律从《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两个层面对村民自治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存在缺陷,尤其是把"四个民主"权利等量齐观。对村民自治内在机制重新进行法律定位是必要的,可以考虑从宪法和基本法律(或者非基本法律)两个层面进行更新:界定村民自治的区域范围和对象范围———具有土地等自然资源集体所有权为限的区域和居住区域作为区域范围,"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作为对象范围;确立村民自治的基本原则———自治、直接民主、法治原则;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制度为中心进行村民自治立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推进,商号权相关纠纷逐年递增,因此,不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愈加重视从法律层面探求对我国商号权的各种救济机制。本文力求以研析商号权相关理论为出发点,探究商号权与企业名称权之真相,进而在论述我国现有的商号权法律救济机制基础上,明晰这个机制所存在的问题,旨在提出对我国商号权进行法律救济的完善创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内地与港澳的区际司法协助与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进保 《河北法学》2008,26(3):132-137
我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区际司法协助是由《基本法》设定,并具有自身特殊规律的一种法律合作形式。它以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和独立司法权为基础,通过各主体之间的平等协商来具体实施。因三地的法律制度差异较大,又缺乏上位法和上位司法权协调机制,在具体合作和制度建设中遇到不少难题,亟待更新观念,从理论与实务两个层面进行突破。各法域应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按照相互尊重、主动合作、注重程序、效率优先的原则构建合作机制和开展司法协助,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2.
被害人本是刑事诉讼的重要参与人,然而近年来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却常常出现习惯性的"跑偏",被害人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刑事诉讼程序之外,被害人的参与逐渐从法庭转移到更广阔的社会公共领域,这就是所谓的被害人参与异化。被害人参与异化表象形色不一,然本质却都是要通过异化的参与方式对裁判结果形成实质的影响,以期实现其诉讼目的。这种参与异化还呈现出由个案参与公共化、法律问题政治化、利益诉求多元化三种趋势。这又从个案层面、制度层面、思想信念层面对我国法治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易导致个案不公,诱发制度流变,甚至侵蚀司法权威。参与异化既是法律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故,本文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现行法律规定的参与机制的障碍造成的"挤出效应"以及被害人救济制度不完善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倒逼,二是司法权威的不足,三是转型社会的客观现实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借鉴了犯罪学中恢复性司法理念,确定被害人的参与权利,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被害人参与机制,保障被害人参与的合法性、有序性、有效性,打开被害人面前的法律之门。  相似文献   

13.
争议声中,“扶”与“不扶”的事件继续上演,最新消息是:2014年10月30日在苏州阊胥路,一名65岁的大妈雨天骑自行车时,不慎摔倒在马路上,造成腿骨骨折,结果在10分钟的时间里,路过的上百辆汽车和几十名行人中,没有一人上前去扶她,甚至她对着围观者大喊“是我自己摔倒的,我不会讹你们”也无济于事。最后,还是一名开车路过的小伙子,停车跑过来报警并扶起老人。  相似文献   

14.
核能安全这一重要问题在自然灾害下显得尤为突出,近日日本福岛核安全事件所引发的问题已经凝聚了世界民众的目光.从法律层面对此事件进行深度解析,将推动我们重新审视我国尚未出台的<核能安全法>的制定.以"严责管控"的规则机制与"安全为先"立法理念为准则将成为我国未来核能相关法律规制的重要原则.借重美国、法国、日本等立法理念与实践经验,必将提升我国关于核能安全相关法律的制定进度与质量.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财政税收法领域,法学界的研究视角多集中于税法(财政收入)领域,而对于财政支出的法律研究并不多。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财政支出领域出现诸如财政支出的"越位"和"缺位"问题。因此,从法律方面进一步探究出现财政支出问题的原因,并从立法层面上探讨解决财政支出问题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刑事强制措施立法存在语言模糊、逻辑混乱,体系不配套、结构松散,强制措施期限立法上有主观随意性,强制措施监督制约机制软弱等问题。笔者拟从立法技术的层面对这些问题进行评析,并提出减少法律不确定性预期和修改现行刑事诉讼法等对策,以期引起相关部门的思索。  相似文献   

17.
非法移民问题的国际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法移民问题被称为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道难题,如何从国际法的角度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和防范对国际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以国际法为视角,对非法移民的概念和国际层面的危害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在分析联合国所建立的控制非法移民的国际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非法移民国际立法及其实施机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将我国党政机关、法院、公安、仲裁和律师横向比较,把其功能重新配置,产生正面互动,以推动法律服务的全面改革,从一个侧面破解政治改革难题。文中首次提出在我国设立"法律服务特区"的建议,在特区里向外国律师开放商事法律业务,并建议从立法层面确立我国仲裁机构的民间独立地位,把仲裁服务全面推向市场。本文设定法律服务改革的目标,旨在建立"廉洁高效小政府,公平竞争大市场"。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小产权房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它不仅涉及到经济、法律层面,涉及到政府、农民个人、农村集体和开发商等多个利益主体,而且还涉及到农村土地产权、城镇住房保障等复杂的制度层面。本文就从法律的角度来探讨小产权房目前产生的社会矛盾等问题,对小产权房面临的困境探讨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0.
正编者按:岁末年初,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漳溪乡46岁的村民吴伟青疑因扶人遭讹后跳塘自杀。此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热议。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这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待解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