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受理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密切相关的民事权益争议,将两种性质不同的争议并案审理,在解决行政争议的同时,附带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行政诉讼法及其有关司法解释没有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作出规定,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行政审判实践的需要和必然。本文试从理论上和审判实践上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中有关问题加以探讨。一、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特征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不同于单纯的行政诉讼或单纯的民事诉讼,它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使同一诉讼程序包含了两种不同法律性质的诉讼,一为行政诉讼,一为民事诉讼。首先,这两种诉讼发生于同一诉讼程序,不同于当事人分别依行政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和依民事诉讼程序解决民事争议的诉讼。后者是两个独立的诉讼程序,当事人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法的特有原则,是指针对行政诉讼的特点而确立的仅适用于行政诉讼活动的原则。作为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它不仅包括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还包括行政讼法的一般原则。一般原则是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普遍适用的原则,我们称之为“诉讼法普遍原则”;共有原则是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共同适用的原则,我们称之为“部分诉讼法共有原则”;特有原则是只为行政诉讼所独有不适用其他诉讼的原则,我们称之为“行政诉讼法特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查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从而解决一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行政诉讼的原、被告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地位不平等,是被管理者与管理者的关系,行政诉讼活动受行政诉讼法的调整和规范。而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争议的各种诉讼活动。民事诉讼的原、被告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民事诉讼活动受民事诉讼法的调整和规范。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是两种基本的诉讼形式,在通常情况下,它们相对独立,互不相关,各自依据不同的诉  相似文献   

4.
一.以行政机关为被告的诉讼未必是行致诉讼把以行政机关为被告作为行政诉讼不同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一大特点,已被广泛地接受。然而,这一较为统一的表述,给人们带来了这样一种误解:以为只要是行政机关作为被告,则必是行政诉讼。以行政机关为被告的诉讼未必就是行政诉讼。行政机关并不只参与一种法律关系,它可以成为不同法律关系的主体,只是身份和法律地位不同而已。在民事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是作为平等的民事主体即法人出现的,它可以进行诸如购买商品、租用会场之类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或主要阶段上起指导作用的准则。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社会主义性质。规定基本原则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民法院和当事人把握民事诉讼法的精神实质,并把它们正确地运用予诉讼实践。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可分为二类:一类是根据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制定的;另一类是根据民事诉讼的自身特点制定的。前一类基本原则包括: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原则;人民法院独立审判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法;对于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为处理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所构成的损害赔偿而进行合并审理的诉讼活动。规定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不仅有利于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质量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但是在实践中对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问题上还有不同的看法,各地的做法也不一致。为此,我们试就以下有争议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检察制度与行政诉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行政诉讼,是法院审理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而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判明职务行为是否合法,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诉讼活动。它是同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并列的三种诉讼活动的一种。这种行政争议,可以发生在国家机关同公民和法人之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和解决行政案件的活动。它和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共同构成了我国司法制度中解决不同性质案件的三大诉讼形式。由于行政诉讼最突出的特点是被告为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因此也被老百姓喻为是一种“民告官”的诉讼制度。一、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之缺陷和弊端(一)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规定不完善、不科学首先,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12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受理的侵犯公…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区别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原告和被告资格的恒定性,行政诉讼中的原告只能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而被告则只能是行政机关,这样一种关系和位置不能互换。与此特点相应的是双方当事人在诉讼权利与义务上存在一定差别,总的来看是被告享受的诉讼权利较原告要少,而所承担的诉讼义务较原告要多。这是不是意味着诉讼双方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不平等呢?不是的,恰恰相反,这样做是为了使行政机关和  相似文献   

10.
由于行政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法律部门,决定了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在许多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诉讼的内容不同.行政诉讼的内容是解决行政纠纷,也就是解决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活动中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发生的纠纷,这种纠纷的解决,常常涉及到公共利益,以及行政机关的制度、政策是否合理合法等.而民事诉讼的内容是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争议,侧重于公民的个体权益的法律保护.二、诉讼的当事人不同.行政诉讼的当事人是特定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管理相对人,被告只能是行政机关.二者诉讼地位不能互换,即行政机关不能作为原告提起行政诉讼,相对人也不能作为行政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是指当事人由于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或者变更行政处罚决定的诉讼活动。行政诉讼与刑事、民事诉讼一样,是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法律制度。我国很长一段时间,由于高度集权的产品经济排斥监督机制的存在,行政诉讼成了被误解、被遗忘的法律部门。改革、开放、搞活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  相似文献   

12.
土地、森林的权属争议经政府处理后,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理决定提起诉讼的性质只能是行政诉讼,这是由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的特点所决定的。行政诉讼是以解决行政争议为内容的诉讼活动,而行政争议又是当事人与行政管理行为的争议。我国行政机关的职权和职能活动是多方面的,但总起来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依原始行政权发生的行政管理活动,如对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行政管理,对违反土地、森林法规行为人的行政处罚等;另一类是法律所赋予的为行政管理需要的其他行政职能活动,如制定行政规章、行使行政裁决权  相似文献   

13.
审判方式改革下传统诉讼共有原则的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均确立了各自的诉讼原则。法学界通常将这些原则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共有原则,这类原则可同时运用于三大诉讼;一类为特有原则.这类原则反映了三大诉讼各自的特性。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刑事、民事(合经济)、行政审判方式改革中.一些诉讼原则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这种冲击带来的不单纯是诉讼结构或审判观念的变化,而是要对审判所赖以生存的基石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审判方式改革能否彻底进行。一、"以事实为根据"原则应巴新定位为"以证据为根据"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冲突高家伟一、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冲突的具体表现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各方当事人的参加下,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诉讼活动;而刑事诉讼则是公安、司法机关行使国家刑罚权,查明和追究犯罪的诉讼活动,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相互之间原本没有必...  相似文献   

15.
<正> 开庭审理,又称法庭审理,它是指所有诉讼主体汇集法庭,在人民法院合议庭的组织和指挥下,依照法定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无论是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开庭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都是三大诉讼中各自的审判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开庭审理,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分别作有具体规定,而行政诉讼法对行政审判程序中的开庭审理未作具体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制度,引起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问题。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作为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这两个性质不同的诉讼并存,由于我国诉讼立法技术和操作层面的先天不足及司法层面的界定争议,导致其在诉讼关系、程序、原则等诸方面与行政诉讼发生冲突。如何协调这些冲突,保证诉讼法律部门的内部和谐,就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试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所遵循的原则,有相同之处,但是,行政争议的固有特点决定了指导人民法院审理和解决行政案件的诉讼过程又要遵循不同于其他诉讼形式的特有原则。一、保障行政机关正确行使职权和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的交织与处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在于所解决争议的性质不同,然而在诉讼实践中,有些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经常交织在一起,出现了难以区分诉讼属性以及如何适用程序的问题。相关联的争议虽然外在表现大致相同,但基本属性却并不相同,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分别进行或者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两种方式来解决两种诉讼的冲突问题。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在当事人、审理、诉讼期限、上诉和执行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诉讼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中的提起诉讼(以下简称提诉权)是指由国家法律确立的,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活动中由人民检察院行使的,对于特定范围内的某些涉及重大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有关公民重要权利的案件,在无人起诉或当事人不知、不能、不愿、不敢起诉的情况下,或依法律规定应由检察机关代为起诉的情况下,代表国家将案件提交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宪法第129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因而,其所担负的职能是不言而喻的。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对于诉讼活动(包括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乃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过去的10年中,除了对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进行的较为理想以外,对其他诉讼活动尤其是对民事诉讼(含经济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就很难令人满意了。分析起来,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