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12年深秋时节,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全省党史系统干部开展学党史重走长征路活动,实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10月15日,我们一行42人来到了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地——甘肃会宁红军会师地旧址。一下车,大家就被映入眼帘的门楼上毛泽东的题词"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深深吸引。负责接待并为我们讲解的是会宁红军长  相似文献   

2.
安徽休宁是有着1800年历史的徽州文化名城,文化资源十分博大精深。在她所孕育的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内涵里,不仅创造了驰骋明清400多年的赫赫“徽商”,更孕育出了声名卓著的19位状元,成为今之誉满中华大地的“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中国第一状元县”品牌的打造与文化的先导作用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中领导干部文化先导的抉择是引领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的先决前提。  相似文献   

3.
会宁,是红军长征会师的地方,是全国出了名的.这里穷,在全国也是出了名的.但这个穷县却不穷教育,重视教育更是在全国出了名的,这里被外界称为"高考状元县".头寨乡中湾村就是会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会宁华侨回乡服务团(前身是侨港会宁同乡会回乡服务团),是抗战初期,由中共香港市工委组织和领导的一个抗日救亡团体,它从1937年12月下旬从香港返回四会、广宁两县开展抗日救亡宣传,至1939年9月停止活动,历时一年零九个月。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他们走遍了会宁两县的山山水水,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为重建两县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它是抗战初期会宁两县乃至西江地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抗日救亡运动的一面旗帜。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卢沟桥发动了企图灭亡全中国的侵略战争,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具有爱国主义传统、与祖国荣辱兴衰共命运的广大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也纷纷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投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洪流。同年8、9月间,在香港的惠阳、四邑等地的同乡会,先后组织回乡服务团,回乡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与此同时,几个在大革命失败后转到香港的会宁籍共产党员严玉田、孔令淦等,他们也根据中共香港市工委的指示,以同乡会名义,开始筹建回乡服务团的工作。他们在取得香港会宁同乡会董事会正、副主席周颂庭、赵扶生的支持后,便在香港、澳门两地的会宁籍同胞中进行宣传发动。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于1937年12月初,成立了一个以香港会宁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女兵,一个女八路,一个女英雄,一个功勋卓著的革命老同志。在这个只有十几万人的山区小县,虽然没有多少人认识她、了解她,但她身上的确又拥有这个红色革命老区县——铜鼓县的多个"唯一"和"之最":她是这个县唯一的新四军战士,唯一的解放军护士班班长,唯一的曾荣立三次战功的女英雄;她的"之最",就是在她拥有这众多的"唯一"的同时,又是这个县目前最长寿的女人,最默默无闻的女战士、  相似文献   

6.
她用瘦削孱弱的身体成就了“办案状元”——6年间,共审查批捕各类案件889件1582人,除去节假日,不到一天半就要审结一个案件。她曾创造过两天办结案件12件18人的三门峡市最高记录。而且,她审结的案件至今无一错案。她用坚忍顽强的毅力征服了“病魔”——4次大手术,依然击不垮仅仅45公斤重的柔弱之身,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从事着自己热爱的检察事业。她用纯洁高尚的爱心延续着“救助行动”——10年来,她无偿资助贫困学生钱物达6000多元,把陕北一个面临辍学的农村娃送进了大学,用自己的爱心实践了一名检察官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职业操守。她…  相似文献   

7.
心路历程     
在六师奇台农场一一○社区,有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女性——赵华,她从一个普通的修表工成为拥有固定资产达400多万元,年纯收入达100万元的赫赫有名的养殖“女状元”,她的创富经历深深感染并带动了全场乃至东三县发展养殖的热情.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3,(9):23
她用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奉献和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孩子们亲切地呼唤她为"园长妈妈",家长敬佩地称她为"幼教专家",幼儿园的老师们亲近地叫她"知心姐姐"。她,就是通辽市幼儿园园长——李效华。以母爱温暖孩子用真情感动家长"爱是教育的基础"李效华一直用著名作家冰心的这句活来勉励自己,她时刻谨记爱是幼儿教师最美的语言,而"园长妈妈"则是孩子们给她最美的呼唤。在幼儿园工作的每一天,她都倾尽爱心去了解孩子、照顾孩子、关注孩子,喂孩子一口饭,帮孩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举时代究竟有多少状元(不含武状元和女状元)呢?据史籍记载,有唐一代,共有状元139人,五代十国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沿唐制,有状元11人。宋代有状元118人。元代的蒙、汉状元共32人。明朝有状元90人。清代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制时,其间有状元114人。总计由唐初到清末,共有状元504人。辽金两代,实以名列榜首的进士为状元,则辽代的状元为18人,金代的状元为15人。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有状元1人。太平天国的状元有14人。若上述状元可与唐、五代、宋、元、明、清状元同列,则中国历代状元共计552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为唐…  相似文献   

10.
李爱茹,这位在教育战线奋斗了27年的校长,在学校领导岗位上,辛勤耕耘,踏实经营,不求名利,默默奉献.她以严格的制度约束人,以高尚的人格影响人,以敬业奉献精神带动人,以民主公正态度尊重人,以一片诚心关心人、感染人,她以责任感使命感诠释着自己无悔的人生追求,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1.
陈竟 《党的建设》2011,(10):48-49
陇中会宁,素有“秦陇锁钥”之称。 会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建县的历史可以上溯到2100多年前,会宁在史册上留下了诸多可圈可点的墨迹。  相似文献   

12.
张丽是六师新湖新原社区三十三连的一名普通女职工,肯吃苦,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说起她每年荣获的各种荣誉更是数不胜数,她已连续多年荣获六师"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农场"养猪状元"等各种光荣称号。在农场的20多年里,张丽打过工、开过裁缝店、种过地、养过羊,她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洒在了这块土地上,从一个打工妹到今天的养猪状元,张丽用自己聪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支部生活》2009,(12):34-34
她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女,却成功地把自家种植的芦笋卖到了奥运会;她文化程度不高,却思路开阔、志向远大,成了当地的“芦笋状元”。她是党员,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赢得了党员群众的由衷赞誉。她就是44岁的静海县独流镇王庄了村的贾凤英。  相似文献   

14.
敬仰会宁     
“会宁”,对我来说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因为那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会宁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三件事闻名遐迩。一是举世闻名的红军三大主力在这里会师,雄伟的会师楼记载、诉说着当年红军会师时激动人心的情景。会师精神在这块热土上滋生、发扬。二是建国后,一个大字识不了几个的老太太提出了“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口号,轰动了全国,被选为中共九大代表,一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运动在全国迅速展开。三是恢复高考后,会宁县以“三苦”精神抓教育,成了高考状元县。20多年来,有近200名博士、1000多名…  相似文献   

15.
春暖乍寒,在邵刚镇玉泉村的"暖棚"里,我们见到了45岁的农村妇女赵银珍,个子不高,人很精神。她是青铜峡市邵刚镇科技特派员、群众科技致富的带头人。201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赵银珍1984年结婚来到邵刚镇玉泉村,婚后,她对年迈的公婆细心照顾,体贴入微,是村上有名的孝敬父母的好媳妇。1988年,赵银珍生下第二个女儿。在当时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6.
这里见证了一个重要的时刻: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会师会宁,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三大红军主力会师会宁"三大主力会师之前革命形势非常严峻,既有长征路上给红军将士带来这样那样的困难,也有张国焘分裂主义路线对革命的干扰,还有国民党数十万部队的围追堵  相似文献   

17.
<正>她家五口人——公婆、丈夫、她和儿子。周荣兰用孝心铸就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深刻体味着"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滋味——累并快乐着。1986年,踌躇满志的铁厂沟姑娘周荣兰与农九师一六三团四连职工巨克胜喜结良缘。结婚后,婆婆待她像亲女儿一样,经常帮助她  相似文献   

18.
马海鹰 《湘潮》2016,(4):165-167
1927年11月6日,天空阴云密布,寒风冷冽。在浏阳城南门外的状元洲,挤满了含着泪水赶来目送即将奔赴刑场的浏阳第一位民选女县长邵振维的民众。此时的邵振维已经是被国民党反动派拷打成奄奄一息,双腿尽断的她只能被挨户团用箩筐抬上了刑场。当邵振维看到道路两旁前来送行的亲人民众时,忍着剧痛拼尽了全身的气力坐起来大声疾呼:"同胞们,共产党人是杀不尽的。共产党万岁!革命的队伍是会回来解救大家的。"然而,这些话却成了年仅22岁的女县  相似文献   

19.
如椽巨笔写春秋——公主岭市“中国北方温州商城”建设纪实●本刊记者李文一个宏大构想的出台——敢做大事的公主岭人在松辽平原的中部,有一座美丽的小城——公主岭市。她的出名,并不仅是因为那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也不仅是因她是全国十大产粮县之一,而是因为她在短短...  相似文献   

20.
今年25岁的会宁人杨国宽,案发前在重庆上大学,即将毕业。2011年暑假期间,会宁一些村民听说杨国宽能帮助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在会宁县城高中“插班”上学,便打电话询问并请求其帮忙。杨国宽以需要花费为由先后收取了杨某某等9人现金12.977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