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安机关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做好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需要.提高执法公信力,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观,构建网络舆情预警体系和预警机制,坚持正确的舆情应对原则和方法,打造和谐的网络生态环境,是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2.
警察执行力是警察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和效力.提高警察执行力,时于提升了警察的职能作用,充分释放警察于社会、组织及个体的有用性,对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和公安工作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提高警察执行力需要从提高警察的执行意愿和能力、引导群众对警察执行的认同、优化执行资源、改善执行环境和建立良性的执行机制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公民与法治》2013,(22):31-31
舆论和谐程度反映并影响着社会和谐程度。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快,社会舆论对公众情绪和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良好的舆论环境对舒缓社会情绪、减少社会冲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要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工作,提高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增强对新媒体的适应力和撑控力,减少和杜绝因舆论不当引发的社会矛盾冲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4.
曹晖 《法制与社会》2014,(15):141-142
网络舆论是网民通过互联网表达的社会舆论,由于其传播速度很快,渗透力很高,对公安执法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何克服网络舆论对公安执法工作的影响,公安机关需要更新观念,提高整体的执法水平,掌握舆论导向的主动性,才能处理好网络舆论与公安执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董晓薇 《政法学刊》2004,21(3):62-65
情绪状态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受警察职业特殊性的影响,警察情绪障碍的患病率比较高,这给警察的身心健康和公安工作带来隐患,因此,掌握调控异常情绪的方法技巧,缓解或消除情绪障碍,对警察来说尤其重要,是警察心理保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警察公共危机事件愈来愈多,警察公共关系危机事件从上海“杨佳案”到贵州“瓮安事件”,从近期的“启东事件”到“平度征地案”,吸引了大众媒体的注意,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批评.公共关系危机对基层公安机关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使基层公安机关处于社会舆论的负面焦点,稍有处置不当就会陷入“塔西佗陷阱”.本文从基层公安机关层面探讨了警察公共关系的现状,分析和研究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根源,从消解和避免两个不同的层面,探讨塔西佗陷阱出现后如何通过先期的工作和有效的对策去预防和化解危机,通过公安机关自身队伍建设和有效的机制改革远离“塔西佗陷阱”.  相似文献   

7.
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宣传公安工作、树立警察良好形象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少数媒体关于涉警信息的大肆炒作和负面报道却严重影响了警察形象塑造。公安机关在进行警务危机公关时,对媒体要因势利导,既要主动应对、有效沟通,又要建立预警机制和长效机制,从而塑造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  相似文献   

8.
张佳丽 《法制与社会》2012,(26):257-258
近年来,司法公信力缺失的问题愈发严重,成为影响公正、高效、权威司法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舆论传播方式的进一步多样化给司法公信力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微博时代”实现司法公信力建设新的跨越,是摆在全体司法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将结合“微博时代”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探讨如何降低“微博时代”网络舆情可能对司法公信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寻找法院借力微博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给我国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日益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如何认识和合理运用网络舆论、如何引导网络舆论等新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创新公安管理体制,完善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减少公安管理层次,优化公安机关的运行机制,可以局部强化公安组织“条”的领导关系,畅通内部的警令,减少地方党政领导干扰警察办案,有效保障经费,.合理使用干部,合理布防和调动警力。有利于调动干警的积极性,提高警察工作效能和整体性。达到释放警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已进入一个信息快速传播的阶段.而作为传播信息资讯的主要载体--媒体与网络,夹杂着各种各样的舆论声音,给检察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不少挑战.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分析这些机遇与挑战,总结以往检察机关在引导媒体与网络舆论中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提出正确引导媒体与网络舆论的策略,以期促使检察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2.
公安院校担负着向公安机关培养、输送合格警察的重任,公安院校学生的素质直接影响公安机关的警察质量,影响公安工作的质量。新世纪的到来以及随之而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公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模式、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新要求,从而促进公安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公安队伍建设长效激励机制建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睿 《政法学刊》2009,26(6):106-110
警察管理是公安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要素。建构运行高效的公安队伍建设长效激励机制,调动警察的工作积极性是提高公安工作效能的关键有利于加强警察管理,有利于调动警察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公安工作效能。针对当前公安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从树立警察正确的需要观、强化警察危机意识、完善榜样激励机制以及培育人文关怀激励机制等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14.
马睿 《政法学刊》2002,19(3):82-84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类生活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给长期处于出版业“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处于网络时代的编辑工作者要加强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成为网络时代信息发布的合格“牢门人”。  相似文献   

15.
侯雷 《行政与法》2012,(12):16-19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媒体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尤其是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实现了有线载体和无线终端的有机结合,直接导致人人自媒体。从政府的行政的角度来看,新媒体的出现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应在充分把握新媒体的特征及其给行政管理带来的影响上,从网络问政、网络舆情的把握以及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方面提高公务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香港地区发生的“占中”运动,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造成动荡和经济损失、引发冲突与损伤,给香港社会的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此次事件,社会矛盾复杂、执法要求严格,香港特区政府和警察对“非法占中”事件进行了稳妥处置,其中一些法制问题,给武警部队以深刻启示,在类似的处置行动中,可供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17年3月23日,《南方周末》报道了发生于山东聊城的“辱母杀人案”.一伙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极端恶劣的催债人,对女欠债人极尽凌辱,其子为保护母亲而奋起反抗杀人,被判处无期徒刑.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成了全民话题,网上跟帖如雨,舆论几乎是一边倒.这个案件血淋淋地撕开了中国的伤口,让我们看到了疯狂的高利贷与无法无天的讨债人的凶残野蛮、警察的“冷漠”以及女欠债人母子在得不到法律正当救助和保护时的苍白和无力感. 于欢“辱母杀人案”判决公布后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判决结果不公,从法律的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度分析,更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警察百年     
100年前,清政府效仿洋人创建了现代意义上的警察机构。到2005年,在年轻的警察史上,中国警察已把整整100个年轮深深刻下。不得不说的是,50年前,新中国第一次在警察前面冠以“人民”二字,并创造了中外治安史上一个“黄金时代”:彻底铲除了毒品和娼妓,犯罪率只有万分之五。10年前,《人民警察法》颁布,中国警察步入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时期。同时,因受体制、经费和警力不足的困扰,警风警纪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03年11月以来,以第20次公安工作会议和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13号文件为标志,中国的公安改革逐渐发力。以“五项禁令”为发…  相似文献   

19.
警察职业固然危险,但我国警察伤亡人数明显偏高.警务安全指的是公安民警在接处警、盘查留置、追缉堵截、检查危险物品、抓捕逃犯、押解犯罪嫌疑人等一系列警务活动中,有效地制服对方,保护自己.当前的公安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治安形势,公安民警面对的斗争环境更为险恶,我们必须强调从实战出发提供警务保障.警务保障是指国家对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为实现国家赋予的使命和任务,依法履行职能所给予的条件和提供的保证.为了预防和减少公安民警伤亡,国家势必要为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社会保障和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截止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随着人们在互联网传播思想和进行交流,各种新兴媒体和信息通道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例如博客、播客、论坛、通信软件(QQ、MSN)、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平台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网络信息的产生和传播.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没有地域限制,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和敏感问题,瞬间通过互联网的各种媒体通道就传遍世界.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现实里的社会舆论的风向标,正深刻地改变着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日益展示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网络舆情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政府的执政形象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