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站在基层检察工作的岗位上,我们身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最直接地面对人民群众在新形势下对法律监督的新期望和新诉求.也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最基础的力量。贯彻以人为本,关键就在于不断提升我们自身的群众工作能力,真正做到监督为了人民、监督依靠人民,监督成效让人民满意。  相似文献   

2.
郝文义 《中国监察》2013,(22):56-56
1997年,新组建的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下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中海集团领导班子约法十章》,2005年10月又提出了加强对重要环节、关键岗位特别是主要领导监督的意见,2008年9月制定了加强党组织监督、出资人监督、职工民主监督等六个方面的措施。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始终坚持强化监督机制,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不断加大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3.
2011年4月,河南省新乡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开展风险点管理监督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深入查找廉政风险点及表现形式,加强监督管理,构建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新乡市在各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教育,着力强化党员干部三种意识——"岗位就是风险点,有  相似文献   

4.
信息荟萃     
齐齐哈尔对公务用车进行货币化改革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积极探索重点岗位源头治腐工作,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该市围绕“群众关注、事关人财物分配、执法权力相对集中”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确定了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市交通局稽查支队、市教育局招生办、市开发区规划建设局等10个市直单位的18个关键科室为重点岗位。在此基础上,市纪委、监察局制定了《重点岗位源头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实行了重点岗位科学决策、竞争上岗和干部轮岗、廉政谈话、跟踪监督、经常性廉政教育等10项管理制度,把重点岗位源头治理工作纳入党风廉…  相似文献   

5.
在2004年岁末的全国检察长会议上,贾春旺检察长提出了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的要求,从本质上抓住了当前影响和制约检察工作的主要矛盾。检察机关能否完成党和人民对法律监督工作的要求,关键取决于自身具有的监督能力与监督水平。 如何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呢?当前,影响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建设的因素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检察机关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确保其规范用权,既是监督工作的重点,也是监督工作的难点。对于经历了郴州系列腐败案件的湖南而言,这更是一个严肃而亟须破解的命题。痛定思痛之后,湖南省按照中央"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要求,通过建立党政正职"三个不直接分管"、"末位表态"以及完善督查问责和公开述廉评议等制度,积极从制度和机制上探索对党政"一把手"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新路,并取得成效,受到了贺国强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伊契 《中国监察》2008,(10):39-39
所谓重点岗位,是指企业的重要部门或关键部位。重点岗位一旦发生问题会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和不良影响。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把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作为今年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对国有企业及其领导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同时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提出“七个不准”的要求。可见,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这一重点岗位采取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监控措施,是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重点岗位实施监控,就是要立足于对权力的制约制衡,发挥现有管理资源的监督合力作用,围绕监控点,明确全面、具体的监督内容,制定量化、可操作的控制措施。首先,对重点岗位进行权力配置分析,为完善监控措施提供依据。如参照管理学中的控制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类比方法和黑箱方法,从分析中获取所需信息,运用“广义调和分析”和“差异评价”等管理分析手段,建立以岗位权力系数、责任牵制系数、岗位价值贡献度和管理风险指数等为参数的数学函数模型,明确每个重点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后,企业对职工的管理应当从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女性职工退休年龄应当依据所实际从事的岗位性质依法确定,与其原有的工人或干部身份不必然相关。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诉讼监督案件,对人民法院以女性职工身份确定其退休年龄的错误生效裁判,应当依法监督,同时与行政机关磋商,促使其转变理念,促进劳动纠纷诉源治理。  相似文献   

9.
广大群众借用网络传播手段对官员发动起的舆论监督,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常态."网络放大镜"似乎成了悬在官员头顶的一把利剑,人们也对网络监督寄予更多厚望.那么,官员们应该对网络监督持有什么态度?如何看待网络监督的作用?网络监督和现实监督体系之间如何衔接?  相似文献   

10.
从2018年-2022年A省检察系统30起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来看,检察权运行失范现象存在多发于基层检察系统关键岗位,日常监督查处力度不够强,违纪违法行为时间跨度长、涉及环节多,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为检察权滥用的主要诱因等基本特征。检察权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作为规范检察权运行的“主力军”,在实践运转中存在对案件质量评查监督滞后,对领导干部监督制约疲软,“三个规定”落实不全面,专职机构职能发挥不充分的问题。应从突出加强检察业务管理,进一步优化案件评查,紧盯“关键少数”,深化落实“三个规定”,加强内部监督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入手完善检察权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检察权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1.
《法学》1991,(3)
要保持政局的稳定,关键就是建设好民主政治。而由于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动乱和东欧国家的政治风波,使不少人对“民主”疑窦丛生,“社会主义能不能搞民主”?“民主与稳定相容吗”?等等。文章认为,社会主义离不开民主,中国的政治风波和东欧的政局剧变也不能归咎于民主。社会主义要民主,但不是西方的民主,不是搞无政府主义。那么,当前我们的民主政治从何处着手呢?文章认为主要应从加强对国家机关的监督着手,抓好三件大事:(1)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2)加强各种临督制度的法制化工作;(3)加强对法律,特别是对宪法执行情况的监督。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河北省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以开展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行政监管事项办理情况综合监督检查为切入点,加强对政府部门重点人员、重点岗位、重要职能、重要事项的全方位监督,  相似文献   

13.
国家机关的高级官员(以下简称高官)是治党治国的中坚力量,其中绝大多数人扎实贯彻执政为民宗旨,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勤政廉政恪守职业道德,以身作则起到了榜样作用.同时须承认,高官中也存在各种错误思想行为,特别是腐败现象时有发生,说明对身处治国理政关键岗位的高官进行监督十分必要.但是,对高官的监督却是薄弱环节,如果高官还是"一把手",则监督难度更大,以致腐败分子都有体会.例如腐败分子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被执行死刑前曾哀叹,"假如江西的新闻媒体能够像美国记者曝光克林顿那样,敢于报道我的绯闻,我不至于落到死刑的地步";再如犯受贿罪的云南省原省长李嘉廷在忏悔中说:高级干部本应成为被监督的重点,但从这几年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来看,不但未成为重点,往往变成了薄弱点,甚至是盲点,下级不敢监督,同级不好监督,上级难以监督.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公务接待在公务活动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不少地方,公务接待支出已经明显超出了“合理”范畴。成为一种严重的不正之风,成为腐败的一种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5.
正"开展重点岗位廉政关爱教育,让我头脑清醒,工作舒心,生活愉悦,是对我的最好关心。"这是山东省东营市一位身处重点岗位干部的心声。去年以来,东营市纪委监察局在全市重点岗位人员中积极开展廉政关爱教育,提升了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重点岗位多为掌握人、财、物、权的关键岗位,极易产生廉政风险,而且  相似文献   

16.
根据传统理论,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权即法律监督权。但什么是法律监督的内涵?我国检察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有没有、能不能担当起法律监督之责?监督权与公诉权应是一种什么关系?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分析,使本文得出了我国检察权的本质不是法律监督而是公诉权  相似文献   

17.
王亚钧 《中国监察》2008,(24):36-37
中原油田把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作为防治腐败的主要内容和对象,明确监督重点、完善监督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在取得党风建设成果的同时,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仅通过监督清理不良债权一项,就收回资金近1.36亿元。  相似文献   

18.
高层言论     
李源潮:把最优秀的干部用在最关键的岗位上要深入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把最优秀的干部用在最关键的岗位上。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干部政策,坚  相似文献   

19.
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然而,谁来监督制约它?监督的重点是什么?都是公众想迫切了解的。因此,本文着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简称监督法)的角度,论述人大应如何加强对检察机关实施监督问责。  相似文献   

20.
乔欣 《法制与经济》2009,(4):7-9,11
商事仲裁司法监督的范围是仲裁司法监督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确立仲裁监督体系的关键。对仲裁司法监督范围的探讨涉及两个主要问题,即仲裁司法监督的模式和仲裁司法监督的体制。本文在对国际商事仲裁立法和不同国家仲裁司法监督范围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借鉴其合理内容,统一我国现行国内仲裁与涉外仲裁的监督范围,并确立司法监督为对仲裁程序的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