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快慢,学术界虽有发展速度过快和发展速度并未过快两种观点,但均认为"变农民为市民"、优化人口结构和城镇空间布局、推动城镇化发展,将会成为拉动内需、结构转型、实现共享式和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手段。通过国际标准值法、钱纳里标准法及最新统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与非农化。合理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产业结构转型和新增就业岗位保持一致,建议通过建立市民化与城镇化的同步推进机制、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和新增就业岗位保持一致、促进城镇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优化城镇化规模格局和空间形态等措施,稳步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农村人口进城就业并定居为核心推进城镇化,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以改举体制、完善政策、健全规划为重点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3.
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城镇化发展是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可以分为根本动力、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以此对照分析武陵山片区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具备的优势以及不足,发现武陵山片区绿色城镇化发展有着先天优势,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如:绿色城镇化发展要素支撑不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城镇化基础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协同推进力度不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程缓慢等。因此,应从促进人的城镇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绿色城镇化的要素支撑体系等方面着手,推进武陵山片区绿色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供给侧改革下农民工就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供给侧改革下,中央经济工作的重心是稳定经济发展速度、调整产业结构。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民工就业难和城市用人单位用工荒的矛盾以及农民工结构性失业与新兴产业人才短缺的矛盾逐渐突出,农民工就业问题成为摆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难题。为此,国家应通过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完善农民工就业政策制度、强化农民工自身素质、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等系列措施,来配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5.
区域社会数字治理以数字信息为支撑,全面推动数字技术与区域社会治理方式深度融合,使数字化转型这个“最大变量”成为驱动区域社会治理的“最大增量”。在区域社会协同治理中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数据动态分析,能够重构区域社会治理范式,促进线下线上融合的协同治理创新,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结构的改善、治理机制的创新、制度机制的协同,以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应对跨域数字治理的复杂性。在探讨区域社会数字化协同治理的必然性和基本特质的基础上,可从进一步优化区域社会数字化协同治理结构、构建区域社会数字化协同治理的规范体系、夯实区域社会协同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支撑等方面探寻区域社会数字化协同治理进路。  相似文献   

6.
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更高水平的平衡。供给侧改革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趋势是:逐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格局、以提升价值链为核心的出口结构。供给侧改革促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鼓励创新创业,促进产业升级,深化体制改革,坚持绿色发展,协调供需关系。  相似文献   

7.
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政府职能转变路径及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政府职能转变经历由代替市场发展产业到扶持市场发展产业再到引导市场发展产业的路径,该路径主要通过动力转换机制、政策引导机制和平衡协调机制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但是,由于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成,导致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政府方面存在行政化阻滞和主观化风险的挑战、在市场方面存在自发性困境和垄断化风险的挑战、在社会组织方面存在主体性缺失和边缘化风险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建立并实施"政府宏观引导、企业创新发展与社会自主配合"的多元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8.
杨杰 《学理论》2008,(12):70-71
当前,哈尔滨市旅游业呈现出产业化、国际化、市场化趋势,发展到了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要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为核心,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基础,以推进集约型发展为重点,以提高旅游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农村发展困境的重要抓手。就地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具有较好的耦合性,在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传承乡土文化、改善乡村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就地城镇化存在许多现实藩篱,制度不完善、权责不匹配、产业失衡、利益多元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就地城镇化进一步推进。鉴于此,推进制度改革、优化权责配置、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统筹多元利益就成为推进就地城镇化建设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以“结构-方式-目标”为分析框架,深入探讨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全面转型,推进“中国式治理现代化”。从治理结构维度分析,通过人才下派、责任下放、资源下沉、规则下达等措施,推动基层治理由“政策悬浮”向“重心下移”转型;从治理方式维度分析,需要遵循协同整合、因地制宜、化繁为简等原则,推动基层治理由“三治结合”向“四治融合”拓展;从治理目标维度分析,在参与主体、价值取向、行动实践等层面重构乡村社会的公共性,推动基层治理由“多元主体共治”向“治理共同体”升级。在转型过程中,党建始终引领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赓续与加强“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为导向,在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体建构中统筹推进内涵式大部制改革,是党的十九大后新一轮大部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视角看,新一轮大部制改革的重点是优化职能配置以解决机构设置问题,按"以党领政"的原则统筹党政军群机构改革,通过完善决策监督体系的顶层设计、党政机构合署合并、部门功能归口管理等方式整合职能,提高治理效率。为适应新时代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新要求,本次改革体现的特点是:坚持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整体性治理理念,以职能导向型的整合式改革优化治理结构,构建联动配合的运行机制推进治理主体协同化,以高效规范的内涵式改革促进治理方式转型,同时也体现了行政体系向治理体系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2.
赵军 《侨园》2013,(6):23-23
<正>阜新市将高举转型大旗,以转型振兴为主线,以做大经济总量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为追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产业集群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工程建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城乡环境生态宜居、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推进产业协调发展不仅是新时代成都平原经济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发展需要,也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组、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分工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合作体系逐步建立,但产业同构现象还比较突出,各地在推进产业协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认识不统一、机制不健全、环境不完善等问题。加快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协调发展,还需要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协同制定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产业协调发展机制,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优化产业协调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镇化已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阶段。本文以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实践为例,从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依托主导产业带动进城人口就业创业、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生态人文的特色宜居美好家园和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总结提出了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民工潮托起民工经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瞭望》2003,(4)
换个角度看农民工 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积极意义正日益清晰地显现出来: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是推动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这是加速我国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这是形成我国经济低成本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镇化已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阶段。本文以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实践为例,从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依托主导产业带动进城人口就业创业、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生态人文的特色宜居美好家园和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总结提出了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产业融合: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健鹏 《理论探索》2012,(2):103-105
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关键是突破资源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重要途径是推进产业融合。在产业转型的渐进过程中,要全方位导入产业融合的理念和方式,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型工业化进程,促使资源产业在融合中得到优化,新兴产业在融合中发展壮大,三次产业在融合中结构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8.
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有产业作为支撑,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中。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相互依存,城镇化建设能够培育创业者,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又能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通过加强政策引导、积极营造创业氛围、加大金融税收支持力度、完善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开展创业教育与培训,来健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体制,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转型发展与创新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动力。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数以亿计的农业转移人口从农村流向城镇,推动着社会结构转变。但随之而来的是城乡差距日益拉大,城市拥挤,资源、环境等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使得传统城镇化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这对城镇化发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环境质量的同时,因地制宜推进宜居小城镇及智慧城市建设,才能有效地促进中国城镇化建设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作为新型城镇化主体的农民,在向市民化迈进的过程,仍处于滞后于城镇化发展的状态。由于农民工的市民身份不被认同,情感归属缺乏,难以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等原因,农民工进城焦虑情绪明显,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逆城镇化"现象。城镇化在本质上是农民工的市民化,缓解农民工进城焦虑,必须建立规范性制度,构建覆盖全体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人文关怀,激发他们潜在能力与价值,保障农民工能够充分享受到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