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陶杰 《南风窗》2010,(18):94-94
<正>社会上出现呼声,掀起"反三俗运动","三俗"指低俗、庸俗、媚俗,先拿一个相声演员开了刀。反"三俗",站在一个品味的高地上,也不能算错,或许先有人受了美国人那么一刺激:美国的《时代》周刊,最近把中国喜剧演员小沈阳定性为"最恶俗的中国男人"。小沈阳成了中国形象的国际代言人,不但不会愁眉深锁吟诗萌志,  相似文献   

2.
秋日私语     
一年好处,都被秋光占断. 秋日的北京,天高云淡,走进京城相同四合院,退去了浮华的厚重从斑驳的墙影、灿烂的秋叶中倾泻而出,仿佛行走在历史的空间,让人迷醉不已.《"逛胡同"与"胡同串子"》、《炸酱面话旧》,钩沉京城历史,因而穿透时空. 这就是北京,一个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市.黑格尔在谈哲学时发明了"这一个"的概念."这一个",就是个性,是独具的生命力.每一座城市也都应该像北京一样是"这一个".但不需讳言的是,在发展的名义下,一些城市正消磨着自己的个性.《美丽城市别怯捌饬》就从历史脉络、建筑设计、人情冲突等角度,证明要写出"这一个",虽然比较难,但并非无法企求.  相似文献   

3.
微话题     
《南风窗》2012,(23):15
在华日本人加藤嘉一道歉承认学历造假日本杂志《周刊文春》日前刊登了《揭露在中国最有名的日本人(加藤嘉一)伪造履历》的文章,披露加藤嘉一系文科生,并未考上过东京大学。对此,加藤嘉一10月31日在日本官方网站上发表了"道歉报告文",承认自己伪造简历。同时,他也发微博承认  相似文献   

4.
微话题     
《南风窗》2012,(23):15-15
在华日本人加藤嘉一道歉承认学历造假日本杂志《周刊文春》日前刊登了《揭露在中国最有名的日本人(加藤嘉一)伪造履历》的文章,披露加藤嘉一系文科生,并未考上过东京大学。对此,加藤嘉一10月31日在日本官方网站上发表了"道歉报告文",承认自己伪造简历。同时,他也发微博承认  相似文献   

5.
<正>几年前的一部热播电视剧《闲人马大姐》让很多人认识了一个普通退休女工,剧中主人公马大姐热心肠和爱管"闲事"的形象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现实生活中,北京兰格咨询有限公司也有这样一位"马大姐"——马毓梅,作为企业工会主席,她的热心肠与剧中主人公一样,总在欢笑悲伤后让人感到温暖。"是马大姐,帮助我们一家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说起马大姐,北京兰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职工李星充满感激。  相似文献   

6.
正一、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的日本研究李尧星(以下简称"李"):在中国现存历史资料中,最早关于日本的记述始于什么时候?初晓波(以下简称"初"):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对中国而言,日本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他者"存在。《山海经》中第一次出现了关于"倭"的记录,而《汉书·地理志》中的"乐浪海中有倭人"记录则标志着中国官修史书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7.
福布斯排名拷问城市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4日,《福布斯》中文版推出的"2004年度中国内地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因为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被挤出三甲排名,而引来嘘声一片。所谓的中国国情,再次成为一千专业人士和媒体批评《福布斯》中文版"水土不服"的理由。中国的主要媒体几乎都集中在上述3个城市,人们以批评来缓解自己心理的失落,却忘记了检讨自身老化的思维。其实  相似文献   

8.
<正>日本安倍政府在历史观问题上不断倒退,同时加快修宪强军步伐。对此,中国打响了对日舆论战,对其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险恶用心及其危害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危险行为进行集中揭露和批判,以引起国际社会对日本走向的警惕。中国尽管占据道义优势,却难以先声夺人。相反,日本、菲律宾和美国对中国展开舆论反攻,渲染"中国威胁",矮化中国形象。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正在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做  相似文献   

9.
策划人语今年中国的"两会",被境外媒体描述为"告别GDP崇拜,缔造幸福中国",中国自1997年始"一直坚守的图腾般的经济增长目标""保八"也第一次淡出了国人视野。"十二五"期间,GDP增速被定为7%。如何让普通民众感觉更幸福成为本次"两会"的一大亮点,在"两会"热点问题中,民生问题更是占了一半。"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希望到2015年城镇化率提高到51.5%。外媒把中国城市化进程形容为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化实验"。将承载超过中国半数人口的城市,如何让幸福感与城市化同步,缔造对百姓来说具有竞争力的城市?  相似文献   

10.
天津的软肋     
最近,我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24城市竞争力报告》和中国市长协会最新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等研究资料中看到,天津竞争力下降的趋势让人吃惊。 例如,在中国24个城市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李莹 《南风窗》2014,(18):73-74
<正>不管"和平"前面加上什么修饰,真正的和平都不可能绕开历史来操作,而必须通过有诚意的对话与检证来建立。8月15日是日本第69个战败日,像去年一样,安倍首相当天在千代田区武道馆举行的日本战殁者追悼仪式上,再次未提1994年村山富市以来日本历代首相必提的"加害责任",且以"和平誓言"替代"不战誓言",令人怀疑这是为明年日本战败70周年发表"安倍谈话"做铺垫。《东京新闻》报道指出,鉴于安倍打着"积极和平主义"旗号改变日本安保军事政策",和平誓言"与"不战誓言"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2.
侯艾君 《南风窗》2008,(16):87-89
在俄罗斯图瓦、布里亚特等共和国,当政者着眼于经济上的需要而宣扬泛蒙古主义;一些地方精英的"泛蒙"主张和要求独立的言论,很大程度上只是激愤之语。但个别日本学者却以在东北亚日本人与蒙古人基因最近为由,鼓吹建立"大蒙古国",以遏制中、俄。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15)
正前几天,和一位长三角某大城市的朋友聊天。他的一番话让我感到了中国的强大,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普通人生活。他说,以前,这座城市的姑娘都热衷于嫁给欧美人士或日本人,一是有"面子",二是有"里子"。但现在,嫁给外国人早已没有任何吸引力了。相反,嫁给"自己人"才是两者兼备。什么是"自己人"?就是成长于同一座城市的适龄男性。"他们有房子!"在这座城市,即便来自于  相似文献   

14.
来信     
邓聿文 《南风窗》2012,(13):12-12
中国人有"仇富心理",其中一个著名的论调就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统治者多以儒家治国,奉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重农抑商,谋取经济利益一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这种思想一直延续至今。话说回来,封建社会的人就一定"仇富"吗?不见得。早在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著《史记》时,就第一次单设《货殖列传》,自序十分明确而简要地道出了写作本篇的动机与主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相似文献   

15.
南书房     
《南风窗》2010,(9):96-96
<正>《为世界打造"中国梦"》吴旭著新华出版社2009年7月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形象?如何为中国形象战略重新定位?中国应该怎样进行跨国公关活动化解危机?过去的两年,对于中美这两个"巨人"国家来说,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正剧、喜剧、悲剧、闹剧、哑剧,你方唱罢我登场;作为一个在美国大学里教授"战略媒体与大众传播"和"高级公关写作"的中国教授,作者不仅提出了一连串令人耳目一新的国际传播作战法则,还忠实记录下自己在文化冲击和认知落差中碰撞出的火花,令人警醒。  相似文献   

16.
来信     
《南风窗》2012,(13):12
中国人有"仇富心理",其中一个著名的论调就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统治者多以儒家治国,奉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重农抑商,谋取经济利益一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这种思想一直延续至今。话说回来,封建社会的人就一定"仇富"吗?不见得。早在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著《史记》时,就第一次单设《货殖列传》,自序十分明确而简要地道出了写作本篇的动机与主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相似文献   

17.
张慧瑜 《南风窗》2013,(18):92-94
从"恶魔"和"敌人",到代表"蔚蓝色文明"的典范,再到调动民族情绪的"竞争对手",美国在中国大众文化的想象中经历了不同的角色扮演,而"美国梦"的色彩也随之幻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众文化的图景中不断地生产着关于美国的文化想象。从1980年代主流思想界对蔚蓝色文明的深切渴望,到1990年代初期讲述中国人在美国艰苦奋斗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红遍大江南北,再到2013年表现中国商人在华尔街上市而实现美国梦的《中国合伙人》热映,可以说,美国成为这30年来中国人从自卑、屈辱到获得自信的重要参照。与此同时,从1990年代中后期畅销书《中国可以说不》、"5·8"轰炸大使馆事件到2008  相似文献   

18.
世间有情众生,无利而不往,遂为所困,茫然不知所求为何也。那只看不见的手《射雕英雄传》中混迹于一伙强人之中、并以"江南七怪"二把手自居的"妙手书生"朱聪也许是小偷中的特例。一般而言,小偷总是孤军奋战,得手时"独自偷欢",失手后"一人做事一人当",将不劳而获的不良生活习惯升级为"一个人的战争"。套用托尔斯泰书写在《安娜·卡  相似文献   

19.
石破 《南风窗》2012,(5):11-11
本周,日本城市"名古屋"在中国前所未有的知名,这并非因为它的风光旖旎,工业发达,而是它的市长河村隆之说了一句很让中国人生气的话:"所谓的‘南京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有些日本人不承认南京大屠杀,这个不算新闻。但让中国民众不爽的还有:当南京访日代表团团长在听到河村的话后,竟然没有当场反驳,而是"圆滑地"转移了话题。  相似文献   

20.
张晴滟 《南风窗》2012,(2):96-96
2011年12月初,一部讲述抗战时期南京妓女以肉救国的大片以各种小道、八卦、秘闻和海报的方式向我们迎面扑来,无孔不入的营销攻势远胜于当年陆川的《南京!南京!》。那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用日本人视角的主观镜头,将中国人心中的国仇家恨化作世界公民视野中全人类的苦难,因其表现的所谓"人性",迎来了不少喝彩,当然也招致更多怒骂,基于对"人性生"这一要素的理解,不同的观影者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之前,《色戒》有过类似遭遇,此番《金陵十三钗》也不例外。为《色戒》欢呼的多是文青和小资,为《金陵十三钗》山呼万岁的观众中则不乏爱国者,他们为此片没有《南京!南京!》中的"人性关怀"而叫好。片中的日军残暴、狠毒,追着女学生大喊:"有女人!都是孩子!都是处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