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甘肃省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丰富且民族性、地域性突出。本文根据民间文化的多样性和国际上通用的分类法,结合我国对民间文化习惯的表达方式和甘肃省的特点,将省内的民间文化遗产划分为四大类别,并从中加以细分。同时,就民间文化遗产的普查原则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一生情系农民,终生致力于改变农民的生存境遇和社会地位,农民由衷地敬重和爱戴这位伟人,毛泽东与农民之间形成了息息相通的内在精神联系。本文试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主要是农民文化)对毛泽东农民情结形成的文化影响,从而揭示毛泽东从情感思想到行为实践的农民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由于独特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系统,形成了大量各具特色、底蕴深厚的民间文化资源。如何实现这些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是事关该地区文化、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民间文化生成、传承、创新与开发利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智力劳动,引入知识产权制度可以充分实现民间文化资源的内原性保护。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实现民族地区发展权、建立新的利益平衡机制是西北地区民间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法理基础。民间文化传承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应遵循文化保真、文化安全、文化软实力生成的基本理念,最大限度地激发文化发展活力,科学处理好文化资源独占与共享、文化法制资源本土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实现民间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双重转型",重塑民间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法律构造。  相似文献   

4.
试论电视媒介与民间文化的相融与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化在急剧变化的传媒时代里显得举步维艰,受到新媒介带来的大众文化冲击。但新媒介也可以促进民间文化发展。电视传播可以开拓民间文化影响、扩大受众、改变认知方式使民间文化长存。福建电视台《走南闯北》栏目,通过对民间文化的表演性转变、角色转变、时空转变等多种艺术充分利用电视传播特性,创造性宣传民间文化;同时,注意到利用电视传播优势,突破地域限制与传统限制,以更多元更丰富的形式表现民间文化,探索出一条传播民间文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词汇往往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从而严重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本文试图从认识记忆与遗忘曲线的规律角度,探讨英语词汇学习的策略、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词汇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状况决定了多种所有制结构和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各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健康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混合经济中的民营经济,在优化资本结构中起着积极作用.文章从混合经济中认识民营经济,从民营经济增长的质和量认识混合经济的结构优化,从一个全新角度来深入认识民营经济的独特作用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7.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有不同的研究角度,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思考,则离不开哲学的角度.众所周知,由竞争而产生效率,由法制来保持竞争的公平,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属性.通过这些属性的认识,我们可以从理论上把握市场竞争的有序性与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问题.本文就是从哲学的角度,将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本质作为切入点来进行分析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8.
参政资本概念的提出是把广义的资本概念从经济学引入到社会学乃至政治学领域中来,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加深对参政党建设的内涵和意义的认识。参政党建设的过程就是增强参政党的参政资本,具体来说就是提升参政党的政治资本、社会资本和道德资本。  相似文献   

9.
千百年来,人们都从思想价值及史料价值上研究《颜氏家训》,而很少从文学的角度来探讨它,本文从形象性、情理性和审美性三方面对《颜氏家训》的文学特征加以探讨,以便对它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民间文化艺术作品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随着我国国际化不断深化,其潜在的文化价值和日益凸显的商业价值使其权利纠纷日益增多。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并未对民间文化艺术作品的保护做出具体合理的规定。通过完善相关立法来保护我国民间文化艺术作品迫在眉睫。《乌苏里船歌》一案更是引发了法律界人士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它是我国第一起民间文化艺术作品著作权纠纷案,也是我国第一起关于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纠纷的案例。本案涉及诸多法律问题:如被告是否有侵犯郝哲族人民的文化权利,少数民族文化主体到底是谁,原告是否能代表郝哲族人民,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权利应该如何来行使等问题,这些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甘肃民间剪纸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挖掘。在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将其作为民俗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融入蓬勃发展的甘肃旅游业中。  相似文献   

12.
独具江南水乡平原、海岛特色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浙江“饭稻羹鱼”的生产、生活方式。“饭稻羹鱼”构成了浙江饮食文化的典型基础特征。各地广为流传的特产、食俗歌从不同层面展示了浙江地域特色的饮食结构、饮食习俗和民俗生活。这些特产、食俗歌不仅是我们研究、传承和弘扬浙地传统饮食文化的史料,也是拓展以地方食文化为主题旅游的精美广告。  相似文献   

13.
习惯/民俗习惯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但一直遭到法学界的忽视和误解,并受到制定法的轻视。本文立足于“中国问题”.论述习惯/民俗习惯在法律制度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并试图为习惯/民俗习惯正名。通过对比分析主要国家(包括我国)的习惯/民俗习惯法律渊源中的现实地位,建构性地提出我国对习惯/民俗习惯的法源地位进行重构的可能路径之一;在民法典制定的过程中,有必要认真对待民俗习惯,化解法官选择适用民俗习惯时在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所遭遇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14.
传统相声艺术作为民间文化中笑的艺术,其快乐的本质是一种伦理幸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相声进行渗透、提升的结果。面对新生意识形态的文化认同构成解放后"舞台"新相声的基本艺术冲动,"家-国想象"是舞台时代相声艺术实现成功认同的核心机制。进入上世纪90年代,相声在"回归剧场"中开始重建多元认同。当前,电视情景喜剧不仅实现了相声在消费时代的"日常认同再生产",更重要的是为相声艺术的产业发展提供了驱动性的媒介经济新框架。  相似文献   

15.
在行政区划问题上。应当大力借鉴国外的好经验,但前提必须是努力弄懂行政区划的根本依据究竟是什么。立足行政学和组织科学的基本原理,细察当前行政管理的最大技术性弊病,可以发现,行政区划的最根本依据在人不在物,在于行政人员管理能力的伸缩度,而不在于人们曾经过于看重甚至迁就的地理历史因素、经济文化因素、社会政治因素、风俗民情因素等等。基于此,政府系统应当自上而下有步骤地压缩管理幅度,调整区划。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的群众文化建设:“下里巴人”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阶段,群众文化艺术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了多元混合的格局:既有传统的"下里巴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又有新的"下里巴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众文化艺术形式,还有主流价值观的"下里巴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主导文化艺术形式。现阶段的群众文化建设,面临三种形态的"下里巴人"相互分割,发展不平衡以及群众文化工作与群众文化脱节,群众文化活动式微等困境。应根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需要和群众生活方式变化的实际情况,通过文化空间、文化内容、城乡文化、民族文化的整合,实施对"下里巴人"的重建,实现群众文化的转型和繁荣。  相似文献   

17.
文化改造模式是对现行教育改造模式的变更与手段的创新,取决于当代监狱文化建设的水平、规模及其建设的力度。在监狱文化建设的推动下所创造起来的主题文化改造、法治文化改造、传统文化改造、特色文化改造、民俗文化改造、节日文化改造等创意性文化改造模式,在坚持常态性文化改造模式的同时,业已成为监狱文化改造罪犯的新颖手段。而文化改造模...  相似文献   

18.
民间文艺的著作权保护不应囿于理论瓶颈,可转变思维,本着实用主义,首先从对代表性传承人的著作权保护入手,传承人享有了著作权保护,就意味着民间文艺实际也得到了著作权的有效保护;其次,代表性传承人以外的本国传承传播者的著作权保护也是对民间文艺有效保护的途径之一;最后,政府应承担对民间文艺著作权保护的重任,这与著作权制度并不违背。  相似文献   

19.
末伦是一种从带宗教色彩的巫事曲调中脱胎而来的民间曲艺,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曲艺曲种之一。本文将尝试以巫事活动、土司制度、歌舞艺术为切入点论述壮族末伦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为壮族末伦文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艺术歌曲在20世纪初期进入中国,并且是在中西音乐文化的多次碰撞、交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从创作来看,一方面运用了欧洲的作曲技法,并注意艺术形式和人文内涵的融合;另一方面,从民族音乐因素和民族声乐各学派吸取着养料。从演唱来看,中国歌唱家通过使用美声唱法,演绎中国艺术歌曲,在遵循一般的美声发声原理和风格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要求,尤其是在学习和演唱中特别要注意把握存在于作品中的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文化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