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正>她家五口人——公婆、丈夫、她和儿子。周荣兰用孝心铸就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深刻体味着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滋味——累并快乐着。1986年,踌躇满志的铁厂沟姑娘周荣兰与农九师一六三团四连职工巨克胜喜结良缘。结婚后,婆婆待她像亲女儿一样,经常帮助她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请帖     
乔叶 《党课》2010,(12):84-85
父亲一直是我们所惧怕的那种人,沉默、暴躁、独断、专横,除非遇到很重大的事清,—般很少和我们搭腔。日常生活里,常常都是由母亲为我们传达“圣旨”。若我们规规矩矩照着办也就罢了,如有一丝违拗,他就会大发雷霆,“龙颜”大怒,直到我们屈服为止。  相似文献   

3.
强者张晓     
林曦 《党的建设》2007,(7):22-22
他4岁时,父亲被一场车祸夺去了生命,母亲因悲伤过度患重病瘫痪在床。一时间,年幼的他不仅失去了父母的呵护,而且还要承担起生活的重担。14年来,他饱尝了世间的人情冷暖,却从没向命运屈服;他遭受了生活中风雨的摧袭,却用自己稚嫩的  相似文献   

4.
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相似文献   

5.
习远平 《求贤》2013,(10):54-59
父亲走了11年了。今年10月15日,是他老人家的百年诞辰。 作为他最小的儿子,站在他的墓前,对着他的雕像,我想说些什么呢?我能说些什么呢?他老人家走过的这百年,是中国扭转乾坤、翻天覆地的百年。  相似文献   

6.
许多年了,周新立起床后就到厨房做好了饭,先将母亲刘瑞玉搀扶着坐在饭桌前,随后将碗筷摆放到她面前,便于她自己就餐;然后为父亲周登芳穿上衣服,将他抱进轮椅,推到饭桌前再一口一口地给他喂饭.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信条     
我曾经问过父亲,你离休这么多年,回首往事有啥体会。老父亲给我说,无论干啥工作,特别是要当好一名领导者,他总结了四个信条。年轻时,我对这四个信条体会不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觉老人的话确有道理。我父亲的四个信条.既是老人对孩子的谆谆教诲,也体现了一名老干部对后人的一种叮咛。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谎言     
葛闪 《党课》2014,(9):104-105
在南方已久的他,给在老家的父亲打电话嘘寒问暖。这种电话,他是隔三差五就打一个的,他生意实在忙,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父亲的关怀。母亲离开后,父亲就像院子里的老磨盘,没了推磨人,除了历经风雨沧桑的苦痛外,蕴藏在心头更多的,是无尽的孤独。他甚至能想象得到,早上,父亲会坐在门槛外,默默地吸着旱烟,一轮又一轮的烟圈,氤氲在他的周围;而中午,父亲就会躺在院子里的老藤椅上,拿一张报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相似文献   

9.
岁月是一条无始无终的河流,在它日夜奔腾的涛声中,我的父母先后去了天堂,在我心灵深处留下了无尽的思念……母亲出身贫寒,天生丽质。年少时随外祖父做小本生意。她不识字,但却有着聪明的经商头脑,是外祖父的得力助手。十八岁嫁给我父为妻,在岁月更迭中度过了她的一生。母亲先后生下8个孩子,后来仅存我们姐弟5人。  相似文献   

10.
静远 《新湘评论》2010,(12):54-55
假如没有这一帧黑白老照片,我是无法想象父亲和母亲原来曾经有这样亲爱的关系。那时候,我还没来到这世上。父亲是家中幼子,沉默怯懦,家里穷,考上银行当见习生,晚上读英专,近三十岁了,还没成家。  相似文献   

11.
静远 《学习导报》2010,(12):54-55
假如没有这一帧黑白老照片,我是无法想象父亲和母亲原来曾经有这样亲爱的关系。那时候,我还没来到这世上。父亲是家中幼子,沉默怯懦,家里穷,考上银行当见习生,晚上读英专,近三十岁了,还没成家。  相似文献   

12.
李克农一直在隐蔽战线工作.对党无限忠诚。当时他的工资也不多.还要缴纳党费.还要捐助一部分钱给“济难会”,用以救济死难者的家属.因此.很少能照顾到家庭。他的三儿子李伦后来在回忆父亲时谈道:“1934年初.父亲在江西苏区工作的时候.用一家商号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我母亲写了回信.她也让我给父亲写一封信。母亲也不限制我,说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棉衣     
王建成 《新长征》2007,(6):63-63
入秋了,天气早晚都很凉,年老的父亲已把棉衣穿在身上。那是一件年代很久的土蓝布老式棉衣,是母亲亲手做的,父亲穿了几十年。  相似文献   

14.
15.
由于受到我的两个哥哥走在了他们前边的打击,二哥去世只有5个月,83岁的老母亲便离我们而去,母亲走后不到两年,84岁的老父亲便也离去。父母辞世后,我说服嫂嫂和弟弟、妹妹及亲友,没有对父母的丧事大操大办;而且,老人过世后由于我的工作太忙,加上离家又太远,我已很少再回老家,自然也没有能常到父母的坟头去烧上一张纸。但我并没有太多的负疚,反而为自己能行孝于父母生前而欣慰。  相似文献   

16.
瞧你妈91岁了还多精神啊!听到这样的话,儿子田红兵总是感到格外开心,看着妈妈的眼睛也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农九师一六三团三连的张永银是一位幸福快乐的老奶奶,她的小儿子田红兵和儿媳陈古丽数十年如一日孝敬、照顾母亲令这个家庭格外地和谐幸福。  相似文献   

17.
吴红印 《党课》2010,(11):106-107
如果把自己比做一棵树的话,父亲就是座苍翠的高山,母亲则是山间潺潺不倦的流水。而我,就生长在这青山绿水中,由他们哺养,被他们呵护。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总有那么一两段艰苦却又温馨的日子深埋在记忆中,偶尔拾起,仍会有不少的感触。  相似文献   

18.
鲁晓阳 《党史博览》2011,(12):39-41
2010年5月的郑州春意盎然,我休假回到父母的身边。父亲鲁亚夫提出想去农村走一走,起初大家都劝,80多岁高龄了,体衰有病,医生也嘱咐要在家休养。但父亲的意愿我们是争不过的。这是一个阳光和煦的日子,我们兄妹陪父母驱车来到郑郊农村,看过庄户,走上田埂,看着一望无际的麦田,父亲高兴起来,对母亲说:“看这灌浆成熟的长势,又是个好收成啊!”蓦然,父亲的语气变得和缓:“邓老若在,也看看这新农村,该多好啊!今年的12月10日,就是老人家去世38周年。”我们兄妹终于明白了,年迈的父亲魂牵梦萦思邓老。  相似文献   

19.
王剑  胡坚  毛伟 《党建文汇》2011,(6):35-35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年轻人选择了离乡工作。很多父母由于担心子女在外生活无人照顾,或者想帮子女带孩子,选择离开家乡,来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这样的老人被称为“老年漂”或“漂族老人”。  相似文献   

20.
贺文春 《湘潮》2011,(12):23-25
1900年的仲冬,湘乡县洪塘村长塘老宅里,一个被父亲寄予厚望取名为俊杰的男婴降生了;20年后,这位改名叫李卓然的热血青年留学法国、苏联,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人,回国后勇敢忠诚地转战各地,成为我党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