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专利实施与专利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在专利运用方面存在着许多误区,有很多人简单地把专利等同于技术,把专利实施等同于专利运用与产业化,致使专利实施率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及企业的追捧。其实专利实施与专利运用是有一定共同点又有所区别的两个概念,它们虽都是专利属性的利用,但专利实施只涉及专利的技术属性,而专利运用则是从战略战术的角度对专利各种属性的综合利用。专利实施仅仅是专利运用的一部分而已,盲目追求会带来许多弊端。  相似文献   

2.
专利在企业募集发展资金、扩大收益回流、形成竞争优势、强化市场地位等方面有着巨大作用。本文从分析专利的价值入手,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对引进专利价值评估机制的重要意义以及专利价值评估的必要性、内容、时间、程序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专利具有法律、技术和市场三大属性.已经失效的专利并非完全失去应用价值,因为失效专利仅指专利失去了法律效力.通过分析失效专利产生的原因不难得知,失效专利仍然具有技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即失效专利虽然失去了法律效力,但未必就失去了技术优势和经济价值.然而,在失效专利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侵权风险,需要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专利制度中,尽管多数专利的价值往往少于专利申请和维持的费用,但专利申请案和授权量却急剧增长。这被称之为专利价值之谜,其理论求解应从专利获取的目的出发。竞争者之所以通过申请大量专利的方式形成专利组合,是因为它既是竞争者的防卫之盾,也是其进攻之矛。非竞争者所拥有的专利组合备受人们指责;但事实上,非实施企业拥有的专利质量大都可靠。此外,大量专利的形成是专利制度为鼓励专利竞赛有意而为的结果。因为由大量专利结合而成的专利组合能够区分市场上真正的创新者和模仿者,从而保障创新者的竞争优势。我国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鼓励我国的创新企业形成自己的专利组合。  相似文献   

5.
很多企业虽然申请并取得了大量的专利,但是高价值基本专利却很少,原因之一在于专利的申请方法存在问题.为了取得在专利侵权纠纷中可被酌定为高额损害赔偿的"高价值专利",研究专利的申请战略、预算战略,以及具体的申请程序和方法,有效地将技术人员构思的未来技术概念权利化,从而产生高价值专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潘瑾  李崟  陈晓春 《知识产权》2007,17(3):47-50
企业专利战略模式可以通过“现期收益率”和“收益成长能力系数”来综合反映专利技术的当前和未来收益的指标,从而构建专利价值分类模型,以分析不同价值类型的专利经济特征,并据此提出企业专利战略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专利池的评估对象有专利池的价值、市场价值和价格之分,专利池的协议寿命、法定寿命和经济寿命是专利池评估对象产生的时间因素。专利池在经济寿命产生的利润是专利池的价值,专利池在经济寿命与法定寿命交叉时间段内的任意时间段产生的利润都是专利池的市场价值,专利池在协议寿命内产生的分配给许可方的利润是专利池的价格。专利池评估的原因和目的是选取专利池评估对象的决定因素。专利池评估的原因是资产整理、贸易销售、银行抵押和侵权,专利池评估的目的是会计的目的、交易的目的、贷款的目的和诉讼的目的。因资产整理而评估是为了会计的目的,因贸易销售而评估是为了交易的目的,因银行抵押而评估是为了贷款的目的,因侵权而评估是为了诉讼的目的。以会计为目的评估的是专利池的价值;以贷款和诉讼为目的评估的是专利池的市场价值;以交易为目的评估的是专利池的价格。  相似文献   

8.
专利价值评估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作为企业的无形财产,其价值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专利许可中专利价值评估的风险因素,除金融风险外,主要包括诉讼、无效等因素导致的风险、与技术有关的风险和与企业经营状况有关的风险.采用专家评判的方法修正评估风险,并结合案例示范应用专家评判法评价专利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随着商业方法创新对于市场主体获得竞争优势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赋予商业方法可专利性的需求日益强烈,但传统专利权制度认为商业方法不在可专利主题范围内,由此引发了商业方法可专利性例外之争。本文通过对商业方法专利进行界定,从保护商业方法专利的价值角度出发,分析证明了商业方法应当具有可专利性的观点。望借此文厘清争议,促进我国专利权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企业专利价值量化评估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专利价值的量化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从企业整体专利价值方面考虑,构建了企业专利价值量化的金字塔,分析影响专利价值的因素,提出用分级法确定专利收益贡献率,对厦门某电子企业有限公司(简称厦门某企业)专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用企业收益和专利收益贡献率两者相乘得到企业专利价值的估计值,以达到量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