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平整笔直的滇藏公路上,一辆辆汽车南来北往,当驶过剑川古城边时,乘客都会看到:在公路西面靠北,有一幢白色瓷砖贴墙的五层大楼,像昂首行驶的巨轮,在阳光照耀下显得份外辉煌。这幢位于剑川县城北商贸区的大楼,就是北门街道办事处所属的“云南剑川木雕总公司”、“剑川木雕培训班”所在地。一跨进大门,车间里传出的锯、削、雕、刻、镂声,像一曲悦耳的交响乐,在人们耳边回响,天然的油漆香味,扑鼻而来;走进车间,看到的都是二十岁上下的白族青年专心致志地埋头工作。你会被这蓬勃朝气所感染,从心里喊出:这是一个有希望,前途远…  相似文献   

2.
西茗 《今日民族》2003,(2):53-55
杜鹃花含苞欲放的时候,为了那魂牵梦萦的九十九龙潭,相约了几个朋友,打点行李,一行七人来到了老君山。老君山位于丽江与剑川、兰坪等县的交界处,属横断山系云岭主脉,由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金沙江环其左,澜沧江环其右,因其岭嵴走向围成半环状,恰似一个马蹄形的老君炼丹炉而得名,曾被史学家称为“滇省众山之祖”。我们在剑川找了一辆大卡车,直奔丽江河源煤矿,从这里徒步上山。虽然是下午两点出发的,但垂直距离较大的山路确实不好走,再加上每人负重不轻,同行的男同胞们更是背了几十斤的重担,等到达老君山山庄接待处…  相似文献   

3.
一批曾生长、战斗在剑川县、现在在昆明的离退休、工作的民族干部,响应中央“全社会都来参与扶贫”的号召,在剑川县、大理州和省级有关部门的鼓励、支持下,成立了“剑川义务支乡扶贫联络组”(以下简称“义支组”)。两年来,他们本着“自愿结合,义务服务,牵线搭桥,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的原则,以科技、教育为重点,找准路子,协助剑川请专家、上项目,开展支乡扶贫开发工作。他们的支乡扶贫工作收到了实效,他们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精神受到了大理、剑川各族干部、群众的赞扬。剑川县是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是解放战争时期滇西…  相似文献   

4.
剑川木雕始于汉代,是中国传统木雕八大流派之一。也许云南地处偏僻,而且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又一直只局限于剑川一带,使得剑川木雕产品的流传稍逊色于其他流派。1993年初,一班剑川白族子弟来到千里之外的思茅,办起“思茅地区剑川旅游木雕厂”。首次比较系统完整地把剑川木雕规模化生产移植他乡。短短一年多时间,这朵远在边疆的移植之花已出墙招人,鲜艳夺目了。李士瑜是这次剑川木雕走出剑川的“始作涌者”,他四十来岁,墩墩实实,从小受家乡精美木雕艺术的熏陶,高中毕业回乡后,凭着对木雕艺术的挚爱,刻苦向老艺人学习技艺,从…  相似文献   

5.
纳两族是我国一个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滇西北的丽江、维西、中甸、宁蒗、德钦、永胜、鹤庆、剑川、兰坪和川西南的盐源、盐边、术里及西藏自治区的芒康等县。丽江是主要的聚居区。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个方言区。东部方言区包括永宁、盐源、木里等地;西部方言区包括丽江、中甸、维西等地。其古文字有两种字体,一种是象形文字,另一种是标音文字。余庆远所谓“么些(纳西族的旧称),有字迹,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见《维西闻见录》),  相似文献   

6.
丽江,云南省西北部的一座小城,曾经是西方文人墨客笔下遥远神秘的东方王国的缩影。古城旅游把丽江旅游业搅得喧闹沸腾,使这座遥远的小城蜚声世界,俨然成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和传说中的乐园的现实代表。山、水、城之韵“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多数的都只是一个空壳,而丽江古城却是一座活着的古城。”国际旅游机构认为,丽江已经是“中国最令人向往的10个城市之一”,并同时是“地球上最值得光顾的100个小城市之一”。1996年丽江地震后,丽江创造了一个个令世人瞩目的奇迹,1999年经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反复甄别,在中国现…  相似文献   

7.
王剑雄 《云南人大》2008,(12):27-29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剑川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设立27年来,剑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有力地促进了剑川生产力的大发展、经济实力的大提升、社会事业的大繁荣、人民生活的大改善、城乡面貌的大变化。在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里,剑川县人大常委会在中共剑川县委的领导和州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大局,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为根本任务,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按照“工作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是多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其中,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木雕堪称民族工艺之一绝。《周易·系辞》云:“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古人强调形象符号对于表达含义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形象来传神、达意。在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都极度匮乏的古代,剑川白族木雕图案无疑具有负载和信息传达的重要功能,并有劝诫、认知、教化的作用。但在历史长河中,剑川木雕装饰艺术中的很多图案的内涵在不断地传承、流播过程中逐渐嬗变,所蕴涵的社会观念、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等内容越来越模糊,已不能被详细阐释和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9.
“母子相会汤”起源于古大理国时,其国王段思平是剑川人,自幼父母双亡,在家曾以盘地种蚕豆和放牧牛羊营生,后来当了国王,时常思念母亲,每年让弟弟思良及好友董伽罗回剑川城北院榜村带些蚕豆籽和蚕豆分蘖枝,在王府制作烹调成“母子相会汤”食用,以示恋乡之情思母之恩,在段氏统领大理国的316年间,相继22位国王传承延用,使“母子相会汤”这以名菜流芳于世,成为剑川白族一种独特的传统饮食文化。 夏历九月,在广阔的田野,有许许多多的白家女,足穿稻草鞋,身披白羊皮,腰挎小竹箩,手持短木钻,一刻也不敢怠慢地为蚕豆作物钻筑五寸…  相似文献   

10.
神奇丽江     
黄咏 《当代广西》2007,(19):55-55
为什么人们鱼贯涌进丽江?古城丽江有着怎样的神奇?带着疑惑,怀揣好奇,我走进了位于滇、川、藏交汇之地的古城丽江。 据地方志载,古城“始建于南宋末,至明初有居民千余户”,已具相当规模。公元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册封纳西首领阿得任世袭丽江知府,并“钦赐姓木”。木府土司从那时起就建设城市,但偏不修城墙,  相似文献   

11.
欧阳坚 《创造》2002,(12):10-11
丽江,一个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滇西北高原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因1997年l2月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而蜚声海内外;又因其优美秀丽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及近年来创造了“民族文化与经济对接”的“丽江现象”和“世界遗产带动旅游发展”的“丽江模式”,而得到了国内外旅游者的特别亲睐。2001年,全区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22.1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l0.52万人次,分别比l995年增长2.8倍和2.4倍,年均增长25.1%和22.9%;旅游业总收入20.43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038万美元,分别比l995年增长5.3倍和1.8倍…  相似文献   

12.
张霞 《今日民族》2005,(3):50-51
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是一个以白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白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1.69%,是真正的“白族之乡”。境内还有汉、彝、傈僳、回、纳西等民族,他们人口虽少,但在这里居住的历史已经很长。长期以来,剑川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学习,民族团结之风盛行。按照教育部、国家民委的部署和要求,云南省中小学自1999年开始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试点工作,2001年正式全面启动。剑川县也于2001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现有剑川一中、弥沙民族小学和剑阳镇双河完小3所“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示范学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不仅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3.
丽江兰     
陈丽萍 《今日民族》2002,(11):54-56
走进丽江,如同走进神圣的殿堂。通透圣洁的蓝天、古朴壮观的木王府、令人神往的小镇古城、长年不化的玉龙雪山等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神秘悠长的东巴文化、旋律优美的纳西古乐乃至“鬼才”宣科的奇妙经历,无不深深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的游客,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1999年丽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遗产”的殊荣,丽江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和自兴 《创造》2007,(1):24-31
在世界游客的印象中,丽江的代名词是小桥、流水、古城、酒吧等等。这只是丽江的一面。丽江的另一面是农村和贫困——“丽江是一个集边、少、山、贫为一体的欠发达地区,全市十一个世居少数民族的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高达58.1%,山区比例高达92.3%,所辖一区四县中,有两个国家级贫困县,一个省级贫困县。”前一面,让人顶礼膜拜:后一面,却鲜为人知。这两个方面,构成了丽江的现实:现代信息技术与原始农耕技术并存,国际品牌的知名度与还有近二分之一贫困人口的状况并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与群众相对较低科学文化素质的现实并存。  相似文献   

15.
《创造》2014,(2):58-59
拉市镇位于丽江市玉龙纳两族自治县县城西面,距离城区8公里,大丽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拉市镇林果丰富,素有“丽江水果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拉市镇以玉龙县被确定为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为契机,依托上级各项惠农政策、优越自然地理优势和干亩丽江雪桃核心区建设项目,按照“依靠科技建基地、科学规划扩规模、龙头带动创模式、严格标准保生态、规范市场升品牌”的思路发展雪桃产业,把拉市镇打造成响誉全国的优质丽江雪桃产地。  相似文献   

16.
杨元吉 《今日民族》2004,(11):54-56
“摆时”,过去是傈僳族青年男女在野外谈情说爱和寻求伴侣的一种情歌、情调。后来,它逐渐演变为一种多声部合唱形式,能产生一种非常协调的和声效果,具有强烈的打动人们心灵的艺术魅力。我初次接触“摆时”,那是1959年的事。当时,我刚从丽江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怒江工作。我从剑川出发开始步行,七天到达州府知子罗。从州府到我所任教的福贡县利沙底完小又是五天的行程。我一人行走在怒江大峡谷的深处,孤独和胆怯已渐渐包围了我。忽然,从云天之外传来了一串串优美的歌声,那浑厚豪放的旋律,和谐明亮的和声,以及风趣幽默的“哦嗬嗬”之声,与高山…  相似文献   

17.
1999年8月13至14日,朱镕基总理在丽江考察期间,记者的镜头尾随朱总理考察的脚步,摄下了难忘的瞬间,同时也亲眼目睹了总理的风采。“总理是好人”!丽江古城大石桥,这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最热闹繁华的地方,绿树红花簇拥着小桥流水,红门紫廊的街坊前,每日都有许多中外游客观光留连。8月13日下午5时25分,朱总理一行前往古城考察丽江地震后恢复重建的情况。满街熙攘的人群沸腾了,人们为朱总理的突然到来欢呼鼓掌,高喊:“总理好!总理好!”人们推搡着,拥挤着,桥边一位头发花白、身着纳西民族服装的老大娘险些被…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民间所见的石雕狮子工艺中,剑川白族的石雕狮子较具代表性。云南民族博物馆民间美术馆展出的一组石雕狮子,是滇西北剑川白族地区用于镇守“阴宅”(死者坟墓)的石雕狮子,石狮是动物雕刻中最常见的种类,狮的性情威猛庄严,白族人民认为它能驱秽避邪。这组剑川古墓石狮,是明清时期白族民间艺人雕凿而成的,虽经百年风雨剥蚀,还保存着完整的艺术造型,其轮廓清晰,生动古朴,精巧玲珑。其中一个是用粗石雕琢而成的,整个身子墩实厚重,后腿下蹲,前腿直立,头部光滑扁平,眼睛圆睁而且凸出,鼻翼冲天,嘴巴微闭,似喘粗气状,雕刻出…  相似文献   

19.
在大理,如果你向当地人打听那对会说一口地道喜洲白族话的洋人夫妇,不用费很大的劲,准会有人告诉你,“不就是住在喜洲的那对‘老外’吗?那男的叫艾磊,他妻子叫苏玮雅。”最近,我在大理又听一些当地人在传说:“他们已经不在喜洲了,已经全家搬到剑川去了。”剑川县是个国定特困县,那里气候冷凉,作物生长缓慢,除了木雕手工业相对发达外,几乎没有什么工业。民风古朴,信息闭塞,加上几乎整个县城的人都说白语,我这个在外地生长的剑川白族人,每逢回到老家,在语言和风俗习惯上还真有些不适应。而这对“洋人”夫妇却放弃舒适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创造》2008,(2):12-12
据《云南日报》报道,2月21日,在丽江举行的省政府“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通过了《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丽江宣言》。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