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自发型、村集体推动型以及政府主导型等不同的土地流转模式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机理各不相同,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收效果。在实践中,各地实施土地互换、采用土地股份合作、设立农村土地银行等不同的土地流转方式助推农民增收,成效显著。然而,农村土地流转在助推农民增收的同时,也面临着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完善、现行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助推农民增收的效应有待提高、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障碍、农村土地流转助推农民增收的服务与监督体系存在缺失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应从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法律制度、完善现行土地流转模式、促进农地流转中的农户参与、完善农地流转的服务与监督机制等方面探索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民阶层的社会流动,是农民转型的体制障碍。改革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征用制度,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尝试建立土地共同基金,是促进城郊农民市民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始于20世纪中期的中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虽然在改革之前两国具有相似的背景,但不同土地制度的选择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显然中国的改革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即便在中国人民公社的实行弊多利少,但我们不能对其妖魔化。在此期间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为基础所进行的壮大和加强集体经济的作法不应该被全面否定。实践证明,中国在未来农村土地制度的选择上仍然应该坚持和加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并选择适合中国的方式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大量流失已是不争的事实,社会矛盾因此日益加剧。土地权益是农民根本利益之所在,是直接关系我国农民以及农业、农村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对农民土地权益与"三农"问题的关系的剖析,可见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重要战略意义。忽视农民权益的农地制度安排,是导致我国农民土地权益流失的最根本原因。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对农地制度的创新提出了要求,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路径是逐步从"集体所有、农户承包"迈向"国家所有、农民永包",制度创新的重点在于重新引入国家土地征购模式,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并最终形成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流转和人口流动的意愿分化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涛  张鹏 《理论探讨》2019,(5):142-148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生产要素实行市场化配置,农村土地和人口作为两大基本生产要素,其交换和流动效率直接影响乡村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农村土地流转和人口流动存在明显的意愿分化格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受阻,制度根源是土地市场与人口管理的双重非融合格局,打破困局的关键在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利益重新分配,优化现行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农村土地流转和人口流动的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在相互激励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改革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社保、户籍、规划、监督等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土地改革,建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对社会主义的农村土地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农民集体所有制;改革开放以来,建立了家庭承包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村土地市场是新时期土地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总体上讲,党领导下的土地制度变迁过程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在探索中也出现过曲折。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6,(13)
在坚持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逐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流转,发育和开辟土地承包权流转市场,逐步形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流转机制。允许土地作为资产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使农户成为企业的股东,增强企业与农户的凝聚力。加快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立法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积极探索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和办法。在符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使农民生活富裕,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发展农业生产,而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土地规模狭小与分散经营,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引进新的制度安排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明确土地的归属问题,建立农户有偿流转土地的机制,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可以把农村土地以股份形式明确归农民个人所有,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乡发展要求要素的充分流动,对大量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而言,农村土地既是束缚,也是保障。造成这种两难困局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和土地的城市化进程不相匹配以及不同土地流转方式的收益不对等,城乡"二元"结构下摆脱困局有三大制度障碍:土地产权、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需要从全局视角的利益分配着眼,基于政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土地收益分配一体化、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农村流动人口城镇化。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规模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规模经营一、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回顾农村土地制度,包括两层含义———土地所有制形式和土地经营形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三次大的变迁过程。第一次是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农民个体所有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极大地解放和提高了农村生产力 ,但目前农村土地制度在产权主体、权能和运作方式上仍存在一定缺陷。我国农村土地改革必须在坚持土地公有、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原则下 ,针对不同地区具体情况分别进行。  相似文献   

12.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但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以及土地产权缺乏保护、缺乏合理的土地产权流转机制。有必要重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相应配套改革,进一步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深化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边是因为土地已责任到户,即使户主已转向二、三产业而无力耕种,撂荒了地也无可奈何;一边是种养大户难以有效地集中土地。各地农村在发展规模经营过程中,土地使用权如何流转,成为近几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热门问题。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广西玉林、山西吕梁等地近年来审时度势,大胆改革土地使用权,运用多种形式促进土地使用权的流动,引起了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众多领域一系列深刻变化,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把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变革为承包制,把土地的缺乏排他性的集体所有权转变为排他性的农户经营权。国有企业制度变革把生产资料国有制变革为承包制,再变革为公司制,把财产的缺乏排他性的全民所有权最终转变为公司的法人所有权。我国的制度变革改变了传统的财产产权安排和公平效率观念,坚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权利对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西方土地信托制度在促进土地资源保护和土地流转方面贡献突出。从推动我国农村地区土地健康、有序流转的视角出发,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土地信托制度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能够在制度层面有效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不畅、流转不规范等现实问题,从根本上保护农村土地承包权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农村土地治理出现了产权不明、土地分置、土地征用等三大异化现象,由这三大异化现象引起了对农村土地治理无序与农用地管理制度的缺失等问题的反思。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农村土地治理存在的主要异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立法上明确产权、土地流转注重效率与公平、土地征用从立法、程序、结果实行公开公正的政策与制度等,对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共同富裕逻辑,对土地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进行分析,全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要以土地善治推进“地权平等、地尽其用、地利共享”,促进“土地要素配置市场化、进城农民市民化、社会流动自由化”,提出了坚持以人定地促进土地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激活宅基地的财产属性、实行农村土地承包权股份制改革、探索建立基于土地发展权的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土地利用管理方式和完善以地谋发展机制等改革举措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三权分置"制度改革背景下,全国农村土地流转全面推开,新型经营主体纷纷进入。投资农业领域经营的工商企业因经营不善而拖欠土地流转租金,甚至违反土地流转合同而"跑路"、"毁约弃耕"等失约现象常有发生,这与工商资本"逐利心切"、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基层政府"行为失范"、法律法规"供应不足"等存在较大关联。土地流转失约使农户无法获得流转租金甚至要承担复耕成本,严重挫伤了农户放活经营权的积极性。为保障农户土地流转利益,提高土地流转履约率,防止"毁约弃耕"失约风险发生,政府应强化土地流转合约约束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土地流转监管和服务,敦促工商资本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土地流转履约保险机制,创设完善土地流转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曾经发挥过巨大的积极作用,但该制度面临着很多现实局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依照中国国情改造为具有国有化自物权属性的物权,既可以将其自身问题连同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虚置的问题一并解决,又可以摆脱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模糊的困扰,使农民的土地上权利得以精确界定,从而有利于资源的有效率利用,有利于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土地物权制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土地流转制度的功能发展变迁与其制度的逐渐完善是同步进行的。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功能异变主要体现在农民合法权益受损、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乡村治理难度加大等方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农村土地流转法律规范存在不足、土地流转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土地流转配套制度不完善。未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功能目标,应突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功能、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农业生态安全的功能以及发挥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推动乡村有效治理的功能。为此,应从完善以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为出发点的农村土地流转法律规范体系、建立以促进农业生态安全为切入点的农村土地流转监管机制、健全以推动乡村有效治理为落脚点的农村土地流转配套制度等方面探索符合我国未来发展需求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